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推拉卡扣式智能觸摸開關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17:55:16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智能開關,具體地講,涉及一種推拉卡扣式智能觸摸開關。
背景技術:
目前,市面的智能開關基本上都是開關前殼直接扣在開關後殼組合形式,這種設計安裝和拆卸時,操作不當,就會導致開關面板及殼體破裂,不便於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推拉卡扣式智能觸摸開關,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推拉卡扣式智能觸摸開關,現在市面的智能開關往往都是由開關前殼直接扣在開關後殼上的,不易安裝、拆卸。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推拉卡扣式智能觸摸開關,設有卡扣、卡槽、卡扣凹槽,開關前後殼採用推拉式安裝,可以方便的安裝與拆卸。與市面上現有開關橫著安裝不同,本實用新型所設計的開關需要豎著安裝。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推拉卡扣式智能觸摸開關,包括卡扣、卡槽、卡扣凹槽、線路板固定柱、開關後殼、開關前殼、後殼內框、後殼固定孔A、後殼固定孔B、散熱孔。所述卡扣、卡扣凹槽、線路板固定柱、後殼固定孔A、後殼固定孔B、散熱孔位於開關後殼上;所述卡槽位於開關前殼上;所述卡扣與卡扣凹槽位於同一個大凹槽中,所述卡扣和卡扣凹槽位於開關後殼上;所述開關前殼與開關後殼通過卡扣、卡槽、卡扣凹槽相連接;所述線路板固定柱用於固定後殼中的線路板;所述後殼固定孔A、後殼固定孔B用於將後殼固定在牆壁上;所述散熱孔用於線路板工作時散熱;所述後殼內框上有前面板;所述開關前殼上設有觸摸面板。
所述開關前殼與開關後殼通過卡扣、卡槽、卡扣凹槽連接,當開關後殼豎著安裝完畢後,將開關前殼的卡槽對準開關後殼的卡扣凹槽部分,然後將開關前殼由上往下推,以此來將卡扣與卡槽扣緊,從而將開關前殼扣在開關後殼上。
所述開關前後殼採用ABS材質,綜合性能好;
所述後殼固定孔A採用豎型孔設計;所述後殼固定孔B採用橫型孔設計,這種後殼固定孔不同設計可以方便使用者在安裝時,調整開關後殼的使用位置。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由卡扣、凹槽、卡扣凹槽三個部分相互作用,與傳統的卡扣不同,這個卡扣操作靈活,方便安裝,且開關前殼與開關後殼扣合與拆卸是不會出現開關面板或者是開關外表受到損害,且使用者在安裝開關時,簡單方便;所述後殼固定孔A、後殼固定孔B採用不同形狀的設計,可以方便使用者在安裝時,根據需要調整開關後殼的使用位置。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後視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其中1、卡扣;2、卡槽;3、卡扣凹槽;4、線路板固定柱;5、開關前殼;6、開關後殼;7、後殼內框; 8、後殼固定孔A;9、後殼固定孔B;10、散熱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圖3,本實用新型包括卡扣1、卡槽2、卡扣凹槽3、線路板固定柱4、開關後殼5、開關前殼6、後殼內框7、後殼固定孔(A) 8、後殼固定孔(B) 9、散熱孔10;所述卡槽2位於開關前殼5上;所述卡扣1、卡扣凹槽3、線路板固定柱4、後殼固定孔(A)8、後殼固定孔(B) 9、散熱孔10位於開關後殼6上;所述卡扣1與卡扣凹槽3位於同一個大凹槽中;所述後殼固定孔A 8、後殼固定孔B 9 用於固定開關後殼,所述後殼固定孔(A)8採用豎型孔設計;所述後殼固定孔(B)9採用橫型孔設計,採用不同的設計可以方便使用者在安裝時,調整開關後殼的使用位置;所述後殼內框7位於開關後殼6的頂部的凹槽處,用於固定前面板;所述線路板固定柱4用於固定線路板;
當開關後殼5通過後殼固定孔(A)8、後殼固定孔(B)9固定在牆面後,將開關前殼5上的卡槽2與開關後殼6上的卡扣凹槽3對準,然後將開關前殼5往下推,使開關前殼5上的卡槽2與開關後殼6上的卡扣1相連接,此時卡扣1固定在卡槽2上,從而將所述開關前殼5固定在開關後殼6上;當使用者需要將開關前殼5與開關後殼6拆卸分離時,將所述開關後殼往上推,當卡槽2推行到與卡扣凹槽3對準時,可將開關前殼5與開關後殼6分離,簡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