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帶速熱節能功能的電磁爐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8:55:4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磁爐,具體為一款帶速熱節能功能的電磁爐。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燃氣爐和電磁爐走進了千家萬戶,用鐵質炒菜鍋在燃氣爐及電磁爐上炒菜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基本常識與普遍習慣。遺憾的是,長期以來普通鍋具,尤其是炒菜鍋具在燃氣爐上使用時,有大量燃氣燃燒的熱能未能被利用,熱效率僅40%左右,既不節能,又不環保,炒菜時明顯感到火力不足,並且炒出來的菜營養有很大部分揮發,菜品口味及色澤都欠佳。而電磁爐的正常使用只適合鐵質材料的平底鍋,而中國人喜愛和習慣使用的炒菜鍋,多是鍋底呈弧形彎曲面的非平底鍋,用這樣的鍋具炒菜口味及色澤俱佳,但用這樣的鍋具在電磁爐面板平面上使用不僅放不平穩,使用起來極不方便,而且會使電磁感應加熱功率大打折扣,因此不適合在電磁爐上使用。為此,許多人為之花費了大量的心血和代價進行開發和研究,但至今尚未有合理的產品面世。
電磁爐又名電磁灶,是現代廚房革命的產物,它無需明火或傳導式加熱而讓熱直接在鍋底產生,因此熱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是一種高效節能櫥具,完全區別於傳統所有的有火或無火傳導加熱廚具。電磁爐是利用電磁感應加熱原理製成的電氣烹飪器具,由高頻感應加熱線圈(即勵磁線圈)、高頻電力轉換裝置、控制器及鐵磁材料鍋底炊具等部分組成。使用時,加熱線圈中通入交變電流,線圈周圍便產生一交變磁場,交變磁場的磁力線大部分通過金屬鍋體,在鍋底中產生大量渦流,從而產生烹飪所需的熱。在加熱過程中沒有明火,因此安全、衛生。
但是現有的電磁爐多為直插式的,受電源線長短及電力的限制;眾所周知電磁爐的輻射性較強,對人體的危害大。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在家中用電磁爐做火鍋,在加熱到一定程度時,電磁爐的爐面會很燙,雖然外層使用隔熱層,但還是不便於搬運。
而現有的電磁爐大多不具備速熱和節能功能,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款帶速熱節能功能的電磁爐,解決背景技術中的缺點。
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款帶速熱節能功能的電磁爐,包括電磁爐板面、功能鍵、第一發熱圈、第二發熱圈、控制板和底座,所述電磁爐板面下方設置有第一發熱圈,所述第一發熱圈下部設置有第二發熱圈,所述第二發熱圈下部設置有控制板,所述控制板下部設置有底座,所述底座卡接在電磁爐板面下部,所述功能鍵、第一發熱圈和第二發熱圈均與控制板電連接。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電磁爐板面上設置有至少三個功能鍵。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功能鍵、第一發熱圈、第二發熱圈、控制板位於電磁爐板面和底座組成的密閉空間內。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發熱圈和第二發熱圈均為可調節發熱電阻。
本實用新型在普通電磁爐基礎上增加速熱功能和節能功能。其中,速熱功能可瞬間躍升功率加熱,比額定功率增加400瓦,比爆炒高100瓦,讓加熱速度提升10%至20%,以滿足現代用戶烹飪時省時快速的需要。其中,節能功能把加熱功率降低至88瓦,一般電磁爐最低功率為200瓦,用戶在吃火鍋時或炒菜時,當加熱食物煮熟時,並不需要加熱,只需要微熱保溫即可,若調到最小200瓦功率是有浪費熱能的。為節約能量,減少不必要的熱能浪費,讓用戶節約能源,這一裝置在軟體程序上調低了最小參數值到88瓦,叫節能功能。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操作方便,滿足用戶烹飪時省時快速的需要。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圖示,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
參見圖1,一款帶速熱節能功能的電磁爐的結構示意圖,一款帶速熱節能功能的電磁爐,包括電磁爐板面1、功能鍵2、第一發熱圈3、第二發熱圈4、控制板5和底座6,所述電磁爐板面1上設置有至少三個功能鍵2,所述電磁爐板面1下方設置有第一發熱圈3,所述第一發熱圈3下部設置有第二發熱圈4,所述第二發熱圈4下部設置有控制板5,所述控制板5下部設置有底座6,所述底座6卡接在電磁爐板面1下部,所述功能鍵2、第一發熱圈3、第二發熱圈4、控制板5位於電磁爐板面1和底座6組成的密閉空間內,所述功能鍵2、第一發熱圈3和第二發熱圈4均與控制板5電連接。所述第一發熱圈3和第二發熱圈4均為可調節發熱電阻。
使用時,在普通電磁爐基礎上增加速熱功能和節能功能,其中,速熱功能可瞬間躍升功率加熱,比額定功率增加400瓦,比爆炒高100瓦,讓加熱速度提升10%至20%,滿足用戶烹飪時省時快速的需要。
當正常使用時第一發熱圈3工作,當要速熱時,通過起動功能鍵2,給控制板5一個指令,迅速接通第二發熱圈4,提高加熱量,完成爆炒功能,以上技術加達了速熱節能效果。
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及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