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後視鏡及其安全照明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04:08:01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後視鏡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後視鏡及其安全照明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基於車輛使用舒適性考慮,一般車主都會選擇在車輛前後擋風玻璃、側向前後擋風玻璃增加車輛防護膜,以阻擋紫外線和減少熱輻射。這些防護膜往往顏色較深,在日光充足情況下,對駕駛員視線基本沒影響,但在晚上,往往會影響駕駛員對車外物體的感知,特別是對於車輛側向物體的識別存在一定的難度,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汽車後視鏡及其安全照明系統,提高了車輛的側向照度,提高了車輛行駛的安全性。
為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後視鏡安全照明系統,包括光線自動感應裝置、汽車後視鏡照明燈;汽車後視鏡照明燈設置於汽車後視鏡處,所述汽車後視鏡照明燈與光線自動感應裝置連接,所述光線自動感應裝置用於感應汽車外界的光線,控制汽車後視鏡照明燈的開關狀態。
還包括繼電器,所述汽車後視鏡的照明燈包括近光燈和遠光燈,所述近光燈與繼電器的常開觸頭連接,所述遠光燈與繼電器的常閉觸頭連接。
所述汽車後視鏡包括的照明燈包括側向照明燈、地面照明燈和後向照明燈。
所述光線自動感應裝置設置於汽車保險槓處。
還包括汽車後視鏡照明燈控制按鈕以及光線自動感應裝置按鈕,所述汽車後視鏡照明燈控制按鈕和光線自動感應裝置按鈕設置於駕駛室內。
相應的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後視鏡,包括外殼和鏡片,還包括照明燈,所述照明燈內嵌於外殼。
所述照明燈包括遠光燈和近光燈。
所述照明燈包括地面照明燈,側向照明燈和後向照明燈。
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視鏡安全照明系統,採用具有照明功能的後視鏡,能夠在汽車的兩側進行輔助照明,增加了駕駛員對於地面及側向物體的把控,減少了側向碰撞以及碾壓不明物體的情況,提升車內外人員的安全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後視鏡安全照明系統的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後視鏡的一種實施例的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汽車後視鏡安全照明系統的電路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參考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視鏡安全照明系統包括:光線自動感應裝置11、汽車後視鏡照明燈12。汽車後視鏡包括照明燈121,汽車後視鏡照明燈121與光線自動感應裝置11連接,光線自動感應裝置11用於感應汽車外界的光線,控制汽車後視鏡照明燈的開關狀態。
汽車後視鏡12,包括照明燈、外殼121,其中照明燈可以包括側向照明燈122、地面照明燈123、後向照明燈124,照明燈嵌入外殼121內;另外,照明燈可以包括近光燈和遠光燈,近光燈和遠光燈的開關可以通過繼電器(圖中未示出)進行控制,其中近光燈與繼電器的常開觸頭連接,遠光燈與繼電器的常閉觸頭連接,通過遠光燈和近光燈的設置,實現了照明燈的不同照度,滿足了夜間行車對燈具不同照度的要求。另外,繼電器的控制端可以與控制器連接,通過控制器進行控制。該控制器可以是整車控制器,也可以是與汽車操縱面板的汽車後視鏡操縱按鈕連接的其他控制器。另外,側向照明燈121、地面照明燈123和後向照明燈124;可以設置在後視鏡上的不同位置,從而在車體實現了不同方向的照明,使駕駛員能夠在夜晚清晰的看到側向的物體,有利於安全駕駛。
光線自動感應裝置11,可以設置於汽車前保險槓內,用於檢測駕駛環境內光線的強弱。在一定弱光條件下自動探測並相應,可以設定自動控制開啟按鈕,也可以為根據光線的強弱進行自動啟動的方式。該光線自動感應裝置可以為光線傳感器。
另外,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還可以汽車後視鏡照明燈控制按鈕以及光線自動感應裝置按鈕,所述汽車後視鏡照明燈控制按鈕和光線自動感應裝置按鈕設置於駕駛室內。其中汽車後視鏡照明控制按鈕可以根據照明的種類進行設置,例如側向燈控制按鈕、地面燈控制按鈕、後向燈控制按鈕。
下面以後視鏡照明燈包括側向照明燈、後向照明燈以及地面照明燈為例進行說明。
參考圖3,該圖為本實用新型汽車後視鏡安全照明系統的電器原理示意圖,該安全照明系統包括,四路並聯於電源301兩端的電路,第一路為光線自動感應裝置302與開關303串聯;第二路為側向照明燈304與開關305串聯;後向照明燈306與開關307串聯;地面照明燈308與開關309串聯;另外,還包括開關310,開關310的一端與電源整機連接,另一端同時與上述的照明燈和開關的公共端連接。
具體工作時,開關305接通時,側向照明燈304點亮;開關307接通時後向照明燈306點亮;開關309接通時,地面照明燈308點亮。開關303接通時,光線自動感應裝置302啟用,當檢測到光線比目標值弱的時候,開關310閉合,則側向照明燈、後向照明燈以及地面照明燈點亮。
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