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鈑金返修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9:09:01 1
汽車鈑金返修工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包括握杆、第一折彎部、第二折彎部,所述握杆呈U形,所述握杆由橫杆、以及分別與所述橫杆相連的第一握杆臂和第二握杆臂構成,所述第一折彎部與所述第一握杆臂相連,所述第二折彎部與所述第二握杆臂相連,該汽車鈑金返修工具還包括安裝於所述第一握杆臂或所述第二握杆臂上、且用於在被照射物體上形成光斑的發光裝置。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操作簡單、返修效果好,可以解決返修視野盲區,有效控制返修的精準度和力度,快速修復鈑金凹陷缺陷,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說明】汽車鈑金返修工具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維修工具,尤其涉及汽車鈑金返修工具。
【背景技術】
[0002]汽車焊接工藝形成的白車身在進入塗裝前要對表面質量缺陷進行整形返修,保證塗裝漆膜的質量。白車身外覆蓋鈑金件表面的凹陷質量缺陷在白車身焊接過程中,由於搬運、操作的磕碰因素,屬於高頻次缺陷。
[0003]現有鈑金返修工具有拉拔器、拋光機及汽車廠家自製的一些銼刀、輔助工具等,對於鈑金的修復可以基本滿足廠家各自對精益車身的要求,但這些工具對於在凹陷頻次較高的車門、門框、翼子板、後側圍區域的返修工序複雜、消耗工時過多,影響生產效率。
[0004]圖1是傳統技術方案的凹陷返修工具,使用時將撬杆的撬頭從汽車白車身的間隙插入凹陷位置,利用車身本身的一些部件作為支點,向外撬到合適程度,再用刨刀修平整。
[0005]缺點:撬頭定位到凹陷位置存在視野盲區,不能有效控制返修的精準度和力度,消耗工時過多,影響生產效率。
【發明內容】
[0006]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鈑金返修工具。
[0007]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包括握杆、第一折彎部、第二折彎部,所述握杆呈U形,所述握杆由橫杆、以及分別與所述橫杆相連的第一握杆臂和第二握杆臂構成,所述第一折彎部與所述第一握杆臂相連,所述第二折彎部與所述第二握杆臂相連,該汽車鈑金返修工具還包括安裝於所述第一握杆臂或所述第二握杆臂上、且用於在被照射物體上形成光斑的發光裝置。
[0008]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發光裝置為紅外發光裝置。
[0009]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紅外發光裝置為兩個,分別為第一紅外發光裝置和第二紅外發光裝置,所述第一紅外發光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一握杆臂上,所述第二紅外發光裝置安裝在所述第二握杆臂上。
[0010]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紅外發光裝置能夠在所述第一握杆臂上進行移動和限位,所述第二紅外發光裝置能夠在所述第二握杆臂上進行移動和限位。
[0011]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折彎部根部與所述第一握杆臂相連,所述第一折彎部端部設有第一撬頭;所述第二折彎部根部與所述第二握杆臂相連,所述第二折彎部端部設有第二撬頭。
[0012]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撬頭為圓錐形,所述第二撬頭為圓錐形。
[0013]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握杆臂和第二握杆臂長度不同。
[0014]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折彎部與所述第一握杆臂夾角為135度,所述第二折彎部與所述第二握杆臂夾角為135度。
[0015]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握杆、所述第一折彎部和所述第二折彎部均採用8mm-10mm的45#圓鋼製成。
[0016]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操作簡單、返修效果好,可以解決返修視野盲區,有效控制返修的精準度和力度,快速修復鈑金凹陷缺陷,提高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7]圖1是現有的返修工具結構示意圖。
[0018]圖2是本發明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如圖2所示,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包括握杆1、第一折彎部5、第二折彎部7,所述握杆I呈U形,所述握杆I由橫杆2、以及分別與所述橫杆2相連的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構成,所述第一折彎部5與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連,所述第二折彎部7與所述第二握杆臂8相連,該汽車鈑金返修工具還包括安裝於所述第一握杆臂4或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且用於在被照射物體上形成光斑的發光裝置。
[0020]所述發光裝置為紅外發光裝置。
