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震器復原閥活塞的製作方法
2023-05-07 07:08:36 1
專利名稱:減震器復原閥活塞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減震器用配件,具體涉及減震器復原閥底端的活塞組件。
背景技術:
減震器是用來抑制彈簧吸震後反彈時的震蕩和吸收路面衝擊的能量。當駕駛減震 器已壞掉的車輛時,可以體會汽車通過每一坑洞、起伏後餘波蕩漾的彈跳,而減震器正是用 來抑制這種彈跳的。沒有減震器將無法控制彈簧的反彈,汽車遇到崎嶇的路面時將會產生 嚴重的彈跳,過彎時也會因為彈簧上下的震蕩而造成輪胎抓地力和循跡性的喪失。原有的減震器中,如圖1所示,其活塞,是由活塞本體1外套一活塞環2組成的,但 是該種設計是很不合理的,第一將活塞環套接在活塞本體上是比較困難的;其次,該種設計 的嚴密性不好。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減震器復原閥活塞,以解決現有技術產品技術複雜 且嚴密性不好的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減震器復原閥活塞,安裝在減震器復原閥底端,與減震器工作缸微間隙配合, 包括一活塞,其設置若干個出油孔和進油孔,該些出油孔和進油孔均勻分布在以活塞軸線 為軸線的圓周面上,出油孔位於進油孔內側,所述活塞的外圈包覆一層膠體。依據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減震器復原閥活塞,膠體厚度是均勻的。由於採用以上技術,使得其相比於現有技術,結構更簡單,且結構更合理,嚴密性 更好。
圖1為本現有技術活塞的安裝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安裝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敘述。請參考圖2和圖3,一種減震器復原閥活塞,安裝在減震器復原閥底端,與減震器 工作缸微間隙配合,包括一活塞1,其設置若干個出油孔3和進油孔4,該些出油孔3和進油 孔4均勻分布在以活塞1軸線為軸線的圓周面上,出油孔位於進油孔內側,所述活塞的外圈 包覆一層膠體2。依據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減震器復原閥活塞,膠體2厚度是均勻的。這種包覆膠體的活塞,可以注塑一次成型,不需要額外將活塞環套在活塞上,並且其嚴密性更好,由於採用以上技術,使得其相比於現有技術,結構更簡單,且結構更合理,嚴密性更好。以上公開的僅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限制其本身,任何熟習本領域 的技術人員,不違背本新型精神範圍內,所能思之的變化,都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內。
權利要求一種減震器復原閥活塞,安裝在減震器復原閥底端,與減震器工作缸微間隙配合,包括一活塞,其設置若干個出油孔和進油孔,該些出油孔和進油孔均勻分布在以活塞軸線為軸線的圓周面上,出油孔位於進油孔內側,其特徵在於,所述活塞的外圈包覆一層膠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減震器復原閥活塞,其特徵在於,膠體厚度是均勻的。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一種減震器復原閥活塞,安裝在減震器復原閥底端,與減震器工作缸微間隙配合,包括一活塞,其設置若干個出油孔和進油孔,該些出油孔和進油孔均勻分布在以活塞軸線為軸線的圓周面上,出油孔位於進油孔內側,所述活塞的外圈包覆一層膠體,膠體厚度是均勻的。相比於現有技術,結構更簡單,且結構更合理,嚴密性更好。
文檔編號F16F9/32GK201554817SQ20092021451
公開日2010年8月18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30日
發明者李文權 申請人:李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