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15 05:16:26
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包括行程架、電機、由滑行座、升降塊、用於驅動升降塊作升降動作的驅動機構、用於限制升降塊調整範圍的限位部件、用於吸取並移載料片的第一真空吸料架和第二真空吸料架,以及,連接於第一真空吸料架與升降塊之間的第一機械臂、連接於第二真空吸料架與升降塊之間的第二機械臂;該第一真空吸料架包括有連接於前述第一機械臂上的調節座和安裝於調節座上的若干真空吸頭;該第二真空吸料架包括有基板、安裝於基板上的真空吸頭和抵壓塊,其中,該抵壓塊相對基板可升降式設置;藉此,有效實現全自動化壓膠框作業,取代傳統技術之手工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生產成本,且保證了產品的加工質量。
【專利說明】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背光源領域技術,尤其是指一種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背光源廣泛應用於各種數碼音響、車載儀器儀表、手機、平板電腦、MP4等產品中。背光源產品通常包括有背板(鐵背板、鋁背板、塑膠背板等)、膠框、導光板、FPC、擴散膜、增光膜、遮光膜等。
[0003]現有的背光源貼膜機是將擴散膜、增光膜、遮光膜等光學膜按工藝順序自動貼合組立的一種背光源行業新興生產設備,該系統通過若干工位精密旋轉平臺移動作業,依次完成除塵、撕膜、送料、定位、疊合、整壓、取料等多道工序;而貼膜之前的半成品的組裝工作,是通過人工將膠框壓入背板內,人工作業不僅存在產品穩定性差、熟練工培訓成本高等問題,而且其加工效率低下。
[0004]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種新的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有效實現全自動化壓膠框作業,取代傳統技術之手工作業,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生產成本,且保證了產品的加工質量。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之技術方案:
[0007]—種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包括有行程架、安裝於行程架上的電機、由電機驅動的滑行座、連接於滑行座的升降塊、用於驅動升降塊作升降動作的驅動機構、安裝於升降塊上以用於限制升降塊調整範圍的限位部件、安裝於升降塊上以用於吸取並移載料片的第一真空吸料架和第二真空吸料架,以及,連接於第一真空吸料架與升降塊之間的第一機械臂、連接於第二真空吸料架與升降塊之間的第二機械臂;
[0008]該第一真空吸料架包括有連接於前述第一機械臂上的調節座和安裝於調節座上的若干真空吸頭;該第二真空吸料架包括有基板、安裝於基板上的真空吸頭和抵壓塊,其中,該抵壓塊相對基板可升降式設置。
[0009]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基板上開設有用於安裝抵壓塊的調節安裝槽,該抵壓塊上開設有安裝孔,設置有螺絲可拆卸調節式鎖固於安裝孔與調節安裝槽之間。
[0010]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真空吸料架與第一機械臂之間連接有驅轉電機,該驅轉電機安裝於第一機械臂上,並該驅轉電機的主軸連接於第一真空吸料架以帶動第一真空吸料架轉動。
[0011]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調節座包括有立柱、連接於立柱下端的橫向調節槽體及用於安裝前述真空吸頭的縱向調節槽體,其中,該立柱連接於前述驅轉電機的主軸上;該真空吸頭包括有臂體和連接於臂體下端的吸附件,該臂體可拆卸調節式安裝於縱向調節槽體內;該縱向調節槽體通過螺絲可拆卸調節式安裝於前述橫向調節槽體內。
[0012]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立柱連接於橫向調節槽體的中間,該橫向調節槽體上於立柱兩側分別開設有調節槽;所述真空吸頭設置有四個,相應設置有四個臂體和四個縱向調節槽體,所述立柱兩側分別布置兩個真空吸頭,並同側之兩個真空吸頭的相應縱向調節槽體上下錯開疊置以鎖固於同一個螺絲上。
[0013]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第一真空吸料架的立柱和第一機械臂之間連接有升降調節件,該升降調節件一端鎖固於第一機械臂上,並其另一端開設有豎向延伸的升降調節孔,該立柱上開設有安裝孔,通過螺絲可拆卸調節式鎖固於安裝孔與升降調節孔之間。
[0014]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驅動機構為氣缸,該氣缸包括有缸體和伸縮杆,該缸體安裝於滑行座上,該伸縮杆一端位於缸體內部,並其另一端連接於升降塊上。