[0021]所述紅外發光裝置為兩個,分別為第一紅外發光裝置3和第二紅外發光裝置9,所述第一紅外發光裝置3安裝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所述第二紅外發光裝置9安裝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
[0022]所述第一紅外發光裝置3能夠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進行移動和限位,所述第二紅外發光裝置9能夠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進行移動和限位。
[0023]所述第一折彎部5根部與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連,所述第一折彎部5端部設有第一撬頭6 ;所述第二折彎部7根部與所述第二握杆臂8相連,所述第二折彎部7端部設有第二撬頭10。
[0024]所述第一撬頭6為圓錐形,所述第二撬頭10為圓錐形。
[0025]所述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長度不同。
[0026]所述第一折彎部5與所述第一握杆臂4夾角β為135度,所述第二折彎部7與所述第二握杆臂8夾角為135度。
[0027]所述握杆1、所述第一折彎部5、所述第二折彎部7、第一撬頭6和第二撬頭10均採用8mm-10mm的45#圓鋼製成。
[0028]使用前,根據返修部位空間判斷使用握杆I的哪一端作為撬動端(U型兩端結構相同,只是尺寸不同,所能撬動的角度和方便性就不同),然後調整紅外裝置,使紅外聚光點落在撬頭位置。使用時將握杆I撬動端撬頭伸進狹窄的鈑金結構空間,開啟另一握杆臂上的紅外發光裝置,在鈑金表面呈現一個紅色圓點,通過調整握杆I來移動圓點到凹陷位置,視野盲區裡的撬頭會同步到凹陷位置,實現快速準確定位後,把凹陷處從裡向外撬平。本發明可以解決返修視野盲區,有效控制返修的精準度和力度,快速修復鈑金凹陷缺陷,提高生產效率。
[0029]例如,在使用時,第一撬頭6伸進狹窄的鈑金結構空間,開啟第二紅外發光裝置9,在鈑金表面呈現一個紅色圓點,通過調整握杆I來移動圓點到凹陷位置,視野盲區裡的撬頭會同步到凹陷位置,實現快速準確定位後,把凹陷處從裡向外撬平。[0030]本發明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操作簡單、返修效果好,可以解決返修視野盲區,有效控制返修的精準度和力度,快速修復鈑金凹陷缺陷,提高生產效率。
[0031]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發明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發明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包括握杆(I)、第一折彎部(5)、第二折彎部(7),所述握杆(I)呈U形,所述握杆(I)由橫杆(2)、以及分別與所述橫杆(2)相連的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構成,所述第一折彎部(5)與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連,所述第二折彎部(7)與所述第二握杆臂(8)相連,該汽車鈑金返修工具還包括安裝於所述第一握杆臂(4)或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且用於在被照射物體上形成光斑的發光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發光裝置為紅外發光>j-U ρ?α裝直。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紅外發光裝置為兩個,分別為第一紅外發光裝置(3)和第二紅外發光裝置(9),所述第一紅外發光裝置(3)安裝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所述第二紅外發光裝置(9)安裝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紅外發光裝置(3)能夠在所述第一握杆臂(4)上進行移動和限位,所述第二紅外發光裝置(9)能夠在所述第二握杆臂(8)上進行移動和限位。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折彎部(5)根部與所述第一握杆臂(4)相連,所述第一折彎部(5)端部設有第一撬頭(6);所述第二折彎部(7)根部與所述第二握杆臂 (8)相連,所述第二折彎部(7)端部設有第二撬頭(10)。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撬頭(6)為圓錐形,所述第二撬頭(10)為圓錐形。
7.根據權利要求1至6任一項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握杆臂(4)和第二握杆臂(8)長度不同。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折彎部(5)與所述第一握杆臂(4)夾角為135度,所述第二折彎部(7)與所述第二握杆臂(8)夾角為135度。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汽車鈑金返修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握杆(I)、所述第一折彎部(5)和所述第二折彎部(7)均採用8mm-10mm的45#圓鋼製成。
【文檔編號】B21D1/06GK103624109SQ201310650117
【公開日】2014年3月1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6日
【發明者】楊勝統, 堯永春, 衛強 申請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