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化型煤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4:35:01 2
專利名稱:氣化型煤生產工藝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煤加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氣化型煤生產工藝。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生產氣化型煤的廠家眾多,氣化型煤主要應用於化肥工業,用於煤氣爐氣化生產煤氣。現有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對原料煤粉的熱值要求高,要求採用熱值>27Mj/Kg的優質無煙粉末煤作為生產原料,而粘結劑多採用膨潤土之類的無機粘結劑。對於沒有 充足優質煤炭資源,但卻擁有相對豐富的劣質無煙粉末煤的地區,期望能夠充分有效利用其熱值較低的劣質無煙粉末煤。但是,如果採用劣質無煙粉末煤作為生產氣化型煤的原料,由於劣質無煙粉末煤矸石產率高、可塑性差、軟熔點低,採用現有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製取後入煤氣爐不但會造成型煤熱穩定性差、機械強度差、結爐嚴重、氣化不能進行,而且由於添加無機粘結劑,型煤熱值進一步降低,氣化產率更低。因此,現有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無法有效利用熱值較低的劣質無煙粉末煤。
發明內容
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氣化型煤生產工藝,生產的氣化型煤熱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氣化性能良好,可有效利用熱值較低的劣質無煙粉末煤作為生產原料。本發明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將重量份為9(Γ100份的原料煤粉、Γ10份的褐煤粉、O. Γ0. 5份的片鹼和1(Γ15份的水充分混合均勻,再將混勻後的物料堆慪18 24h,然後將堆慪後的物料送入型煤機製取型煤。進一步,所述原料煤粉為熱值22Mj/Kg 23Mj/Kg之間的無煙粉末煤,其粒度被破碎至3mm以下;
進一步,製取得到的型煤為直徑16 20mm、長度2(T35mm的棒型煤。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本發明在生產氣化型煤的原料中添加了褐煤粉和片鹼,並且在製備的過程中增加了堆慪的工序,通過堆慪使強鹼抽提出褐煤粉中所含的腐植酸,生成腐植酸鈉作為粘結劑,使最後得到的氣化型煤熱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氣化性能良好。因此,本發明可採用熱值較低的劣質無煙粉末煤作為原料煤粉,製備得到的氣化型煤抗壓強度> 80Kg、熱穩定性> 70%、機械強度> 70%、熱值> 23Mj/Kg,並且進入煤氣爐氣化後得到產率> 2. 5Nm3/Kg、熱值> 5000Kj/Nm3的發生爐煤氣,型煤氣化產率高,氣化煤氣熱值穩定,使低熱值的劣質無煙粉末煤得到了充分有效利用。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對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詳細的描述。實施例I本實施例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將重量份為90份的原料煤粉、10份的褐煤粉、O. 4份的片鹼和12份的水充分混合均勻,再將混勻後的物料堆慪18h,然後將堆慪後的物料送入型煤機製取型煤。本實施例中,所述原料煤粉為熱值22Mj/Kg 23Mj/Kg之間的無煙粉末煤,其粒度被破碎至3mm以下。本實施例中,製取得到的型煤為直徑16 20_、長度2(Γ35_的棒型煤,其抗壓強度89Kg、熱穩定性80%、機械強度86%、熱值23. 8Mj/Kg ;棒型煤經自然晾乾12h後進入煤氣爐氣化,得到產率2. 56Nm3/Kg、熱值為5100Kj/Nm3的發生爐煤氣。實施例2
本實施例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將重量份為92份的原料煤粉、8份的褐煤粉、O. 4份的片鹼和12份的水充分混合均勻,再將混勻後的物料堆慪20h,然後將堆慪後的物料送入型煤機製取型煤。 本實施例中,所述原料煤粉為熱值22Mj/Kg 23Mj/Kg之間的無煙粉末煤,其粒度被破碎至3mm以下。本實施例中,製取得到的型煤為直徑16 20mm、長度2(T35mm的棒型煤,其抗壓強度86Kg、熱穩定性77%、機械強度78%、熱值23. 7Mj/Kg ;棒型煤經自然晾乾12h後進入煤氣爐氣化,得到產率2. 54Nm3/Kg、熱值為5060Kj/Nm3的發生爐煤氣。實施例3
本實施例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將重量份為95份的原料煤粉、5份的褐煤粉、O. 3份的片鹼和11份的水充分混合均勻,再將混勻後的物料堆慪20h,然後將堆慪後的物料送入型煤機製取型煤。本實施例中,所述原料煤粉為熱值22Mj/Kg 23Mj/Kg之間的無煙粉末煤,其粒度被破碎至3mm以下。本實施例中,製取得到的型煤為直徑16 20_、長度2(Γ35_的棒型煤,其抗壓強度84Kg、熱穩定性74%、機械強度73%、熱值23. 5Mj/Kg ;棒型煤經自然晾乾12h後進入煤氣爐氣化,得到產率2. 52Nm3/Kg、熱值為5020Kj/Nm3的發生爐煤氣。實施例4
本實施例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將重量份為96份的原料煤粉、4份的褐煤粉、O. 2份的片鹼和12份的水充分混合均勻,再將混勻後的物料堆慪24h,然後將堆慪後的物料送入型煤機製取型煤。本實施例中,所述原料煤粉為熱值22Mj/Kg 23Mj/Kg之間的無煙粉末煤,其粒度被破碎至3mm以下。本實施例中,製取得到的型煤為直徑16 20mm、長度2(T35mm的棒型煤,其抗壓強度83Kg、熱穩定性72%、機械強度71%、熱值23. 2Mj/Kg ;棒型煤經自然晾乾12h後進入煤氣爐氣化,得到產率2. 51Nm3/Kg、熱值為5020Kj/Nm3的發生爐煤氣。最後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非限制,儘管通過參照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已經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細節上對其作出各種各樣的改變,而不偏離所附權利要求書所限定的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將重量份為9(Γιοο份的原料煤粉、Γιο份的褐煤粉、O. Γ0. 5份的片鹼和1(Γ15份的水充分混合均勻,再將混勻後的物料堆慪18 24h,然後將堆慪後的物料送入型煤機製取型煤。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所述原料煤粉為熱值22Mj/Kg^23Mj/Kg之間的無煙粉末煤,其粒度被破碎至3mm以下。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其特徵在於製取得到的型煤為直徑16 20mm、長度20 35mm的棒型煤。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氣化型煤生產工藝,將重量份為90~100份的原料煤粉、4~10份的褐煤粉、0.1~0.5份的片鹼和10~15份的水充分混合均勻,再將混勻後的物料堆漚18~24h,然後將堆漚後的物料送入型煤機製取型煤;本發明在生產氣化型煤的原料中添加了褐煤粉和片鹼,並且在製備的過程中增加了堆漚的工序,通過堆漚使強鹼抽提出褐煤粉中所含的腐植酸,生成腐植酸鈉作為粘結劑,使最後得到的氣化型煤熱穩定性好、機械強度高、氣化性能良好。
文檔編號C10L5/14GK102643700SQ20121013169
公開日2012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12年5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5月2日
發明者劉衛昆, 吳豐祥, 朱菱, 李從德, 楊大明, 梁典德, 毛勝光, 陳大元, 陳鋼, 龍敏 申請人:重慶鋼鐵(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重鋼西昌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