具倒縫操縱機構的縫紉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2 19:29:2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縫紉機,具體涉及一種具倒縫操縱機構的縫紉機。
背景技術:
縫紉機做加固縫紉時,按下倒縫扳手,衣料就會向相反方向移動;鬆開倒縫扳手,衣料就會向正方向移動,反覆幾次衣料就被加固縫紉幾次。
現有的縫紉機如圖1所示,其倒縫扳手軸設置於機頭立柱的右側,拐彎延伸至機頭立柱的正面。雖然結構比較簡單,但是強度差,還佔據機頭右側安裝電控箱的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倒縫操縱機構的縫紉機,它將扳手軸設置於立柱正面從而距操作者更近而且強度高。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具倒縫操縱機構的縫紉機的技術解決方案為:
包括機頭100,機頭100的立柱正面開設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扳手軸孔a,機頭100的立柱左右兩側分別開設有同軸的倒縫軸外孔b和倒縫軸內孔c;扳手軸孔a內活動穿設有扳手軸3,倒縫軸外孔b和倒縫軸內孔c內活動穿設有倒縫軸6;倒縫軸內孔c及倒縫軸外孔b與扳手軸孔a垂直設置,以使扳手軸3與倒縫軸6的軸線相互垂直;扳手軸3上固定套設有第一驅動件,倒縫軸6上固定套設有第二驅動件;第一驅動件與第二驅動件相嚙合;所述倒縫軸6上固定套設有倒縫曲柄組件18;扳手軸3的一端固定連接倒縫扳手1的固定端;向下扳動倒縫扳手1的活動端,倒縫扳手1帶動扳手軸3轉動,扳手軸3通過第一傘齒輪15及第二傘齒輪20驅動倒縫軸6轉動,倒縫軸6帶動倒縫曲柄組件18轉動,倒縫曲柄組件18上的倒縫撥銷d會向上撥動倒縫機構,從而實現對倒縫機構的驅動。
所述第一驅動件為第一傘齒輪15;所述第二驅動件為第二傘齒輪20。
所述第一驅動件為第一撥杆24;所述第二驅動件為第二撥杆25。
所述扳手軸3上固定套設有擋圈14,以使扳手軸3不能軸向移動。
所述擋圈14固定連接止動板13;機頭100底部固定連接止動架9,止動架9的工作端穿設有調節螺杆11,調節螺杆11的下端通過螺母10與止動架9的工作端固定連接;調節螺杆11頂部的止動部e接觸止動板13。
所述倒縫曲柄組件18連接彈簧g的上端,彈簧g的下端連接機頭100的下部;旋轉調節螺杆11,使調節螺杆11上下運動,從而調節倒縫曲柄組件18的角度。
所述倒縫軸6為臺階軸,倒縫軸6的外端直徑大於內端直徑;倒縫軸6的中部形成有軸缺f,軸缺f的長度大於倒縫軸外孔b的長度;機頭100內縱向設置的軸h不與倒縫軸6相干涉,軸h能夠繞自身軸線旋轉。
所述倒縫軸6的右端固定連接小墊圈22;小墊圈22的外側設置有橡膠塞7,橡膠塞7位於倒縫軸外孔b的外端以實現其密封。
所述扳手軸3上套設有密封圈5;扳手軸孔a的底部開設有回油孔j,密封圈5位於扳手軸孔a的前端;密封圈5用於阻止潤滑油向外洩漏,以使潤滑油經回油孔j流入機頭100內部。
本發明可以達到的技術效果是:
本發明通過傘齒輪傳動來驅動倒縫軸,從而驅動倒縫機構達到倒縫的目的。
本發明能夠讓倒縫扳手距操作者更近而且強度高,不佔據機頭立柱右側安裝電控箱的空間。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是現有技術縫紉機的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倒縫操縱機構之倒縫軸位於立柱前側的縫紉機的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的分解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5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另一實施例的局部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說明:
