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口鋼錠模沉入式頂塞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02:11:26 1
專利名稱:瓶口鋼錠模沉入式頂塞的製作方法
瓶口鋼錠模沉入式頂塞是煉鋼生產沸騰鋼錠用的一種瓶口鋼錠模機械封頂裝置。
目前世界各國大都採用瓶口模機械封頂法生產沸騰鋼錠;瓶口模工業化機械封頂用的頂塞(俗稱「壓蓋」),皆為底部齊肩的空心截球體或空心截錐體,總稱之為「齊肩式頂塞」。我國鞍鋼、寶鋼以及國外一些老廠和日本新日鐵君津廠都採用齊肩式頂塞。這種頂塞的缺點是,塞體錐度及塞、模間隙大,塞體不能自鎖,封頂時易竄蓋(爆發),須於塞蓋及模頂附加「串槓」或「滑楔」等鎖緊裝置(前者增加操作工序,後者須用結構龐雜、造價昂貴的液壓夾鉗式壓蓋機),其頸部鋼液上漲率及鋼錠切頭率較高。據君津——寶鋼上注13tφ600瓶口模、頂塞圖紙,其塞體錐度高達123%,塞、模最大間隙達160毫米,頸部上漲率達0.89%,其鋼錠切頭率當為~3%。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設計製造了一種結構簡單、幾何形狀特殊的頂塞1,其技術指標先進、所受浮力遠小於塞重,實現浮渣充縫摩擦自鎖。從而可防止飄蓋和冒竄,獲得頭部質量良好的鋼錠,最大限度地減少頸部上漲切損,提高成坯率。
本實用新型特別適於裝有
揚式壓蓋機的老廠技術改造,其下部結構也適於裝有夾鉗式壓蓋機的新廠減少頸部上漲切損,提高成坯率。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詳見附圖。
圖1沉入式頂塞的正視剖面圖圖2沉入式頂塞與瓶口鋼錠模的使用裝配圖。
圖面說明1——頂塞2——鑄鐵塞體3——園鋼提樑4——瓶口鋼錠模a——上蓋及錐頂厚度。
b——內錐、球接線處壁厚。
c——底心壁厚h——內外錐、球接線錯開的距離。
H——頂面加工後的模口厚度。
H1——外截錐體高度。
H2——外截球體高度i——外截錐體錐度%。
e′——錐體與模口的上間隙。
e——錐體與模口的下間隙。
δ——塞底沉入錠模肩下深度。
如附圖所示
瓶口鋼錠模沉入式頂塞1結構特徵是由鑄鐵塞體2和園鋼提樑3組成,無附加鎖緊裝置,可直立不倒和人工旋蓋。塞體2的壁厚分布不等,按其高度不同,由環形上蓋、中部空心截錐體和下部空心截球體組成。截錐體外錐度i不小於7%,高度H1不大於100毫米,壓塞後與模口之上間隙e′為3毫米、下間隙e不大於10毫米。空心截球體的底部切去5毫米,壓塞後其底沉入錠模肩下深度δ為加工厚的模口厚度H的1.5-2.5%(30-50毫米),其高度H2等於模口厚度H加沉入深度δ減去截錐體高度H1。塞體2從上到下的壁厚分布為上蓋及錐頂厚度a為30-50毫米,內錐、球接線處厚度b等於上蓋厚度a加10,為40-60毫米,底心厚度C等於上蓋厚度a加30,為60-80毫米,內外錐、球接線錯開的距離h為20-30毫米。
與之配合的模口頂面須加工,加工後的模口厚度為H、錐度為0。
澆鑄前用壓蓋機將頂塞1擺在瓶口鋼錠模4的頂面外側一角靠近模口處,注滿移罐後用鉤杆掛拉提樑3的根部將頂塞1旋入模口,鋼液「觸蓋」時向模、蓋間隙及塞碗打水冷卻,「觸蓋」5分鐘後用壓蓋機啟蓋。
澆鑄鋼種炭上限在0.15%以下的沸騰鋼時,於液面距澆高線~50毫米向注管加鋁80~100g/t。
具體實施方式
用此頂塞1封頂,鋼液一般只漲至錐、球接線處,塞、模間隙e不鑽鋼,只鑽附一層浮渣。故在可人力旋動的情況下,頂塞重量遠大於其所受的浮力(對φ450模口,塞重為120-170kg,浮力為56kg),加之充縫凝渣使錐體摩擦自鎖,故不飄蓋、不冒竄、冷卻後易啟蓋,操作安全簡便。
此頂塞1用於下注7.1-11.27tφ450瓶口模,獲得頭部質量良好的鋼錠,其頸部上漲率僅~0.2%,鋼錠切頭率為~2%,比齊肩塞減少頸部上漲切損、提高成坯率0.5%以上,下限壁厚的頂塞單耗小於0.15kg/t。噸鋼年經濟效益達人民幣一元左右。
權利要求
1.煉鋼生產沸騰鋼錠用的瓶口鋼錠模沉入式頂塞1,它由鑄鐵塞體2和園鋼提梁3組成,本實用新型的特徵是塞體2壁厚分布不等,按塞體高度的不同,由環形上蓋、中部空心截錐體和下部截球體組成。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頂塞1,其特徵在於空心截錐體的外錐度i不小於7%,高度H1不大於100毫米,壓塞後其與模口的下間隙e不大於10毫米。
3.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頂塞1,其特徵在於空心截球體的底部切去5毫米,壓塞後沉入肩下深度6為加工後的模口厚度H的1.5-2.5%(30-50毫米),其高度H2等於模口厚度H加沉入深度δ減去截錐體高度H1。
4.根據權利要求
1-3之一所述的頂塞1,其特徵在於塞體2的壁厚分布為,上蓋及錐頂厚度a為30-50毫米,內錐、球接線處厚度b等於上蓋厚度a加10,為40-60毫米,底心厚度C等於上蓋厚度a加30,為60-80毫米,內外錐、球接線錯開的距離h為20-30毫米。
專利摘要
本實用新型是煉鋼生產沸騰鋼錠用的一種瓶口鋼錠模機械封頂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徵是頂塞(1)由塞體(2)和提梁(3)構成。塞體(2)有環形上蓋、中部空心截錐體和下部空心截球體三部分。其結構簡單,技術指標先進,不須外加鎖緊裝置,通過塞體(2)的特殊幾何形狀和適當的結構參數,最大限度地減少頸部鋼液上漲,使浮力遠小於塞重,並實現浮渣充縫摩擦自鎖,從而可防止飄蓋、冒竄並減少頸部上漲切損、提高成坯率0.5%以上。
文檔編號B22D7/00GK87203171SQ87203171
公開日1988年7月27日 申請日期1987年4月14日
發明者孫孝 申請人:孫孝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