[0015]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滑行座上開設有橫向延伸的滑槽和螺孔;前述行程架上設置有絲杆和滑軌,前述電機的主軸連接於該絲杆,該絲杆螺合於螺孔內,並該滑槽配合於滑軌上。
[0016]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升降塊包括有彼此連接的豎向連接部和橫向連接部,前述氣缸的伸縮杆連接於該豎向連接部上,前述第一機械臂和第二機械臂連接於該橫向連接部上,前述限位件安裝於該橫向連接部上,並該限位件的下端可升降式伸出於橫向連接部下方。
[0017]作為一種優選方案,所述限位件為限位尺。
[0018]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明顯的優點和有益效果,具體而言,由上述技術方案可知:
[0019]一、通過設置第一真空吸料架用於吸取和移載膠框至整位區域,整位後,第二真空吸料架於該整位區域將膠框吸取並移載至加圓盤上的背板上方,該第二真空吸料架在卸料的同時利用其抵壓塊對膠框進行下壓動作,從而自動實現壓膠框入背板內的工序,相比傳統技術的手工裝配而言,其裝配快且精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生產成本,且有效保證了產品的加工質量。
[0020]二、前述第二真空吸料架之抵壓塊,於基板上的位置可調,這樣,不同尺寸的膠框,可以通過拆卸螺絲,然後移動或旋轉抵壓塊以調整至合適位置再將其鎖固即可,抵壓塊可以設置若干,其各抵壓塊的位置也可分別按需作調整,調整操作簡易、使用靈活、適用範圍廣。
[0021]三、前述第一真空吸料架在驅動電機的控制下,可以作旋轉動作,這樣,使得該第一真空吸料架適用於不同擺放情形的膠框;其調節座上通過橫向調節槽體和豎向槽體的組配,簡易實現了對各吸頭的橫向及縱向位置調節,以使得該第一真空吸料架能夠更好地適用於吸附不同尺寸的膠框;以及,針對調節座還設置有升降調節結構,如此,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可以對吸頭上下位置作一個微調。
[0022]四、針對前述第一、二真空吸料架的升降,本實用新型設置有限位部件用於限制其升降範圍,該限位部件採用限位尺來調節限位值,其結構簡單、調節方便,而且調節精度可以做得較高,例如,限位尺採用千分尺,其精度可以達到0.01毫米。
[0023]為更清楚地闡述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和功效,下面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例來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5]圖2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工作狀態:吸取);
[0026]圖3是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俯視圖(工作狀態:壓膠框);
[0027]圖4是第二真空吸料架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0028]圖5是圖4所示第二真空吸料架的立體分解結構示意圖;
[0029]圖6是圖4所示第二真空吸料架仰視圖;
[0030]圖7是第一真空吸料架及第一機械臂的分解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1]圖8是圖1所示第一真空吸料架俯視圖;
[0032]圖9是滑行座、氣缸、升降塊、限位件及氣缸的組裝立體結構示意圖;
[0033]圖10是滑行座與絲杆、滑軌的配合結構;
[0034]圖11是氣管規整於坦克鏈式可變形槽體內的大致結構示意圖。
[0035]附圖標識說明:
[0036]1、行程架2、電機
[0037]3、滑行座4、升降塊
[0038]5、第一機械臂6、第一真空吸料架
[0039]7、調節座8、立柱
[0040]9、橫向調節槽體10、縱向調節槽體
[0041]11、第二真空吸料架12、第二機械臂
[0042]13、真空吸頭14、驅轉電機
[0043]15、臂體16、吸附件
[0044]17、吸附部18、重力錘
[0045]19、真空吸附口20、升降調節件
[0046]21、安裝孔22、升降調節孔
[0047]23、基板24、真空吸頭
[0048]25、抵壓塊251、安裝孔
[0049]26、調節安裝槽
[0050]27、氣缸28、豎向連接部
[0051]29、橫向連接部30、限位尺
[0052]31、滑槽32、螺孔
[0053]33、絲杆34、滑軌
[0054]36、膠框35、背板
[0055]37、圓盤38、整位區域
[0056]39、取料區域40、氣管
[0057]41、坦克鏈式可變形槽體。
【具體實施方式】
[0058]請參照圖1至圖11所示,其顯示出了本實用新型之較佳實施例的具體結構,包括有行程架1、安裝於行程架I上的電機2、由電機2驅動的滑行座3、連接於滑行座3的升降塊4、用於驅動升降塊4作升降動作的驅動機構、安裝於升降塊4上以用於限制升降塊4調整範圍的限位部件、安裝於升降塊4上以用於吸取並移載料片的第一真空吸料架6和第二真空吸料架11,以及,連接於第一真空吸料架6與升降塊4之間的第一機械臂5、連接於第二真空吸料架11與升降塊4之間的第二機械臂12。
