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能吃土嗎(真吃土的話你會吃到啥)
2023-05-07 19:51:47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剛剛過去,看著某寶訂單裡滿滿的「戰績」,不少小夥伴在欣慰之餘表示,下半個月又要吃土了。
自15年以來,吃土一詞隨著「雙十一」的購物狂潮,從網友的自嘲演變為全民自嘲,至今熱度不減。
我們經常用「吃土」來表達真的很窮,也用土來形容某人渾身上下沒有一點時髦因子,但是作為土本義的土壤,你真的了解麼?
1 土裡有什麼?
吃飯的時候,我們都知道自己吃進去的是什麼,但如果你吃的是土,你知道吃進去的都有啥嗎?
土壤是位於陸地表層的一個能夠生長植物的疏鬆多孔物質層,由巖石風化而成的礦物質、動植物、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土壤生物以及水分、空氣等組成。
所以,你真的吃土的話,將會吃到土壤礦物質、有機質、微生物殘體腐解產生的有機質、水分、空氣……(好像很豐盛的樣子~)
健康的土壤結構
2 影響土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正如每個地區的飲食存在差異,每個地區的土也不一樣,而且不止每個地區,同一地區的土壤也有所不同。這是由於土壤形成過程中,生物、氣候、地形、母質、時間均存在差異。
母質是土壤形成的物質基礎和初始無機養分的最初來源,它能直接影響土壤的礦物和土壤顆粒組成,並在很大程度上支配著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土壤生產力的高低。
一個發育良好的土壤一般有三個層次,A層由表土層組成,易鬆動,暗褐色,有機質含量較好;B層,通常稱之為亞表層,由粘土和其他從A層淋濾下來的微顆粒組成,顏色較淺,有機質含量低;C層僅包含部分風化的巖石,成為母質層。
土壤剖面
氣候會影響礦物的風化和合成、有機質的形成和積累、土壤中物質的遷移、分解和合成。
植物和動物殘體為土壤提供有機質,而微生物則分解有機質,促進土壤吸收。
地形可以使物質在地表進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質在接受光、熱、水等條件方面發生差異。
時間影響土壤的發育程度,母質、氣候、生物和地形等對成土過程的作用隨著時間延續而加強。
除了以上五種自然成土外,人為成土也是影響成土因素的重要原因。人類根據自己的需求,改變土壤的固有的性質和特點,包括耕墾、施肥和灌溉(常見的人工土包括水稻土和灌溉土)以及對土壤的汙染等。
3 在我國「吃土」,有哪些選擇?
我國地大物博,當你「窮得只能吃土」的時候,也是有很多種土供你選擇的。
《中國土壤分類系統》將中國土壤劃分為鹽鹼土、鈣層土、淋溶土、半淋溶土、鐵鋁土、初育土、乾旱土、人為土、漠土、高山土、水成土、半水成土,共12個土綱。
細分的話還有亞綱,再往下才是我們常說的土類。
那麼多土,別說嘗遍,連分清也是困難的,不過也不用著急,作為有追求的吃貨,我們得吃「顏值高」的土。
去北京中山公園遊玩過的小夥伴一定知道五色土,那裡的明代社稷壇鋪墊著五種顏色的土壤:東方為青色、南方為紅色、西方為白色、北方為黑色、中央為黃色。
雖然五色土方位分布只是一個大概的狀況,但這五種顏色的土卻是我國常見的土壤。
>>>>
青色:水稻土
水稻土是一種人工土,是紅壤被長期耕種、培植而成的,主要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它是在人類生產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特殊土壤,對我們的生產生活來說十分重要。
>>>>
紅色:紅壤
我們常說的紅土地主要指紅壤,紅壤在我國分布範圍廣闊,大體北起長江沿線,南至海南省,東起臺灣、西至雲貴高原。
紅壤之所以會是紅色,是因為含鋁鐵的物質進入地下水後沉澱,在乾燥條件下發生脫水形成無水的氧化鐵,氧化鐵的顏色就是紅棕色。
>>>>
黃色:黃綿土
黃綿土又稱黃土性土壤或黃土,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新疆、青海、黃河下遊及松遼平原等地也有分布。
黃土主要由砂粒、黏土和少量方解石的混合物組成,也是一種很肥沃的土壤。
>>>>
白色:草甸鹽土
草甸鹽土是鹽鹼土的一種,主要分布在內蒙古河套平原、寧夏銀川平原等。我們都知道,鹽是白色的,白色的鹽覆蓋在土壤表面,看上去就像土壤是白色的。
>>>>
黑色:黑土
黑土是最肥沃的土壤,表土層有機質含量可達50~100g/kg,可以提高農田產量,我國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松遼流域。
黑土的黑色與土壤中含有的有機質含量比較高有關係。松遼流域夏季高溫多雨,植物繁茂,地上和地下有大量的有機質;而到了冬天,由於氣溫低,土壤凍結,有機質沒有完全分解而是得到了大量的積累。
>>>>
紫色:紫土
紫色和紫紅色土壤通稱為紫色土,我國紫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紫色土是由紫色或紫紅色砂巖、頁巖風化而來的,土中富含碳酸鈣、磷、鉀等營養元素,很是肥沃。
了解了這麼多「漂亮」的土,今天的你想吃哪一種呢?
來源:數字北京科學中心
編輯:米老貓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