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合式門窗框型材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6:21:06 2
專利名稱:組合式門窗框型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金屬框,特別是一種依據框架本身斷面,由幾個不同部件組成的型材。
背景技術:
現有建築物,牆體的開口處,如門、窗均設置有門、窗開口的框架,早期普遍使用木框或金屬質邊框,這些邊框結構可依據其自身的斷面特點,由幾個不同的部件組成,並可根據牆體的厚度選擇各組成的尺寸,此外,也採用天然石、混凝土或其他石類材料制的框架,以及塑料或塑鋼等類似材質製成的框架,隨著不鏽鋼製件的普及,不鏽鋼製框架,在一些現代建築物中也得到廣泛的應用;除框架本體以外,框架和開口邊緣的固接,以及框架和開口邊緣之間接縫的緊固或覆蓋,隨著框架材質的不同和生產單位的特點,其結構和連接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綜上所述,現有門、窗框架結構,以及框架與牆體的接合結構,存在下列問題1.牆壁體開口的大小和牆體厚度的大小,不同建築物有不同的規格,即使在同一建築物中,也可能有差異,因此,門、窗框架結構必須根據不同開口和厚度的牆體製作相應的組件,通常是單件製作或小批量製作,質量較難控制,原材料消耗、勞動量消耗相對均較大,由於規格多變,給框架組裝帶來不便;2.牆體和框架的固接,如採用灌水泥漿填塞框和開口邊緣的接縫或採用機械錨固的連接,不僅操作費工、費時,而且也容易衍生施工不慎帶來的諸多質量問題;其間接縫的緊固或覆蓋,常用鬆散填入物(如板條、彈性榫),施工不便,採用曲徑式密封,規格不一,配套困難,操作上也較費工,採用定型的外覆蓋件也存在和密封件同樣問題;3.結構造型單調,很難適應現代化建築需求,如採用框架飾面結構,操作上增加工作量,而且也難達到結構造型協調的要求,如採用我國古建築雕作造型構件,可提高框架的品位,但難以適應現代化大規模建設的進程;4.綜上述各因素,現有框架的經濟性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組合式門窗框型材,它能利用大量生產的數種型材組合適應不同規格的門、窗開口,組合型材和牆體連接方便,組成的框架能符合現代化建築要求的美觀造型,生產、組裝成本低,具有良好經濟性。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型材的本體是一平板體,本體內側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槽,本體內側的另一端延設有角碼框體,在角碼框體的內側延設有一固定邊。
本實用新型和配套型材組合後,可適應大的牆體開口厚度,擴大組合型材的適應範圍,其固定槽和固定邊的設置,可方便配套件之間的連接,其角碼框體處方便型材和牆體固定,型材可大量生產,綜合成本可大幅下降,組合後的門窗框整體造型美觀大方。
圖1是本實用新型組合式門窗型材斷面示意圖。
圖2是圖1型材配套使用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圖1,組合式門窗型材,是由鋁合金一體成型的長條狀製件,型材斷面呈丨字形的平板體。型材本體1呈平板狀,其寬度可根據牆體大型開口厚度預製成系列規格,以適應不同需求。
本體1內側11的一端,垂直向伸設有一底邊113,在底邊113垂直向伸設有一固定邊111,本體1、固定邊111和底邊113構成一固定槽110,在固定槽110處可固設一定數量的自攻螺釘9(如圖2),在底邊113的端部,垂直向伸設有一定位邊112,用以和另一配套組件裝配定位。
本體1內側11的另一端延設有一角碼框體114,其和本體1共同形成的矩形空間中,可設置角碼,該結構可提高型材的剛度和強度;在角碼框體的內側邊延設有一固定邊115,固定邊115上具有一定數量的凹坑1150,在凹坑1150上可穿設自攻螺釘9(如圖2)。
參照圖2,是本實用新型和其兩端配套件8、8』組合的使用狀態,圖示,本實用新型型材的兩端分別有配套件8、8』,並分別在固定邊115和固定槽110以自攻螺釘9連接二配套件8、8』,由於本實用新型的設置,使組合框架覆蓋牆體厚度向的尺寸大增,再加上本實用新型具有一定數量的寬度系列,以及其具有固定槽110一端伸入配套件8』的長度可調節,從而使組合式門窗框型材的適用範圍更加擴大,並可保持框架整體造型美觀大方。
權利要求1.一種組合式門窗框型材,其特徵在於a.型材的本體(1)是一平板體;b.本體(1)內側(11)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槽(110);c.本體(1)內側(11)的另一端延設有角碼框體(114);d.在角碼框體(114)的內側延設有一固定邊(115)。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其特徵是在固定槽(110)的底邊(113)延設有一定位邊(1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型材,其特徵是在固定邊(115)上設置有凹坑(1150)。
專利摘要一種組合式門窗框型材,主要解決適應不同牆體開口厚度規格方便使用等技術問題,其採用技術方案是型材本體是一平板體,本體內側的一端設置有固定槽,本體內側的另一端延設有角碼框體,在角碼框體的內側延設有一固定邊,適用於各種牆體開口厚度配套組合。
文檔編號E06B1/12GK2667113SQ200320109329
公開日2004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2003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03年10月29日
發明者江裕生 申請人: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