[0059]該第一真空吸料架6包括有連接於前述第一機械臂5上的調節座7和安裝於調節座7上的若干真空吸頭13 ;所述第一真空吸料架6與第一機械臂5之間連接有驅轉電機14,該驅轉電機14安裝於第一機械臂5上,並該驅轉電機14的主軸連接於第一真空吸料架6以帶動第一真空吸料架6轉動。
[0060]該調節座7包括有立柱8、連接於立柱8下端的橫向調節槽體9及用於安裝前述真空吸頭13的縱向調節槽體10,其中,該立柱8連接於前述驅轉電機14的主軸上;該真空吸頭13包括有臂體和連接於臂體15下端的吸附件16,該臂體15可拆卸調節式安裝於縱向調節槽體10內;該縱向調節槽體10通過螺絲可拆卸調節式安裝於前述橫向調節槽體9內。於本實施例中,所述立柱8連接於橫向調節槽體9的中間,該橫向調節槽體9上於立柱8兩側分別開設有調節槽;所述真空吸頭13設置有四個,相應設置有四個臂體15和四個縱向調節槽體10,所述立柱8兩側分別布置兩個真空吸頭13,並同側之兩個真空吸頭13的相應縱向調節槽體10上下錯開疊置以鎖固於同一個螺絲上。
[0061]以及,如圖7所示,所述第一真空吸料架6的立柱8和第一機械臂5之間連接有升降調節件20,該升降調節件20 —端鎖固於第一機械臂5上,並其另一端開設有豎向延伸的升降調節孔22,該立柱8上開設有安裝孔21,通過螺絲可拆卸調節式鎖固於安裝孔21與升降調節孔22之間。
[0062]如圖5和圖6所示,該第二真空吸料架11包括有基板23、安裝於基板23上的真空吸頭24和抵壓塊251,所述基板23上開設有用於安裝抵壓塊25的調節安裝槽26,該抵壓塊25上開設有安裝孔251,設置有螺絲可拆卸調節式鎖固於安裝孔251與調節安裝槽26之間。
[0063]如圖1和圖9所示,本實施例中採用氣缸27作為驅動前述升降塊4作上升或下降動作的驅動機構,該氣缸27包括有缸體和伸縮杆,該缸體27安裝於滑行座3上,該伸縮杆一端位於缸體內部,並其另一端連接於升降塊4上。前述升降塊4包括有彼此連接的豎向連接部28和橫向連接部29,前述氣缸27的伸縮杆連接於該豎向連接部28上,前述第一機械臂5和第二機械臂12連接於該橫向連接部29上,前述限位件安裝於該橫向連接部29上,並該限位件的下端可升降式伸出於橫向連接部29下方。此處,前述限位件為限位尺30來調節限位值,其結構簡單、調節方便,而且調節精度可以做得較高,例如,限位尺30採用千分尺,其精度可以達到0.01毫米。
[0064]結合圖1、圖9及圖10所示,所述滑行座3上開設有橫向延伸的滑槽31和螺孔32 ;前述行程架I上設置有絲杆33和滑軌34,前述電機2的主軸連接於該絲杆3,該絲杆3螺合於螺孔32內,並該滑槽31配合於滑軌34上,如此,以實現滑行座3於行程架I上的精準直線行走。
[0065]結合圖1和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的(此處,真空吸頭13或24的結構設計為相同)吸附件16具有用於吸附料片的吸附部17,該吸附部17中間開設有貫穿其上、下端的真空吸附口,通過前述臂體(臂體為中空)連接氣管接到到氣源上,其真空吸附口的內部設置有重力錘18,在接通氣源時,該重力錘18受到負壓作用而上升,前述膠框36被快速吸附於吸附部17上,在第一、二真空吸料架移動到下一指定的位置時,其氣源被切斷,重力錘18不受負壓作用,重力錘受18重力作用而下落並同時向下推動膠框36,使得膠框36快速準確地停落在指定的位置上。前述吸附件16的技術為早已公開的現有技術,故在此不再做贅述。
[0066]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前述氣缸27和各真空吸頭分別連接有若干氣管40 (考慮到附圖上便於顯示其它重要結構,未顯示各氣管的具體布置及連接關係),針對這些氣管40,設置有規整氣管40的坦克鏈式可變形槽體41,所述氣管40穿過坦克鏈式可變形槽體41(如圖11所示);該坦克鏈式可變形槽體41的外形似軍隊裝備的坦克鏈一樣,由眾多的單元連結組成,各單元連結之間轉動自如,其裝拆方便,可以直接把氣管40放入槽體內;該坦克鏈式可變形槽體41對前述各氣管40還起到牽引和保護作用,也使得工具機整體看起來更整齊、更美觀些。
[0067]接下來,大致介紹一下本實用新型之工作原理及過程如下:
[0068]一、接通氣源,第一真空吸料架6的真空吸頭13吸取並移載膠框36至整位區域,與此同時,第二真空吸料架11於整位區域38 (此區域另進行整位)將膠框36吸取並移載至加圓盤37上的背板35上方;
[0069]二、切斷氣源,第一真空吸料架6的真空吸頭13將膠框36卸下至整位工作檯上;與此同時,第二真空吸料架11的真空吸頭將膠框36卸下至對應於圓盤37上的背板35上,在卸料的過程中,前述抵壓塊25同時對膠框36進行下壓動作(由氣缸27驅動其升降),使得膠框36在接觸背板35的時候因受抵壓塊的下壓力而卡入背板35內;
[0070]三、第一真空吸料架6、第二真空吸料架11沿行程架I返回,再重複上述動作,循環。
