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山深處盡秋紅七絕詩(霜秋拒霜花美詩六首)
2023-05-16 21:04:22 5
#頭條創作挑戰賽#
拒霜花美詩六首賞讀:秋蕊深紅勝菊黃,拒霜卻是最宜霜
霜降節氣到立冬節氣之間,季節進入最美的晚秋。
真正的秋意秋感,不在早秋,因為那時還有暑熱,類似夏天,不在仲秋,那是已涼天氣未寒時。真正的秋意秋感,是在晚秋,甚至是在霜降節氣,這是因為,有早晚間沁人的秋寒,逼近或者到達霜點零度,而白天往往晴朗乾燥,寒暖在晝夜之間迅速流轉變化,你既能感受風凋落木的悽美,又能領略萬山紅遍,藍天白雲的高曠。這種冷暖之間分明又和諧的感受,構成了秋天獨特的寒爽明麗的風味。秋風,黃葉,藍天,白雲,甚至枯荷敗柳,都有獨特的美,只是看人的心境,願意落在悲涼還是明淨。
當落葉木大片落葉的晚秋,也是小草本的另一個春天的來臨,晴美的陽光,小小的露水,滋生獨特的春秋草本,其中以菊類植物最為普遍,開遍原野,在霜露中呈現柔韌的生命力。
但是高大的樹木,多已經進入落葉期和休眠期。看過春花在林梢絢爛蓬勃的人,自然覺得晚秋蕭條。但是獨有一種木本,不同於菊花,不同於春林,特地在晚秋開花,且綠葉紅花,富麗嬌美,樹冠大氣,花開絢爛,讓人直以為,春天根本沒有離開。
這就是木本芙蓉。
木芙蓉自然高度可以達到2.5米到3米,且灌木,樹冠飽滿巨大。盛花在晚秋,大如牡丹荷花,卻又是密布在樹冠之上,嬌豔不輸牡丹芍藥,清麗不減荷花。自唐朝江山一統,水運發達,這種原產湖南森林水岸的木本植物,得以為湖南之外的人認知,好在木芙蓉對於土質氣候的要求不高,在早唐時代,就已經引種長安,裝點秋色。
唐朝女子尚簪花,以花朵大氣富麗為美。有人說楊貴妃頭上戴的是牡丹,但是秋天呢,那必定不會少勝似牡丹的木芙蓉。
芙蓉帳暖度春宵。木芙蓉本身有如秋天綠色繁花的帳篷,看著就華麗溫暖。據說湖南的木芙蓉纖維可以做成柔韌的帳紗,木芙蓉的花汁可以染成緋紅的顏色,繡上朵朵芙蓉,哪怕春秋之間的寒冷裡,也有永恆的春光。
木芙蓉的別名叫拒霜,那麼這個名字看起來很貼切木芙蓉花開的季節,繁霜晚秋,抗拒嚴霜,但這個名字起源何時呢?
「天涯故友無來信,窗外拒霜空落花。」 盛唐 · 李範
李範何人?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所謂岐王,就是他。
從這首流傳下來的詩句裡,可以看到他深秋懷友,那窗戶外的拒霜花都凋謝了呀,我還沒有收到你的書信。
那麼這裡的拒霜,是開在窗外,且深秋落花的,而此時的菊花,一般是有著菊科植物的特徵,就是花蒂和花瓣緊密,在秋風中枯萎,不會落花落瓣,那麼只有可能是木芙蓉。
這是目前所知道,最早木芙蓉稱為拒霜花的文字。
通過唐朝木芙蓉的詩文,可以應證在唐玄宗時代,木芙蓉已經在長安洛陽廣泛種植,成為著名的園林秋花。
「落盡群花獨自芳,紅英渾欲拒嚴霜。
開元天子千秋節,戚裡人家承露囊。」北宋 · 王安石《拒霜花 》
那木芙蓉是在秋天裡,群花落盡之後開放,那豔美的紅花,灼灼開放,仿佛特地抗拒著嚴寒的霜秋。
曾經唐玄宗開元時代,設立了千秋節,那些高貴的外戚,手捧木芙蓉,為皇帝慶賀生日,並獲得無限的嘉賞,雨露豐沛。
王安石是北宋名相,他的典故來源於什麼史料,現在已經找不到出處。
但是在他的詩裡,點出了唐玄宗時代,木芙蓉就已經是貴族園林庭院的花朵,有了皇帝的呵護,這些外戚,如同秋花木芙蓉盛開,恩寵不斷。
王安石之所以名字不寫木芙蓉,而叫拒霜,很有可能原始的典故上,就有拒霜是木芙蓉的字樣。
結合唐朝宗室 李範的詩,可以知道,拒霜這個名字,應該不晚於唐玄宗時代。
這秋天絢爛的花開,抗拒霜寒,拒絕凋零。
