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07:36:36 1
專利名稱: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太陽能矽片,是一種太陽能電池基片材料。
背景技術:
目前太陽能矽片是將矽單晶結晶圓棒切割而成的高質量矽片。目前國內矽晶材料稀缺,價格昂貴。隨著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太陽能矽片的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傳統的即目前國際上普遍使用的太陽能矽片為四角為圓角的方形薄片,厚度在200um以上,這種太陽能級電池矽片的加工程序為先將矽晶圓棒切割成截面為方形、四角留有坯棒圓稜的柱體,而後再用砂輪將坯棒圓稜滾磨到標準圓角尺寸,磨削量約為2mm-4mm。這種截面狀的太陽能矽片存在以下缺點一是滾磨加工下來的廢屑為粉末狀,飄揚在空氣中汙染環境,且不能回收再利用;二是滾磨加工容易損傷柱體圓稜,發生崩邊和爆裂等質量問題,從而降低了成品的合格率。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加工簡便,產品合格率高,製造成本低的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包括本體,上平面和下平面組成,由上平面、下平面組成的方形薄片,方形薄片四角為倒角。所述本體的上平面和下平面的距離在165um 195um範圍內,其本體的翹曲度小於 751um。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後,改變傳統用砂輪滾磨四角為圓角的工序為採用高精密工具機將矽晶圓棒直接切割成截面為方形、四角為相同45度倒角的八角方型柱體。其優點為(1) 該截面狀的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完全由精密工具機切割而成,加工工藝簡單,精度高,切削餘料可回收再利用,降低了產品的製造成本。(2)免除了砂輪滾磨半成品矽晶棒柱體圓稜的加工工序,不再發生稜角崩邊和爆裂現象,提高了成品的合格率。( 將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的厚度從200ym降至180Lim,並保證其本體的翹曲度小於75ym,使每公斤矽晶圓棒的矽片產出量增加。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主視示意圖圖3為圖2俯視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成品加工示意圖;圖5為圖4中A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見圖1、圖2和圖3所示為太陽能矽片立體示意圖、主視圖和俯視圖,本實施例為規格125mmX125mm的太陽能矽片,一種太陽能矽片,包括本體1,上平面2和下平面3組成,由上平面2、下平面3組成的方形薄片,方形薄片四角4為倒角,所述本體1的上平面2和下平面3的距離在165um 195um範圍內,其本體1的翹曲度小於751um,表面光潔、平整、無瑕疵,其翹曲度小於751um。本體1的寬度為C。見圖4所示為太陽能矽片的成品加工示意圖。傳統太陽能矽片的加工方法是先將D = € 156mm矽單晶結晶棒切割成截面為 125mm X125mm方形、四角為留有坯棒圓稜的柱體,而後採用砂輪將坯棒圓稜滾磨到F = C 150mm的標準圓角尺寸。本實施例的加工方法是採用高精密工具機直接將D = Φ 156mm矽單晶結晶坯棒直接切割成截面為125mm X125mm方形、四角為倒角、倒角對邊距離為B = 147. 02mm的八角方型柱體,然後沿柱體軸線方向切割成厚度為180um+15um的太陽能矽片。見圖5所示為超薄太陽能矽片的傳統加工方法即四角為圓角與本實用新型即倒角的太陽能矽片材料利用情況示意圖。圖中最外層圓弧是矽晶棒坯體尺寸,裡層圓弧是傳統法需要用砂輪滾磨後的主體尺寸。實施例2:實施例2為規格156mmX156mm的超薄太陽能矽片,由上平行平面2、下平行平面3 組成的方形薄片,方形薄片四角4為四個相同角,所述本體1的上平面2和下平面3的距離在165um 195um範圍內,其本體1的翹曲度小於751um,表面光潔、平整、無瑕疵,其翹曲度小於751um。本實施例加工方法是採用高精密工具機直接將D =C 203mm矽單晶結晶棒切割成截面為156mmX156mm方形、四角為倒角,對角距離為B = 195mm的八角方型柱體,然後沿柱體軸線方向切割成厚度為180um+15um的超薄的太陽能矽片。
權利要求1.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包括本體(1),上平面( 和下平面C3)組成,其特徵在於 由上平面O)、下平面C3)組成的方形薄片,方形薄片四角(4)為倒角。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其特徵在於所述本體(1)的上平面(2)和下平面(3)的距離在165um 195um範圍內。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其特徵在於其本體⑴的翹曲度小於751um。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利用率高的太陽能矽片,包括本體,上平面和下平面組成,由上平面、下平面組成的方形薄片,方形薄片四角為倒角。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加工工藝簡單,精度高,切削餘料可回收再利用,降低了產品的製造成本,產品合格率高。
文檔編號B28D5/00GK202167499SQ20112028832
公開日2012年3月14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0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0日
發明者陳一鳴 申請人:溫州索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