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21:36:51
專利名稱: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自卸車副車架縱梁結構型式設計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限位縱梁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
背景技術:
自卸車是用於運輸散裝並可以散堆貨物的專用車輛,副車架是使底盤大梁與上裝貨廂產生連接的剛性架體。現在傳統的自卸車副車架中梁結構縱梁,製作工藝比較落後,如圖I所示,縱梁通常是由一塊墊梁2和內脫梁3拼接對焊而成。為阻止車輛行駛過程中上裝貨廂的扭動,其兩縱梁外側常會懸出一定高度的翼板用於對貨廂大梁I進行限位,墊梁2和託梁3均需要經過剪板和折彎兩道工序後通過焊縫A和焊縫B焊接成一個整體,且只能 一次製作一件,這樣的工藝直接導致生產效益低。且由於縱梁通體長度很長,因此採用這種結構的折彎、焊接工作量很大,且造成材料大大浪費。同時焊接變形也致使架體精度和剛性較差,還會因人員操作及設備精度不一致,導致生產出來的副車架左右兩邊高度不一致,從而影響產品質量。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和勞動強度,提高提高生產效益。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如下方案予以實現的。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包括縱梁及限位裝置,所述縱梁採用型材構成,所述限位裝置採用U形板置於縱梁通體長度範圍內,用於對貨廂大梁進行限位,U形板的數量與縱梁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縱梁的通體長度範圍內。採用本技術方案,能顯著改善縱梁的機械性能,並且有效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性。對上述技術方案的一種改進在於所述縱梁採用矩形鋼管制成,在矩形鋼管一側通長範圍內焊接有U形板,用於對貨廂大梁進行限位,U形板的數量與矩形鋼管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矩形鋼管的通體長度範圍內。對上述技術方案的另一種改進在於所述縱梁採用槽鋼製成,在背離槽鋼開口一側通長範圍內焊接有U形板,用於對貨廂大梁進行限位,U形板的數量與槽鋼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槽鋼的通體長度範圍內。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由於直接採用矩形鋼管或槽鋼作為副車架縱梁,並在縱梁一側焊接用於貨廂大梁進行限位的U形板,該縱梁結構具有結構簡單、易於加工、強度好、耐用時間長,且減少了剪板、折彎等製作工序,大大降低了焊接工作量,提高了生產效益,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同時大大改善縱梁的機械性能,有效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性。
[0011]圖I為傳統的縱梁截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中I一貨箱大梁,2—墊梁,3—託梁,4一U型板,5—矩形鋼管,6—槽鋼。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進一步描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範圍並不局限於所述。實施例一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包括縱梁及限位裝置,所述縱梁採用矩形鋼管5製成,在矩形鋼管5 —側通長範圍內焊接有U形板4,用於對貨廂大梁I進行限位,U形板4的數量與矩形鋼管5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矩形鋼管5的通體長度範圍內。實施例二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包括縱梁及限位裝置,所述縱梁採用槽鋼5製成,在背離槽鋼6開口一側通長範圍內焊接有U形板4,用於對貨廂大梁I進行限位,U形板4的數量與槽鋼6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槽鋼6的通體長度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包括縱梁及限位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縱梁採用型材構成,所述限位裝置採用U形板(4)置於縱梁通體長度範圍內,用於對貨廂大梁(I)進行限位,U形板(4)的數量與縱梁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縱梁的通體長度範圍內。
2.根據權利I所述的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縱梁採用矩形鋼管(5)製成,在矩形鋼管(5) —側通長範圍內焊接有U形板(4),用於對貨廂大梁(I)進行限位,U形板(4)的數量與矩形鋼管(5)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矩形鋼管(5)的通體長度範圍內。
3.根據權利I所述的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縱梁採用槽鋼(6)製成,在背離槽鋼(6)開口一側通長範圍內焊接有U形板(4),用於對貨廂大梁(I)進行限位,U形板(4)的數量與槽鋼(6)的通體長度相匹配,以使其能置於槽鋼(6)的通體長度範圍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自卸車副車架局部限位縱梁結構,包括縱梁及限位裝置,所述縱梁採用型材構成,所述限位裝置採用U形板置於縱梁通體長度範圍內,用於對貨廂大梁進行限位。本實用新型由於直接採用矩形鋼管或槽鋼作為副車架縱梁,並在縱梁一側焊接用於貨廂大梁進行限位的U形板,從而大大降低了焊接工作量,提高了生產效益,降低了勞動強度和生產成本,同時大大改善縱梁的機械性能,有效提高了產品的經濟性。
文檔編號B62D21/02GK202783370SQ20122037165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
發明者杜培海 申請人:貴州航天特種車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