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動樁芯清泥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8:21:21 2
專利名稱:半自動樁芯清泥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 涉及一種鋼管樁和空心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樁沉放完畢後,管樁內半自動清淤裝置,尤其是能針對管樁清芯較深、管樁內淤泥較硬的管樁清芯工作。
背景技術:
隨著鋼管樁和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的廣泛應用,管樁清芯(混凝土管樁按規範要求需灌芯4. 5m)工作成為工程施工的一個難點,由於管樁口徑小、清芯深度較深等因素的制約,施工難度大、工期時間長。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半自動樁芯清泥機,以解決管樁清芯,管樁口徑小、清芯難度大等施工難點,提高工作效率。本實用新型為解決技術問題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樁芯清泥機的結構特點是在套筒中設置螺旋輸送杆,所述套筒在樁芯內部通過套筒支座與樁基固定,樁基的頂端通過套筒頂撐與套筒固聯;由電機驅動的螺旋輸送杆的底端設置為刀頭,螺旋輸送杆的螺旋段頂端主軸通過錐齒輪與推泥螺杆相連接。本實用新型半自動樁芯清泥機的結構特點也在於所述螺旋輸送杆分體設置為多段,各相鄰段之間是以端面上對應設置的凹槽和突出節相互配合,並通過緊定螺栓緊定。所述錐齒輪為45°錐齒輪,所述螺旋輸送杆與推泥螺杆的軸線呈90°。在所述套筒的頂端設置套筒端座,電機固定設置在套筒端座上。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體現在I、本實用新型應用於正常清泥過程中,可操作性強,便於移動。2、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造價低,效率高。
圖I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號1電機;2套筒端坐;3把手;4套筒頂撐;5螺旋輸送杆;6套筒;7套筒支座;8刀頭;9錐齒輪;10套筒支架;11集泥框;12樁基;13推泥螺杆;14緊定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本實施例中半自動樁芯清泥機是在套筒6中設置螺旋輸送杆5,套筒6在樁芯內部通過套筒支座7與樁基12固定,樁基12的頂端通過套筒頂撐4與套筒固聯,這一結構設置使螺旋輸送杆在旋轉過程中保持穩定;由電機I驅動的螺旋輸送杆5的底端設置為刀頭8,螺旋輸送杆5的螺旋段頂端主軸通過錐齒輪9與推泥螺杆13相連接,在錐齒輪9所在位置處的套筒外部設置套筒支架10,以使套筒位置穩固。本實施例中,錐齒輪9設置為45°,使螺旋輸送杆5與推泥螺杆13的軸線呈90°,在推泥螺杆的外端放置集泥框11。在套筒6的頂端設置套筒端座2,用於驅動螺旋輸送杆5的電機I固定設置在套筒端座2上,這一結構設置緊湊合理。為了便於移動,在靠近套筒端座2位置的套筒6的外側壁上對稱設置一對把手3。具體實施中將螺旋輸送杆5分體設置為多段,各相鄰段之間是以端面上對應設置 的凹槽和突出節相互配合,以突出節深入在凹槽中,並通過緊定螺栓緊定。根據所需清泥的深度,組裝不同長度的螺旋輸送杆5,通過緊定螺栓14緊定,以便於移動。電機的轉動帶動螺旋輸送杆,泥土經螺旋輸送上升,主軸通過錐齒輪帶動推泥螺杆,使泥土推出在集泥框中。
權利要求1.一種半自動樁芯清泥機,其特徵是在套筒出)中設置螺旋輸送杆(5),所述套筒(6)在樁芯內部通過套筒支座(7)與樁基(12)固定,樁基(12)的頂端通過套筒頂撐⑷與套筒(6)固聯;由電機(I)驅動的螺旋輸送杆(5)的底端設置為刀頭(8),螺旋輸送杆(5)的螺旋段頂端主軸通過錐齒輪(9)與推泥螺杆(13)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半自動樁芯清泥機,其特徵是所述螺旋輸送杆(5)分體設置為多段,各相鄰段之間是以端面上對應設置的凹槽和突出節相互配合,並通過緊定螺栓(14)緊定。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半自動樁芯清泥機,其特徵是所述錐齒輪為45°錐齒輪,所述螺旋輸送杆(5)與推泥螺杆(13)的軸線呈90°。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半自動樁芯清泥機,其特徵是在所述套筒出)的頂端設置套筒端座(2),電機(I)固定設置在套筒端座(2)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半自動樁芯清泥機,其特徵是在套筒中設置螺旋輸送杆,所述套筒在樁芯內部通過套筒支座與樁基固定,樁基的頂端通過套筒頂撐與套筒固聯;由電機驅動的螺旋輸送杆的底端設置為刀頭,螺旋輸送杆的螺旋段頂端主軸通過錐齒輪與推泥螺杆相連接。本實用新型能有效解決管樁清芯,管樁口徑小、清芯難度大等施工難點,提高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E02D13/08GK202380466SQ20122000272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5日
發明者周立波, 王春豐 申請人:中鐵四局集團第三建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