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實時加大無底柱分段崩落採礦法放礦口寬度的方法與流程
2023-05-15 05:34:41

本發明屬於地下採礦方法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實時加大無底柱分段崩落採礦法放礦口寬度的方法。
背景技術:
由於無底柱分段崩落法分段的鑿巖、崩礦和出礦等工作均在回採巷道中進行,其扇形中深孔布置一般以孔底距L作為爆破抵抗線進行炮孔布置,相鄰孔之間孔底距相等,排距與孔底距也基本相等。該採礦方法採場結構簡單、開採強度大、機械化程度高、開採成本低,安全可靠,尤其在冶金礦山應用廣泛。
崩落採礦法放礦過程中逐漸形成廢石漏鬥,隨著礦石的持續放出,廢石漏鬥不斷下移,當廢石漏鬥底部到達放礦口,廢石會隨礦石一起放出,降低放出礦石品位,達到截止品位時,停止放礦。遺留下的礦石與巖石混雜,一部分在下個分段能夠放出,另一部分則永久損失在地下,礦石損失貧化大是該類採礦法的突出問題。
放礦理論以放礦橢球體理論最為成熟。放礦橢球體理論認為,端部放礦放出的礦石其原來的位置為一個偏橢球缺,如果加大放礦口寬度,可以增大放礦的有效流動範圍,減少大塊堵塞,放出更多的合格礦石,從而極大地提高礦石回採率。《金屬礦山》2004年第4期論文「弓長嶺井下礦大斷面放礦參數研究」和《中國礦業》2007年第16 卷第1 期論文「基於SLS 系統的弓長嶺井下礦大斷面結構參數應用研究」在這方面都進行了模擬實驗研究。
如果將礦山回採巷道寬度設計加大,一次性掘進,勢必增加礦山工程準備時間,費時費力也費資金,另外,由於加大了回採巷道寬度,也就加大了礦體暴露空間,對巷道的安全性有影響,尤其當礦體穩定性不佳時,更無法實施。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存在的問題,提出一種實時加大無底柱分段崩落採礦法放礦口寬度的方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發明的一種實時加大無底柱分段崩落採礦法放礦口寬度的方法,包括採用扇形中深孔與加大放礦口寬度炮孔崩落礦體,扇形中深孔與加大放礦口寬度炮孔通常預先集中打好。回採工作是從回採巷道一端開始按崩礦步距進行落礦和放礦,其特徵在於在每排扇形中深孔邊孔下面的位置,按孔底距在回採巷道兩側布置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隨扇形中深孔一起打好,首次回採一個崩礦步距時,爆破該步距的扇形中深孔的同時、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和下一步距的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再進行放礦,以後崩礦步距的回採時,只爆破該崩礦步距的扇形中深孔和下一步距的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
進一步,所述加大放礦口寬度炮孔的深度為孔底距L的0.8-1.2倍。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具有如下優點:
1)本發明與傳統崩落法相比,除了爆破本崩礦步距的扇形崩礦中深孔外,還將本崩礦步距和下一崩礦步距的回採巷道兩側也同時崩落,使放礦口加大,可有效地增大放礦的有效流動範圍,減少大塊堵塞,放出更多的合格礦石,從而極大地提高礦石回採率。
2)回採巷道的高度和寬度不變,不需要將回採巷道一次性以更寬的尺寸進行掘進,礦山工程準備時間少,局部實時加大放礦口尺寸使巷道的暴露空間增加不大,有利於巷道的安全。
3)對於礦山已經布置完的小尺寸回採巷道也適用,不需要重新加大整個巷道寬。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回採巷道兩側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示意圖
圖2為圖1剖面A-A示意圖
圖3為一個崩礦步距爆破後放礦口寬度擴大形狀及崩落礦石堆積示意圖
圖中: 1為回採巷道,2為扇形中深孔,2'為中深孔中兩側的邊孔,3為加大放礦口寬度炮孔,4為放礦口崩落礦石與覆蓋巖,5為一個崩礦步距爆破後放礦口寬度擴大的部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2所示,本發明的一種實時加大無底柱分段崩落採礦法放礦口寬度的方法,包括採用扇形中深孔2與加大放礦口寬度炮孔3崩落礦體,扇形中深孔2與加大放礦口寬度炮孔3通常預先打好,回採工作是從回採巷道1一端開始按一個崩礦步距進行落礦和放礦,其特徵在於在每排扇形中深孔2的邊孔2'下面的位置,按孔底距L在回採巷道1兩側分別布置3-4個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3,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3隨扇形中深孔2一起集中打好,在回採第一個崩礦步距時,在爆破該步距的扇形中深孔2同時,爆破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3和下一步距的的炮孔3,再進行放礦,以後以崩礦步距回採時,只爆破該崩礦步距的扇形中深孔2和下一步距的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3。圖3為每個崩礦步距爆破後,放礦口寬度擴大形狀及崩落礦石堆積示意圖。
本發明所述加大放礦口寬度的炮孔3的深度為孔底距L的0.8-1.2倍。
本發明可有效地增大放礦的有效流動範圍,減少大塊堵塞,放出更多的合格礦石,從而極大地提高礦石回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