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1:32:16 1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塊化房屋,特別是指一種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
背景技術:
模塊化房屋以其結構簡單、材料輕便、易於組裝、成本低廉等優勢,被越來越廣泛的應用。現有的模塊化房屋普遍穩定性差,究其原因是因為支腳不穩及屋頂容易受風的影響引發鬆動。現有的支腳結構簡單、成本較低的,其承重性差且支撐性能隨著時間推移會出現支撐不穩的問題;支撐性能溫度且承重性能好的支腳,其結構複雜,生產成本高且安裝複雜。現有的屋頂採用成品屋頂安裝或者將屋頂各個部分預製成型後現場安排,成品屋頂結構龐大,運輸麻煩,但是屋頂各個部分安裝又存在操作繁瑣及安裝後穩定性不佳等問題。如何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且穩定性佳的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是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以上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安裝方便、穩定性與抗風性能好的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包括房屋主框架、置於房屋主框架上的屋頂結構及設於房屋主框架下的帶有配重的支腳;
屋頂結構包括屋頂主體及支撐架,屋頂主體包括由內向外依序設置的鋼製框架、OSB板和雙層玻纖瓦,OSB板和雙層玻纖瓦之間設有防潮紙,支撐架包括支撐柱及設於支撐柱上方的支撐件,支撐件的結構與鋼製框架的結構匹配,支撐架設於房屋主框架與鋼製框架之間,房屋主框架與鋼製框架的相交處設有合頁軸,合頁軸上設有彈簧合頁。
優選的,支腳包括:支撐柱、設於支撐柱頂部的頂託、設於支撐柱底部的底座及至少2個支撐臂,底座上設置有4個加強筋;支撐柱為四稜柱,支撐臂設於支撐柱與房屋主框架之間且支撐臂位於支撐柱的中上部,支撐臂與支撐柱之間的夾角為45°-60°,4個加強筋緊貼支撐柱的稜設置。
進一步優選的,房屋主框架的底面與支撐柱的表面上均設置有固定座,支撐臂通過固定座與房屋主框架的底面或支撐柱的表面分別連接,支撐臂與固定座之間通過螺絲、螺栓或鉸鏈固定連接。
更為優選的,支撐件與鋼製框架之間設有防水保溫密封層;鋼製框架為V型鋼製框架,支撐件為V型支撐件,雙層玻纖瓦的長度大於OSB板的長度,OSB板的長度大於V型鋼製框架的V型面的寬度。
最為優選的,支撐臂個數為4個;4個支撐臂的一端分別與支撐柱的4個表面連接,另一端與房屋主框架的底面連接,4個支撐臂彼此結構對稱。
本發明提出的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具有結構簡單、承重能力強、穩定性佳、價格低廉、安裝方便等優勢,值得應用推廣。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支腳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鋼製框架;2、OSB板;3、雙層玻纖瓦;4、支撐架;41、支撐件;42、支撐柱;5、合頁軸;6、房屋主框架;7、支腳;71、支撐柱;72、頂託;73、底座;74、加強筋;75、支撐臂;76、固定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如圖1所示:一種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包括房屋主框架6、置於房屋主框架6上的屋頂結構及設於房屋主框架6下的帶有配重的支腳7;
屋頂結構包括屋頂主體及支撐架4,屋頂主體包括由內向外依序設置的鋼製框架1、OSB板2和雙層玻纖瓦3,OSB板2和雙層玻纖瓦3之間設有防潮紙,支撐架4包括支撐柱42及設於支撐柱42上方的支撐件41,支撐件41的結構與鋼製框架1的結構匹配,支撐架4設於房屋主框架6與鋼製框架1之間,房屋主框架6與鋼製框架1的相交處設有合頁軸5,合頁軸5上設有彈簧合頁。
本發明提出的結構穩定的模塊化組裝房屋,房屋主框架6與鋼製框架1的相交處通過彈簧合頁連接,屋頂結構通過支撐架4設於房屋主框架6上,安裝後穩定、牢固,抗風性能好,值得應用推廣。
如圖2所示,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支腳7包括:支撐柱71、設於支撐柱71頂部的頂託72、設於支撐柱71底部的底座73及至少2個支撐臂75,底座73上設置有4個加強筋4;支撐柱71為四稜柱,支撐臂75設於支撐柱71與屋體主框架6之間且支撐臂75位於支撐柱71的中上部,支撐臂75與支撐柱71之間的夾角為45°-60°,4個加強筋74緊貼支撐柱71的稜設置。
加強筋4既起加強支撐柱1支撐的作用,又相當於配重塊,有助於提高支撐柱1的支撐穩定性。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又一實施例,房屋主框架6的底面與支撐柱71的表面上均設置有固定座76,支撐臂75通過固定座76與房屋主框架6的底面或支撐柱71的表面分別連接,支撐臂75與固定座76之間通過螺絲、螺栓或鉸鏈固定連接。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另一實施例,支撐件41與鋼製框架1之間設有防水保溫密封層;鋼製框架1為V型鋼製框架,支撐件41為V型支 撐件,雙層玻纖瓦3的長度大於OSB板2的長度,OSB板2的長度大於V型鋼製框架的V型面的寬度。
長度參差設計,有助於改善屋頂的排水效果,避免雨水滲入屋頂內部,影響居住。
作為一種優選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再一實施例,支撐臂75個數為4個;4個支撐臂75的一端分別與支撐柱71的4個表面連接,另一端與房屋主框架6的底面連接,4個支撐臂75彼此結構對稱。
本實施例提出的支腳7適合用於房屋主框架6上的十字相交處,4個支撐臂5分別支撐交匯的4個鋼件,支撐效果更佳。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發明,凡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