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製造方法
2023-05-06 12:08:31 4
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它涉及一種鞋底擋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在鞋子上設置擋泥板的結構,擋泥板的牢固穩定性差,鞋子磨損後,擋泥裝置就失去再利用價值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包括底板、多個前擋泥板、多個後擋泥板和多個固定帶,底板為與鞋底形狀相適應的板體,底板的下表面設有凸臺,多個前擋泥板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的前端,多個後擋泥板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的後端,多個固定帶沿底板的長度方向並排平行設置,且每個固定帶的一端與底板的一側連接,每個固定帶的另一端與底板的另一側連接。本實用新型用於擋泥。
【專利說明】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鞋底擋泥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
【背景技術】
[0002]下雨天,路面上的塵土與雨水混合後變成泥漿,行人在行走時,由於行走姿勢等原因,會將泥漿甩到褲子的褲腳或者是鞋跟上,不但影響褲子和鞋的美觀,而且會使褲子和鞋潮溼,使人穿著不舒服,所以人們設計了防甩泥的鞋和鞋套。現有的防甩泥鞋是在鞋的底部設置凹槽或者紋理,這樣的設計使得防甩泥裝置與鞋或者鞋底整合為一體,如果鞋子壞了,防甩泥裝置就失去了再利用的價值。為了改進這種情況,在鞋跟或者鞋後設置擋泥板結構,擋泥板以卡夾或者粘貼的方式固定在鞋上,這樣設置,擋泥板的牢固穩定性差。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為解決現有在鞋子上設置擋泥板的結構,擋泥板的牢固穩定性差,鞋子磨損後,擋泥裝置就失去再利用價值的問題,進而提出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包括底板、多個前擋泥板、多個後擋泥板和多個固定帶,底板為與鞋底形狀相適應的板體,底板的下表面設有凸臺,多個前擋泥板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的前端,多個後擋泥板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的後端,多個固定帶沿底板的長度方向並排平行設置,且每個固定帶的一端與底板的一側連接,每個固定帶的另一端與底板的另一側連接。
[0005]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底板的前端和後端分別設置前擋泥板和後擋泥板,穿在鞋或腳上,擋泥板的牢固穩定性好,在有泥水的路面上行走時,可以從前端和後端阻擋走路帶起的泥水上揚,而甩到褲腿或者鞋子上。本實用新型可以作為鞋底使用,還可以作為單獨的結構穿在腳上,下雨天,將此擋泥裝置穿在鞋子的外面,或者是直接穿在腳上,當作簡易的鞋套或鞋子使用,鞋子磨損廢棄後,擋泥裝置依然可以進行再利用。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仰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07]【具體實施方式】一:結合圖1和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包括底板1、多個前擋泥板2、多個後擋泥板3和多個固定帶4,底板I為與鞋底形狀相適應的板體,底板I的下表面設有凸臺1-1,多個前擋泥板2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I的前端,多個後擋泥板3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I的後端,多個固定帶4沿底板I的長度方向並排平行設置,且每個固定帶4的一端與底板I的一側連接,每個固定帶4的另一端與底板I的另一側連接。
[0008]本實施方式中,底板I可以設計成一個整體,也可以設置成前後兩個獨立的部分,兩個獨立的部分之間通過折彎連接結構連接,折彎連接結構設置在底板I的前端,與人在走路時腳的彎曲位置相對應。如此設置,可以解決硬質材料在行走時不方便,容易折壞的問題。凸臺1-1的作用是減小底板I與地面的接觸面積,還可以達到增高的效果。本實施方式中,設置在底板I前端的固定帶4可選擇包覆式的結構,當此裝置作為鞋子使用時,可以起到保暖和防汙的作用,也可選擇粘扣或者系帶的結構,設置在底板I後端的固定帶4可選擇粘扣或者系帶等繞過腳踝的結構,能夠更好的將人腳與此裝置固定住。
[0009]【具體實施方式】二: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每個前擋泥板2內側面與底板I下表面之間的夾角A為90° -180°,每個後擋泥板3內側面與底板I下表面之間的夾角B為90° -180°。如此設置,可以起到更好的擋泥效果。其他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10]【具體實施方式】三:結合圖1和圖2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還包括多個支撐塊5和多個防滑釘6,多個支撐塊5均布設置在凸臺1-1的下表面上,多個防滑釘6均布設置在凸臺1-1的下表面上。如此設置,支撐塊5增加了凸臺1-1的強度,支撐塊5的形狀可以為圓形、方形或者橢圓形,支撐塊5與凸臺1-1下表面平面之間的夾角為0° -180°。其他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二相同。
[0011]【具體實施方式】四: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每個防滑釘6的軸線均與凸臺1-1的下表面垂直。如此設置,防滑釘6可以起到緩衝的作用。其他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三相同。
[0012]【具體實施方式】五:結合圖1說明本實施方式,本實施方式所述底板I上表面的後端設有限位擋板7,且限位擋板7的板面與底板I的上表面垂直。如此設置,可以防止鞋或人腳向後移動而脫離此裝置。其他組成與連接關係與【具體實施方式】一相同。
[0013]工作原理
[0014]下雨天,利用固定帶4將此裝置固定在鞋或腳上,人在行走時,前端帶起來的泥水被底板I前端設置的多個前擋泥板2擋住,後端帶起來的泥水被底板I後端設置的多個後擋泥板3擋住,從而避免了泥水甩到褲腳或者鞋上。
[0015]以上所述的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的實施例,不是用於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了解了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之後,所做的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的等同或等效變化,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包括底板(I)、多個前擋泥板(2)、多個後擋泥板(3)和多個固定帶(4),底板(I)為與鞋底形狀相適應的板體,底板(I)的下表面設有凸臺(1-1),多個前擋泥板(2)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I)的前端,多個後擋泥板(3)由外向內依次並排安裝在底板(I)的後端,多個固定帶(4)沿底板(I)的長度方向並排平行設置,且每個固定帶(4)的一端與底板(I)的一側連接,每個固定帶(4)的另一端與底板(I)的另一側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前擋泥板(2)內側面與底板(I)下表面之間的夾角A為90° -180°,每個後擋泥板(3)內側面與底板(I)下表面之間的夾角B為90° -18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還包括多個支撐塊(5)和多個防滑釘(6),多個支撐塊(5)均布設置在凸臺(1-1)的下表面上,多個防滑釘(6)均布設置在凸臺(1-1)的下表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其特徵在於:每個防滑釘(6)的軸線均與凸臺(1-1)的下表面垂直。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穿戴的鞋底擋泥裝置,其特徵在於:底板(I)上表面的後端設有限位擋板(7),且限位擋板(7)的板面與底板(I)的上表面垂直。
【文檔編號】A43B3/16GK203828173SQ201420272356
【公開日】2014年9月17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26日
【發明者】孔一鳴 申請人:孔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