[0071]本實用新型的設計重點在於,主要是通過設置第一真空吸料架用於吸取和移載膠框至整位區域,整位後,第二真空吸料架於該整位區域將膠框吸取並移載至加圓盤上的背板上方,該第二真空吸料架在卸料的同時利用其抵壓塊對膠框進行下壓動作,從而自動實現壓膠框入背板內的工序,相比傳統技術的手工裝配而言,其裝配快且精準,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省了生產成本,且有效保證了產品的加工質量。
[0072]其次是,前述第二真空吸料架之抵壓塊,於基板上的位置可調,這樣,不同尺寸的膠框,可以通過拆卸螺絲,然後移動或旋轉抵壓塊以調整至合適位置再將其鎖固即可,抵壓塊可以設置若干,其各抵壓塊的位置也可分別按需作調整,調整操作簡易、使用靈活、適用範圍廣。
[0073]以及,前述第一真空吸料架在驅動電機的控制下,可以作旋轉動作,這樣,使得該第一真空吸料架適用於不同擺放情形的膠框;其調節座上通過橫向調節槽體和豎向槽體的組配,簡易實現了對各吸頭的橫向及縱向位置調節,以使得該第一真空吸料架能夠更好地適用於吸附不同尺寸的膠框;以及,針對調節座還設置有升降調節結構,如此,根據不同的實際情況可以對吸頭上下位置作一個微調。
[0074]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據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細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行程架、安裝於行程架上的電機、由電機驅動的滑行座、連接於滑行座的升降塊、用於驅動升降塊作升降動作的驅動機構、安裝於升降塊上以用於限制升降塊調整範圍的限位部件、安裝於升降塊上以用於吸取並移載料片的第一真空吸料架和第二真空吸料架,以及,連接於第一真空吸料架與升降塊之間的第一機械臂、連接於第二真空吸料架與升降塊之間的第二機械臂; 該第一真空吸料架包括有連接於前述第一機械臂上的調節座和安裝於調節座上的若干真空吸頭;該第二真空吸料架包括有基板、安裝於基板上的真空吸頭和抵壓塊,其中,該抵壓塊相對基板可升降式設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基板上開設有用於安裝抵壓塊的調節安裝槽,該抵壓塊上開設有安裝孔,設置有螺絲可拆卸調節式鎖固於安裝孔與調節安裝槽之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真空吸料架與第一機械臂之間連接有驅轉電機,該驅轉電機安裝於第一機械臂上,並該驅轉電機的主軸連接於第一真空吸料架以帶動第一真空吸料架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調節座包括有立柱、連接於立柱下端的橫向調節槽體及用於安裝前述真空吸頭的縱向調節槽體,其中,該立柱連接於前述驅轉電機的主軸上;該真空吸頭包括有臂體和連接於臂體下端的吸附件,該臂體可拆卸調節式安裝於縱向調節槽體內;該縱向調節槽體通過螺絲可拆卸調節式安裝於前述橫向調節槽體內。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立柱連接於橫向調節槽體的中間,該橫向調節槽體上於立柱兩側分別開設有調節槽;所述真空吸頭設置有四個,相應設置有四個臂體和四個縱向調節槽體,所述立柱兩側分別布置兩個真空吸頭,並同側之兩個真空吸頭的相應縱向調節槽體上下錯開疊置以鎖固於同一個螺絲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真空吸料架的立柱和第一機械臂之間連接有升降調節件,該升降調節件一端鎖固於第一機械臂上,並其另一端開設有豎向延伸的升降調節孔,該立柱上開設有安裝孔,通過螺絲可拆卸調節式鎖固於安裝孔與升降調節孔之間。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機構為氣缸,該氣缸包括有缸體和伸縮杆,該缸體安裝於滑行座上,該伸縮杆一端位於缸體內部,並其另一端連接於升降塊上。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滑行座上開設有橫向延伸的滑槽和螺孔;前述行程架上設置有絲杆和滑軌,前述電機的主軸連接於該絲杆,該絲杆螺合於螺孔內,並該滑槽配合於滑軌上。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升降塊包括有彼此連接的豎向連接部和橫向連接部,前述氣缸的伸縮杆連接於該豎向連接部上,前述第一機械臂和第二機械臂連接於該橫向連接部上,前述限位件安裝於該橫向連接部上,並該限位件的下端可升降式伸出於橫向連接部下方。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源自動壓膠框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限位件為限位尺。
【文檔編號】B25J5/02GK203945097SQ201420269170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6日
【發明者】張敬紅 申請人:張敬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