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20:10:36 3
專利名稱: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幕牆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單元幕牆排水系統結構的改進。
背景技術:
單元幕牆作為建築幕牆的重要分支,已經日益廣泛的應用於建築外牆領域。現有的幕牆排水系統都是依照「雨幕原理」和「等壓原理」進行設計的,通過三道密封線(塵密線、水密線、氣密線)來實現幕牆系統的逐層排水。 現有技術缺點目前通常採用膠條充當塵密線,單元幕牆第一道插接或第二道膠條充當水密線,單元幕牆第二道插接或第三道膠條充當氣密線;塵密線與水密線之間為單元幕牆第一腔,水密線與氣密線之間為單元幕牆第二腔;相鄰兩單元幕牆插接處通常採用披水膠板將單元幕牆縫隙密封。因此,單元幕牆第一腔的水只能通過單元幕牆前端排出;然而水的排出不僅要抵抗透過塵密線的風壓,還要抵抗單元幕牆第一道膠條的重力,這無形中增加了排水的難度,當外界風壓過大時,水會滯留在單元幕牆第一腔內,甚至會進入單元幕牆第二腔或流入室內。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就是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受外界風壓影響小,排水順暢的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包括由上橫框、下橫框和兩豎框構成的單兀框架;其結構要點上橫框頂部相應於水密線與氣密線之間的第二腔設置有進水口,上橫框底部相應於豎框的前腔設置有上出水口 ;豎框下端的下出水口同塵密線與水密線之間的第一腔相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僅在上橫框上設置進水口和上出水口,結構簡單,加工容易。另外,本實用新型將第二腔內形成的冷凝水,和由第一腔滲入第二腔內的水通過上橫框內部、豎框的前腔和第一腔排出室外;使本實用新型基本不受外界風壓影響,排水暢通;密封性也得到了提高。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俯視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縱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橫剖圖。圖5是圖4的D-D剖視圖。附圖中I為第一插接片、2為第二插接片、3為上橫框、4為豎框、5為單元框架、6為前腔、7為下橫框、8為上出水口、9為防塵膠條、10為第一腔、11為第二腔、12為小空腔。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包括由上橫框3、下橫框7和兩豎框4構成的單元框架5 ;上橫框3頂部相應於水密線與氣密線之間的第二腔11設置有進水口,上橫框3底部相應於豎框4的前腔6設置有上出水口 8 ;豎框4前腔6下端的下出水口同塵密線與水密線之間的第一腔10相應。所述的上橫框3上方設置有第一插接片I和第二插接片2 ;上橫框3和下橫框7之間由外至內依次為防塵膠條9、第一插接片I和第二插接片2 ;所述的防塵膠條9和第一插接片I之間為第一腔10,第一插接片I和第二插接片2為第二腔11。所述的第一插接片I底部和上橫框3頂部之間設置有小空腔12 ;所述的上出水口8設置於小空腔12的側方和上橫框3頂部同小空腔12相應的位置。
以下結合附圖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排水過程第二腔11內產生的冷凝水和由第一腔10滲入第二腔11的水會通過進水口流入上橫框3中的小空腔12內,再由上橫框3頂部的上出水口 8流入豎框4的前腔6中;水再由豎框4前腔6底部的下出水口流入第一腔10內;最後,由防塵膠條9處排出。
權利要求1.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包括由上橫框(3)、下橫框(7)和兩豎框(4)構成的單元框架(5);其特徵在於上橫框(3)頂部相應於水密線與氣密線之間的第二腔(11)設置有進水口,上橫框(3)底部相應於豎框(4)的前腔(6)設置有上出水口(8);豎框(4)前腔(6)下端的下出水口同塵密線與水密線之間的第一腔(10)相應。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橫框(3)上方設置有第一插接片(I)和第二插接片(2);上橫框(3)和下橫框(7)之間由外至內依次為防塵膠條(9)、第一插接片(I)和第二插接片(2);所述的防塵膠條(9)和第一插接片(I)之間為第一腔(10),第一插接片(I)和第二插接片(2)為第二腔(11)。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插接片(I)底部和上橫框(3)頂部之間設置有小空腔(12);所述的上出水口(8)設置於小空腔(12)的側方和上橫框(3)頂部同小空腔(12)相應的位置。
專利摘要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屬於幕牆領域,更具體的說,涉及一種單元幕牆排水系統結構的改進。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受外界風壓影響小,排水順暢的單元幕牆錯層排水系統。本實用新型包括由上橫框、下橫框和兩豎框構成的單元框架;其結構要點上橫框頂部相應於水密線與氣密線之間的第二腔設置有進水口,上橫框底部相應於豎框的前腔設置有上出水口;豎框下端的下出水口同塵密線與水密線之間的第一腔相應。
文檔編號E04B2/88GK202519828SQ20122004465
公開日2012年11月7日 申請日期2012年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2月13日
發明者於華, 梁丹, 王雙軍, 王雎 申請人:瀋陽遠大鋁業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