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地鐵軌道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18:28:47 1

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軌道交通,特別涉及一種地鐵軌道構造。
背景技術:
目前,地鐵軌道道床多為現場澆築混凝土形成的普通整體道床,具有施工簡單,造價低等優點;但是其也存在一些弊端,比如施工進度緩慢,道床沉降後不易修復等。
於是,部分城市線路開始引進高速鐵路無砟軌道先進技術,採用工廠化預製混凝土板式無砟軌道,這樣可提高施工效率,施工質量容易保證,軌道沉降後修復施工也較為快捷。但該結構對軌道結構高度要求較高,一般需要920mm以上。對地鐵隧道而言,將增大隧道斷面面積,必將導致工程造價增加;另外,該結構水溝設置在道床外側的隧道壁處,水可能滲入軌道基底下,可能形成冒漿等病害,將不利於隧道結構和軌道基底的耐久性。
另外,一般普通整體道床地段,如後期有減振需求時(因為前期設計沒有採取減振措施,運營後有居民投訴時),要改造為減振軌道結構將較為困難。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地鐵軌道構造,以有效降低軌道結構高度,適應性更廣,而且控制工程造價,方便養護維修,容易改造為減振型軌道的結構。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地鐵軌道構造,包括鋼筋混凝土基底,鋼筋混凝土基底的中部設置有沿線路延伸的水溝,其特徵是:所述鋼筋混凝土基底之上設置調整層,調整層與鋼筋混凝土基底之間設置有土工布隔離層,調整層上鋪設軌道板,各軌道板的中部具有中央通槽,中央通槽位於水溝的上方。
所述調整層包括自密實混凝土層和聚合物砂漿層,聚合物砂漿層澆注於鋼筋混凝土基底位於水溝兩側的頂面上,聚合物砂漿層澆注於自密實混凝土層的底面下。
所述鋼筋混凝土基底的頂面與調整層的底面之間鋪設有減振道床墊。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軌道高度可降低為800mm,適應性很強,不增加隧道斷面,不增加工程造價;採用開口型軌道板,在基底中心設中心水溝,水溝清理養護方便,也不影響隧道結構和軌道基底的耐久性;隧道發生沉降後,通過填充聚合物砂漿層可方便、快捷的修復;如有減振改造需求時,可頂升軌道板與調整層連結形成的複合結構,在基底的頂面與調整層的底面之間鋪設減振墊後,即可形成高等減振軌道系統;如減振能力仍不足,還可在軌道板開口內增加配重塊,增加軌道參振質量,進一步提高減振效果,改造過程非常簡單、方便。
附圖說明
本說明書包括如下五幅附圖: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地鐵軌道構造的俯視圖;
圖2是沿圖1中A-A線的剖面圖;
圖3是沿圖1中B-B線的剖面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地鐵軌道構造的斷面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地鐵軌道構造的斷面圖;
圖中示出構件和對應的標記:鋼筋混凝土基底10,水溝11,軌道板20、板縫20a,中央通槽21,蓋板22,門型鋼筋23,配重塊24,調整層30,凸臺結構30a,土工布隔離層31,自密實混凝土層32,聚合物砂漿層33,減振道床墊34。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和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地鐵軌道構造,包括鋼筋混凝土基底10,鋼筋混凝土基底10的中部設置有沿線路延伸的水溝11。所述鋼筋混凝土基底10之上設置調整層30,調整層30與鋼筋混凝土基底之間設置有土工布隔離層31,調整層30上鋪設軌道板20,軌道高度降低為800mm,適應性很強,不增加隧道斷面,不增加工程造價。各軌道板20的中部具有中央通槽21,中央通槽21位於水溝11的上方,中央通槽21上鋪設蓋板22,形成通暢的疏散通道,水溝11清理養護也方便,也不影響隧道結構和軌道基底的耐久性。
參照圖1,軌道板20中相鄰兩塊的縱向端面之間具有板縫20a,板縫20a與水溝11相連通,隧道壁滲水或清洗隧道的廢水可從板縫20a匯入水溝11。
參照圖2和圖3,所述軌道板20位於中央通槽21兩側的底部固定設置沿線路延伸方向間隔設置的門型鋼筋23,各門型鋼筋23伸入調整層30內,將軌道板20和調整層30連接為一體形成複合結構。
參照圖1和圖3,所述鋼筋混凝土基底10位於水溝11兩側的頂部各具有沿線路延伸方向間隔設置的凹槽,調整層30的底部則具有沉入各凹槽內的凸臺結構30a,避免調整層30發生相對於鋼筋混凝土基底10的錯動,以實現對軌道的縱向、橫向限位。
參照圖2和圖3,所述調整層30通常採用自密實混凝土澆注而成,參照圖4,在修復隧道沉降的情況下,所述調整層30包括自密實混凝土層32和聚合物砂漿層33,聚合物砂漿層33澆注於鋼筋混凝土基底10位於水溝11兩側的頂面上,聚合物砂漿層33澆注於自密實混凝土層32的底面下。
參照圖5,如有減振改造需求時,所述鋼筋混凝土基底10的頂面與調整層30的底面之間鋪設有減振道床墊34。即在頂升軌道板20與調整層連結形成的複合結構,在基底的頂面與調整層的底面之間鋪設減振道床墊34,即可形成高等減振軌道系統。如減振能力仍不足,可在中央通槽21上固定設置配重塊24,增加軌道參振質量,進一步提高減振效果,改造過程非常簡單、方便。
以上所述只是用圖解說明本實用新型一種地鐵軌道構造的一些原理,並非是要將本實用新型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體結構和適用範圍內,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應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屬於本實用新型所申請的專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