1為倒縫扳手,2為第一螺釘,
3為扳手軸,4為大墊圈,
5為密封圈,6為倒縫軸,
7為橡膠塞,8為第二螺釘,
9為止動架,10為螺母,
11為調節螺杆,12為第三螺釘,
13為止動板,14為擋圈,
15為第一傘齒輪,16為第四螺釘,
17為第五螺釘,18為倒縫曲柄組件,
19為第六螺釘,20為第二傘齒輪,
21為第七螺釘,22為小墊圈,
23為第八螺釘,24為第一撥杆,
25為第二撥杆,100為機頭,
a為扳手軸孔,b為倒縫軸外孔,
c為倒縫軸內孔,d為倒縫撥銷,
e為止動部,f為軸缺,
g為彈簧,h為軸,
j為回油孔。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圖3所示,本發明具倒縫操縱機構的縫紉機,包括機頭100,機頭由上部和下部拼接而成;機頭100的立柱正面開設有沿前後方向延伸的扳手軸孔a,機頭100的立柱右側開設有倒縫軸外孔b,機頭100的立柱左側開設有倒縫軸內孔c;倒縫軸內孔c與倒縫軸外孔b同軸設置,且倒縫軸內孔c及倒縫軸外孔b與扳手軸孔a垂直設置;
扳手軸孔a內活動穿設有扳手軸3,倒縫軸外孔b和倒縫軸內孔c內活動穿設有倒縫軸6;扳手軸3與倒縫軸6的軸線相互垂直;
扳手軸3上固定套設有第一傘齒輪15,第一傘齒輪15通過第四螺釘16與扳手軸3固定連接;倒縫軸6上固定套設有第二傘齒輪20,第二傘齒輪20通過第七螺釘21與倒縫軸6固定連接;第二傘齒輪20與第一傘齒輪15相嚙合;
扳手軸3上固定套設有擋圈14,擋圈14通過第五螺釘17固定連接扳手軸3,以使扳手軸3不能軸向移動;
倒縫軸6的右端通過第八螺釘23固定連接小墊圈22;倒縫軸6上固定套設有倒縫曲柄組件18,倒縫曲柄組件18通過第六螺釘19固定連接倒縫軸6,以使倒縫軸6不能軸向移動;
扳手軸3的一端通過第一螺釘2固定連接倒縫扳手1的固定端。
倒縫軸外孔b的外端設置有橡膠塞7,實現其密封。
擋圈14通過第三螺釘12固定連接止動板13;機頭100底部通過第二螺釘8固定連接止動架9,止動架9的工作端穿設有調節螺杆11,調節螺杆11的下端通過螺母10與止動架9的工作端固定連接;調節螺杆11頂部的止動部e接觸止動板13。
倒縫曲柄組件18的銷子溝槽連接彈簧g的上端,彈簧g的下端掛在機頭100下部的掛件上(圖中未示出);旋轉調節螺杆11,使調節螺杆11上下運動,從而調節倒縫曲柄組件18的角度;鎖緊螺母10,以使倒縫曲柄組件18的角度保持固定。
需要倒縫時,向下扳動倒縫扳手1的活動端,倒縫扳手1帶動扳手軸3轉動,扳手軸3通過第一傘齒輪15及第二傘齒輪20驅動倒縫軸6轉動,倒縫軸6帶動倒縫曲柄組件18轉動,倒縫曲柄組件18上的倒縫撥銷d會向上撥動倒縫機構,從而實現對倒縫機構的驅動。
扳手軸3上套設有大墊圈4、密封圈5;扳手軸孔a的底部開設有回油孔j,密封圈5位於扳手軸孔a的前端;密封圈5用於阻止潤滑油向外洩漏,以使潤滑油經回油孔j流入機頭100內部。
倒縫軸6為臺階軸,倒縫軸6的外端(即對應於倒縫軸外孔b的一端)直徑大於內端(即對應於倒縫軸內孔c的一端)直徑;倒縫軸6的中部形成有軸缺f,軸缺f的長度大於倒縫軸外孔b的長度;機頭100內縱向設置的軸h不與倒縫軸6相干涉,軸h能夠繞自身軸線旋轉。
如圖4至圖6所示,也可以用第一撥杆24和第二撥杆25分別替換第一傘齒輪15和第二傘齒輪20,可以得到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