」千林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
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北宋 · 蘇軾《 和陳述古拒霜花》
宋朝的花卉培植和欣賞遠勝於唐朝,木芙蓉到了晚唐五代時期,已經普遍種植。而湖南因木芙蓉知名,秋風萬裡芙蓉國,就是說的湖南水邊,茂盛的木芙蓉花,這裡有天然的,也有後來人工種植的。五代 後蜀皇帝孟昶,喜愛這種易於生長,且秋天開花繁茂的木芙蓉,下令成都全城種植木芙蓉,並說如此錦繡秋色,才符合自古成都錦城的芳名。
那麼四川成都的芙蓉花,應該少量是本地原產,大部分是湖南移植過來的,只是這裡地氣更加豐腴,煙雨多溼,木芙蓉開得更好。
正是有了歷史的鋪墊,所以宋朝的木芙蓉已經普及,並且是最有代表性的秋天的花木。
所以像歐陽修,蘇軾,這些文士大家,都不會錯過寫木芙蓉,但是他們特別鍾愛木芙蓉的另一個名字」拒霜「。也就是在宋朝,有大量題寫拒霜花的詩詞。
為什麼宋朝人喜歡拒霜兩個字呢?因為經過了唐朝的衰落,人們更期望國運和人生命運,可以耐霜寒而長久,花開不敗,春意長存。
蘇軾的這首是木芙蓉的名詩。
當秋風起來,千樹黃葉,千林落葉,一片下沉和蕭條之時,只有木芙蓉獨自向上生長,傲然開花。
將木芙蓉稱作拒霜,還不能表達木芙蓉那種秋寒之中的向上美。
想來想去,不應該叫拒霜,而應該叫宜霜啊。
抗拒霜寒,和適合霜寒,是兩種不同的美,前者是抗拒爭鬥,而後者是融合。霜白花紅,天寒花暖,是另外一種躬身入局的溫馨,有著生動和人間氣,與冷秋同在,與人間冷暖照應。
「秋蕊深紅勝菊黃,拒霜卻是最宜霜。
仲謀有子來江表,先與喬娘醉晚妝。」南宋 · 李石《扇子詩》
這是畫在扇子上的木芙蓉花。那秋天裡盛開的木芙蓉,紅豔嬌美,勝過了菊花。
這裡化用凝練了蘇軾的名句,木芙蓉叫拒霜花,實際最適合霜秋開放和欣賞。而有著志氣的人,不會嫌棄和害怕秋冬的寒冷,在秋天裡和花一醉,仿佛英雄美人互相心照。
英雄之英氣,花開之花氣。美人奪目之光彩,通常用來表述一個人的精神和華彩。
秋天開花的木芙蓉,是花中的英雄,也只有英雄才熱愛。
這倒是升華了木芙蓉的精神美,晚秋佳人,日暮修竹一樣的清麗。
」九月清霜可拒哉,芙蓉剛欲拒霜開。
不知拒著清霜後,還有三冬傲雪材。「宋 · 張明中《拒霜二首 》其一
這是讚美木芙蓉花期長,可以綿延到深冬。
南宋定都杭州,勢力範圍南移。南方的木芙蓉比北方更長久,一直可以開到冬天雪來。
九月的清霜,是木芙蓉剛剛開花的時候,已經非常清傲清美。
很多人不知道,木芙蓉不僅可以抗拒秋霜,還能傲立雪中,自成一秀啊。
看起來木芙蓉是這樣紅嬌綠美,但是它外表華麗,內心堅強。
宋朝的審美很有意思,面子要好,裡子也要好,又要富麗,又要堅韌,木芙蓉是兩者兼美,代表著人生的深度和廣度。
所以宋朝人很喜歡木芙蓉。是耐霜雪的牡丹,是開在枝頭的蓮花。
」滿庭黃葉舞西風,天地方收肅殺功。
何事獨蒙青女力,牆頭催放數苞紅。 「南宋 · 陸遊《拒霜》
當滿庭的落葉飄在西風裡凋零時,天地肅殺,一年快要結束,暮氣沉沉。
而只有木芙蓉綠樹紅花開了。
青女,是古代神話中掌管霜降的女神。
是什麼原因,木芙蓉獨自獲得霜神的寵愛,在本應該凋落的秋天,開出了春天一樣的清新?
或者那美麗的花紅,就代表著霜神,代表她內心那種青春活力,她雖然掌管秋事,卻也有著自己的春天吧。
木芙蓉是秋神的鐘愛,霜雪而開,它是秋天的生機,依舊明麗向上。
如果你晚秋寒冷,心情沮喪,不妨去找找去看看晚秋裡的木芙蓉花。原來春天就是這樣藏在木芙蓉的身上,翠綠衣裳花紅臉,秋裡花開自在仙,春色元不關秋事,繁花開處笑霜天。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