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定位孔的多缸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5:48:06 1

本實用新型屬於多缸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帶定位孔的多缸機。
背景技術:
有兩個以上氣缸的發動機稱為多缸發動機,它是由若干個相同的單缸排列在一個機體上共用一根曲軸輸出動力所組成,如雙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等都是多缸發動機,現代車用發動機多採用四缸、六缸、八缸發動機,由於氣缸個數的不斷增加,多缸同時運行導致穩定性差,降低了多缸發動機的使用壽命,同時影響氣缸的密封性,容易產生漏油,易產生故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帶定位孔的多缸機,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帶定位孔的多缸機,包括缸蓋,所述缸蓋的底部兩側固定安裝有連接杆和氣缸固定螺杆,所述氣缸固定螺杆設置在連接杆的內側,所述連接杆與氣缸固定螺杆的外表面套接有墊片,所述缸蓋的下端設置有缸體,所述缸體的頂部對應開設有連接杆定位孔和氣缸定位孔,所述缸體的一側底部安裝有固定座,所述缸體的中部設置有活塞固定架,所述活塞固定架的內部安裝有活塞,所述缸體的一側連接有定位杆,所述活塞固定架的兩側設置有安裝板。
優選的,所述墊片的表面設置有連接杆定位孔和氣缸定位孔,且所述連接杆與氣缸固定螺杆貫穿墊片表面的連接杆定位孔和氣缸定位孔與缸體連接。
優選的,所述墊片是由不鏽鋼片表層塗上氟橡膠製成,且所述墊片是一種耐油性及密封性良好的異形密封墊片。
優選的,所述缸體的一側下端設置有定位孔。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和優點:該帶定位孔的多缸機,通過在7缸體的上表面設置連接杆定位孔和氣缸定位孔,再通過連接杆與氣缸固定螺杆貫穿墊片表面的連接杆定位孔和氣缸定位孔與缸體連接,極大的增加了缸體與缸蓋的緊固性,防止活塞運動產生震動導致,連接不穩定,影響多缸機的使用壽命,在缸體的一側底部安裝有固定座,且在固定座上設置有定位孔,通過定位孔保持多缸機在運行過程中的穩定性,防止偏移影響氣缸做工,該裝置使用方便,穩定性高,定位準確,減少震動偏差,增加氣缸的使用壽命,降低損耗減少噪音。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多缸機缸體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缸蓋、2墊片、3氣缸固定螺杆、4連接杆、5連接杆定位孔、6固定座、7缸體、8氣缸定位孔、9活塞、10活塞固定架、11定位杆、12安裝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本實用新型提供了如圖1-2所示的一種帶定位孔的多缸機,包括缸蓋1,所述缸蓋1的底部兩側固定安裝有連接杆4和氣缸固定螺杆3,所述氣缸固定螺杆3設置在連接杆4的內側,所述連接杆4與氣缸固定螺杆3的外表面套接有墊片2,所述缸蓋1的下端設置有缸體7,所述缸體7的頂部對應開設有連接杆定位孔5和氣缸定位孔8,所述缸體7的一側底部安裝有固定座6,所述缸體7的中部設置有活塞固定架10,所述活塞固定架10的內部安裝有活塞9,所述缸體7的一側連接有定位杆11,所述活塞固定架10的兩側設置有安裝板12。
進一步的,所述墊片2的表面設置有連接杆定位孔5和氣缸定位孔8,且所述連接杆4與氣缸固定螺杆3貫穿墊片2表面的連接杆定位孔5和氣缸定位孔8與缸體7連接,定位方便,易於操作,避免活塞9做功導致的活塞固定架10鬆動。
進一步的,所述墊片2是由不鏽鋼片表層塗上氟橡膠製成,且所述墊片2是一種耐油性及密封性良好的異形密封墊片,保證裝置的密封性,減少漏油。
進一步的,所述缸體7的一側下端設置有定位孔,增加裝置的穩定性,保證裝置之間位置的精確性,降低誤差產生的磨損。
工作原理:缸蓋1的底部兩側固定安裝有連接杆4和氣缸固定螺杆3,氣缸固定螺杆3設置在連接杆4的內側,連接杆4與氣缸固定螺杆3的外表面套接有墊片2,墊片2的表面設置有連接杆定位孔5和氣缸定位孔8,連接杆4與氣缸固定螺杆3貫穿墊片2表面的連接杆定位孔5和氣缸定位孔8與缸體7連接,定位方便,易於操作,避免活塞9做功導致的活塞固定架10鬆動,墊片2是由不鏽鋼片表層塗上氟橡膠製成,墊片2是一種耐油性及密封性良好的異形密封墊片,保證裝置的密封性,減少漏油,缸蓋1的下端設置有缸體7,缸體7的一側下端設置有定位孔,增加裝置的穩定性,保證裝置之間位置的精確性,降低誤差產生的磨損,缸體7的頂部對應開設有連接杆定位孔5和氣缸定位孔8,缸體7的一側底部安裝有固定座6,缸體7的中部設置有活塞固定架10,活塞固定架10的內部安裝有活塞9,活塞9在內部活塞缸內穩定運行,減少誤差,提高運行的精確度,降低磨損。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