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熱源移動式鍛造餘熱等溫退火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9:21:16 3
專利名稱:外熱源移動式鍛造餘熱等溫退火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鍛造工藝中所用的退火設備,特別是一種外熱源移動式鍛造餘熱等溫退火裝置。
鍛造餘熱退火是一項成熟的工藝,較鍛後重新加熱正火具有節約能源、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生產成本等優點。目前有兩類餘熱等溫退火裝置,即連續式裝置和周期式裝置。前者設備龐大複雜,投資巨大,只適用於新建廠房的大規模生產;後者佔地面積大,投資較大,傳送裝置經常出故障而限制了它的應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佔地面積小、投資小、工作可靠的外熱源移動式鍛造餘熱等溫退火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有一個由雙層金屬殼體內填絕熱材料構成的等溫箱體13,其上方四角各設有起重吊環14,箱體13的底部由鉸鏈11和搭鉤10與箱體兩側構成活動連接,箱體底部下方設置有兩條支承槽鋼15,箱體上部開有進料口,其上設置有一個由重錘平衡的翻板9,箱體13外支架8上設置有等溫箱溫度指示儀表6和鍛件入箱前溫度指示儀表7,兩儀表分別與等溫箱測溫探頭5和鍛件測溫控頭4相接。
上述所說的箱體上部所開的進料口,其一側設置有一個加入鍛件2的滑槽1。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採用了可移動動的等溫箱代替等溫爐,等溫箱可用吊車或叉車任意移動,在鍛造設備與毛坯庫之間周轉。由於等溫箱置於鍛造設備旁,無需額外佔用生產面積,也無需鍛件傳送裝置,故投資較小,工作較可靠,可免去現有的鍛後重新加熱正火工序。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所示的結構是本實用新型的一個實施例。圖中,1為向等溫箱內加入鍛件的滑槽;2為終鍛或熱切邊後的鍛件;3為必要時為降低鍛件溫度而設的風扇;4為入箱前鍛件的測溫探頭;5為等溫箱測溫探頭(由箱體上部插入等溫箱;6為等溫箱溫度指示儀表;7為入箱前鍛件溫度指示儀表;8為可拆卸的儀表支架;9為帶有重錘平衡的翻板;10為搭鉤;11為鉸鏈;12為絕熱材料;13為等溫箱殼體;14為起重吊環;15為箱體下部的支承槽鋼。本實用新型採用外熱源,開始工作前,從加熱爐或中頻感應透熱裝置中,推出適量已加熱至鍛造溫度而未經鍛造的毛坯至等溫箱中,使之達到等溫溫度。工作時,調節鍛件入箱溫度,以控制等溫溫度,達到等溫退火的目的。經終鍛或熱切邊後的鍛件,由鍛工或切邊工(也可設專人)置於滑槽1中,推至測溫探頭4處,當溫度降至設定的入箱溫度時,紅色指示燈亮,則繼續推至翻板9上,使之落於等溫箱中。當鍛件較厚時,可啟動風扇3加速冷卻,使終鍛至入箱的時間不超過5分鐘。等溫箱所散失的熱量極微,由入箱鍛件補充。如等溫箱中的溫度低於設定的等溫溫度時(紅色指示燈亮),應及時推入尚未降至入箱溫度的鍛件,以保持等溫箱的溫度在規定的範圍內。最後一個鍛件入箱後,在等溫箱翻板9上加蓋一塊絕熱材料,經2小時後即可開箱。也可不開箱,繼續緩冷至室溫。
權利要求1.一種外熱源移動式鍛造餘熱等溫退火裝置,其特徵在於它有一個由雙層金屬殼體內填絕熱材料構成的等溫箱體(13),其上方四角各設有起重吊環(14),箱體(13)的底部由鉸鏈(11)和搭鉤(10)與箱體兩側構成活動連接,箱體底部下方設置有兩條支承槽鋼(15),箱體上部開有進料口,其上設置有一個由重錘平衡的翻板(9),箱體(13)外支架(8)上設置有等溫箱溫度指示儀表(6)和鍛件入箱前溫度指示儀表(7),兩儀表分別與等溫箱測溫探頭(5)和鍛件測溫探頭(4)相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熱源移動式鍛造餘熱等溫退火裝置,其特徵在於上述所說的箱體上部所開的進料口,其一側設置有一個加入鍛件(2)的滑槽(1)。
專利摘要一種外熱源移動式鍛造餘熱等溫退火裝置,主要克服現有的退火裝置佔地面積大、投資較多、工作欠可靠等弊端。它有一個由雙層金屬殼體內填絕熱材料構成的等溫箱體,其上方設有起重吊環,箱體底部為活動連接,底部下方有支承槽鋼,箱體上部進料口上設有由重錘平衡的翻板,箱體外的支架上設有等溫箱溫度指示儀表和鍛件入箱前溫度指示儀表,兩儀表分別與等溫箱測溫探頭和鍛件測溫探頭相接。本裝置可代替等溫爐,無需額外佔用面積,工作可靠。
文檔編號C21D1/26GK2328665SQ98235788
公開日1999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1998年5月21日 優先權日1998年5月21日
發明者廖百友 申請人:廖百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