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1:47:11 2
專利名稱: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風冷控制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
背景技術:
船用電子設備對電子和控制設備的電磁兼容性都有極高的要求,因此,大多船用電子設備均採用全密閉結構進行設計;上世紀電子設備主要採用分離元器件設計,電路板體積較大,設備也需要較大的機殼來安裝固定設備電路板,並在設備上增加散熱片,較大的設備體積和散熱片保障了設備的散熱性能。隨著電子通信技術的發展,電子元器件的集成度越來越高,集成電路板大大縮小了設備體積,但高集成度帶來了較大的發熱量,處理不好會使設備停止運轉,更嚴重會燒毀器件,因此散熱問題成為船用電子設備的一個難題,現有生產設計廠家仍然採用傳統設計方法,通過增加設備體積和散熱片的方式來實現散熱,致使船用電子設備的體積龐大,整體設備體積增加,重量增加,造成生產物料的浪費,更不符合節能環保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包括殼體、風扇、風扇控制模塊,所述殼體採用雙腔體結構,內腔體為全密閉結構, 用於安裝設備內部板卡,保證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能;內腔體和外腔體之間為空心的風道,風扇設置在外腔體上,風扇控制模塊與風扇連接,控制和調節風扇轉速。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1、雙腔體結構,既實現了設備散熱,保障了電磁兼容性要求,又節約了體積;2、風扇採用可拆卸結構,便於在風扇故障,老化,損壞時維修和更換;3、可調節風速的風扇模塊可以保障設備穩定工作在允許的溫度範圍內,在保障了設備的可靠性的同時實現了節能減耗。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視圖;圖2是風扇控制模塊功能框圖。圖中1、殼體,2、風扇,3、風扇控制模塊,4、內腔體,5、外腔體。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如圖1、圖2所示,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包括殼體1、風扇2、風扇控制模塊3,所述殼體1採用雙腔體結構,內腔體4為全密閉結構,用於安裝設備內部板卡,保證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能;內腔體4和外腔體5之間為空心的風道,所述風扇2採用可拆卸式,風扇2設置在外腔體5上,通過在內腔體4表面的空氣流動和內外腔的熱傳導實現設備散熱;風扇控制模塊3與風扇2連接,控制和調節風扇2轉速,風扇控制模塊3內部設置有風扇控制器,該控制器包含帶有PWM控制功能的微處理器,同時集成溫度傳感器,可以同時連接和控制最多8個風扇,提供風速監控、環境溫度檢查功能,在設備溫度過高時提高風扇 2轉速加大散熱量,在設備溫度降低時降低風扇2轉速以提高風扇2的使用壽命;設備對外均通過航空接插件與其它設備進行連接;例如將本裝置應用到綜合控制寬帶傳輸分系統網元設備中,設備採用了 3個風扇2,風扇控制模塊3可以與網元設備進行通信,由網元設備統一管理,在網元設備通信中斷情況下,風扇控制模塊3可以獨立工作,以保障設備的散熱性能。
權利要求1.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包括殼體(1)、風扇O)、風扇控制模塊(3),其特徵在於所述殼體(1)採用雙腔體結構,內腔體(4)為全密閉結構,用於安裝設備內部板卡,保證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能;內腔體⑷和外腔體(5)之間為空心的風道,風扇(2)設置在外腔體( 上,風扇控制模塊C3)與風扇( 連接,控制和調節風扇( 轉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風扇( 採用可拆卸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其特徵在於風扇控制模塊 (3)內設置有風扇控制器,風扇控制器包含帶有PWM控制功能的微處理器和溫度傳感器,最大同時連接8個風扇。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雙腔內密閉殼體風冷控制裝置,包括殼體、風扇、風扇控制模塊,所述殼體採用雙腔體結構,內腔體為全密閉結構,用於安裝設備內部板卡,保證設備的電磁兼容性能;內腔體和外腔體之間為空心的風道,風扇設置在外腔體上,風扇控制模塊與風扇連接,控制和調節風扇轉速。本實用新型的雙腔體結構,既實現了設備散熱,保障了電磁兼容性要求,又節約了體積;風扇採用可拆卸結構,便於在風扇故障,老化,損壞時維修和更換;可調節風速的風扇模塊可以保障設備穩定工作在允許的溫度範圍內,在保障了設備的可靠性的同時實現了節能減耗。
文檔編號H05K5/00GK202111978SQ20112018455
公開日2012年1月11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3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3日
發明者王福謙 申請人:北京市特立信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