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5 13:17:31 1
本發明涉及熱水器,尤其涉及一種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
背景技術:
真空集熱管式太陽能熱水器的水箱和真空集熱管是連為一體的,真空集熱管豎向插裝在水箱的下部,太陽能熱水器整體安裝在樓頂面上。這種太陽能熱水器適合安裝在平頂樓上,但隨著建築市場的發展,閣樓式、歐式建築及高層住宅樓逐漸興起,樓頂面上不適合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同時,在一些高緯度、高寒地區,安裝在室外的太陽能熱水器,由於光照時間短、光照性差,導致熱水器效率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增加光照時常,提高熱水器工作效率。
為達此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包括:底部固定板、第一豎支撐和第二豎支撐,所述第一豎支撐和第二豎支撐間隔設置在底部固定板上,所述第一豎支撐和第二豎支撐內壁分別設置有開口相向的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的閉合端分別設置有水平支撐杆與各自對應的豎支撐連接固定,所述u型卡槽之間設置有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內設置有若干個縱向排列的真空集熱管,所述方形框架與u型卡槽鉸接連接。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底部固定板底部背面設置有與方形框架相連接的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第一驅動裝置和第二驅動裝置分別為氣壓缸,所述第一驅動裝置的工作行程大於第二驅動裝置的工作行程。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第一豎支撐和第二豎支撐頂部之間設置有橫梁連接固定。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橫梁底端設置有與方形框架頂部連接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所述底部固定板上平面設置有與方形框架底端相連接的第三連杆和第四連杆。
在本發明一個較佳實例中,所述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分別與橫梁鉸接連接,所述第三連杆和第四連杆分別與底部固定板鉸接連接。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一種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通過不同行程的兩個驅動帶動安裝真空集熱管方形框架前後翻轉,實現熱水器角度變化,增加光照時常,提高熱水器工作效率。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圖1並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一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
一種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包括:底部固定板1、第一豎支撐11和第二豎支撐12,所述第一豎支撐11和第二豎支撐12間隔設置在底部固定板1上,所述第一豎支撐11和第二豎支撐12內壁分別設置有開口相向的u型卡槽2,所述u型卡槽2的閉合端分別設置有水平支撐杆3與各自對應的豎支撐連接固定,所述u型卡槽2之間設置有方形框架4,所述方形框架4內設置有若干個縱向排列的真空集熱管5,所述方形框架4與u型卡槽2鉸接連接。
進一步,所述底部固定板1底部背面設置有與方形框架4相連接的第一驅動裝置51和第二驅動裝置52,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1和第二驅動裝置52分別為氣壓缸,所述第一驅動裝置51的工作行程大於第二驅動裝置52的工作行程,工作時可根據方形框架4的傾斜角度選擇不同行程的驅動裝置。
進一步,所述第一豎支撐11和第二豎支撐12頂部之間設置有橫梁13連接固定,所述橫梁13底端設置有與方形框架4頂部連接第一連杆61和第二連杆62,所述底部固定板1上平面設置有與方形框架4底端相連接的第三連杆63和第四連64桿,所述第一連杆61和第二連杆62分別與橫梁13鉸接連接,所述第三連杆62和第四連杆64分別與底部固定板1鉸接連接,當方形框架4被驅動裝置帶動前後翻轉進行角度調節時,第一連杆61、第二連杆62、第三連杆62和第四連杆64對方形框架4進行實時支撐的作用,提高穩定性。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一種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通過不同行程的兩個驅動帶動安裝真空集熱管方形框架前後翻轉,實現熱水器角度變化,增加光照時常,提高熱水器工作效率。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包括:底部固定板、第一豎支撐和第二豎支撐,所述第一豎支撐和第二豎支撐間隔設置在底部固定板上,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豎支撐和第二豎支撐內壁分別設置有開口相向的U型卡槽,所述U型卡槽的閉合端分別設置有水平支撐杆與各自對應的豎支撐連接固定,所述U型卡槽之間設置有方形框架,所述方形框架內設置有若干個縱向排列的真空集熱管,所述方形框架與U型卡槽鉸接連接。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所述的角度可調的掛壁式無水箱太陽能熱水器,通過不同行程的兩個驅動帶動安裝真空集熱管方形框架前後翻轉,實現熱水器角度變化,增加光照時常,提高熱水器工作效率。
技術研發人員:陳玲;張尹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江蘇啟能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
技術研發日:2017.07.18
技術公布日:2017.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