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頂進施工的邊牆刃腳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6:09:16 1

本發明涉及刃腳裝置,具體地指一種用於頂進施工的邊牆刃腳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既有線施工過程中,對邊牆為直接進行頂進作業,不僅需要的頂進推力大,造成頂進作業困難,而且會對土體產生擠壓和擾動作用,不能保持路基土體的原位原狀,存在施工風險。特別是在施工臨時工程量大、工序複雜的情況下,會帶來更大的施工難度和施工風險。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可以無擾動切入路基土體、且可運出掏空土體的用於頂進施工的邊牆刃腳裝置。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所設計的一種用於頂進施工的邊牆刃腳裝置,該邊牆刃腳裝置設置在邊牆的頂進端,所述邊牆刃腳裝置包括與邊牆頂進端面貼合的端板、設置在端板頂端與之固定連接的頂板、設置在端板底端與之固定連接的底板、以及對稱設置在頂板與底板之間且與端板兩邊固定連接的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所述頂板朝頂進方向延伸的長度大於底板朝頂進方向延伸的長度;
所述端板、頂板、底板、第一側板、以及第二側板圍合形成前端開口的中空狀異型楔形框架,所述異型楔形框架內設有豎向隔板,所述豎向隔板將異型楔形框架分隔為出土區和切土區,所述出土區的頂板上開有出土口,所述切土區的頂部設有操作監控室,所述豎向隔板的底部設有供土穿過並連通出土區和切土區的進土口。
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靠近邊牆頂進端的側邊與邊牆的頂進端的結構形狀相匹配,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遠離邊牆頂進端的側邊為刃腳斜邊,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的長頂邊分別與頂板的兩側邊垂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側板、第二側板的短底邊分別與底板的兩側邊垂直固定連接,所述第一側板和第二側板的刃腳斜邊朝向頂進方向。
進一步地,所述出土區內設有用於運土的循環升降裝置。
進一步地,所述循環升降裝置上設有若干個吊掛在傳送鏈上的運土框。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監控室的底部設有向下延伸的鬆土螺杆,所述鬆土螺杆的下端設有絲槓。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監控室內設有用於驅動鬆土螺杆旋轉的驅動電機。
進一步地,所述鬆土螺杆上套設有螺杆穩定環,所述螺杆穩定環的固定端與豎向隔板固定連接。
進一步地,所述操作監控室的外周設有防護格柵。
再進一步地,所述切土區的頂部還設有用於輔助鬆土的機械手。
更進一步地,所述邊牆的頂進端與端板通過U型螺栓組件固定連接。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其一,本發明的邊牆刃腳裝置,可以用於無擾動地切入路基土體中,並運出掏空土體,使邊牆頂進時不對土體產生擠壓和擾動作用,保持路基土體的原位原狀,進一步降低了施工風險,適用於任何邊牆的頂進施工。
其二,本發明邊牆刃腳裝置的出土區內設有循環升降裝置,通過運土框可以掏空土體運出,使得邊牆在頂進前行的過程中,不斷出土、不斷前進,降低了施工的風險。
其三,本發明的邊牆刃腳裝置內設有操作監控室,操作人員可以根據切土區的情況智指揮頂進的進程,從而可以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
其四,本發明的邊牆刃腳裝置設有鬆土螺杆,通過鬆土螺杆對切土區底部的土進行鬆土作業,從而保持出土順利,避免堵塞出土口。
附圖說明
圖1為一種用於頂進施工的邊牆刃腳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沿A-A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中沿B-B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1中沿C-C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1中沿D-D方向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其中:1-邊牆、2-端板、3-頂板、4-底板、5-第一側板、6-第二側板、7-豎向隔板、8-出土區、9-切土區、10-出土口、11-操作監控室、12-進土口、13-循環升降裝置、14-運土框、15-鬆土螺杆、16-絲槓、17-驅動電機、18-螺杆穩定環、19-防護格柵、20-機械手、21-U型螺栓組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如圖1~4所示,本實施例的用於頂進施工的邊牆刃腳裝置,該邊牆刃腳裝置設置在邊牆1的頂進端,它包括與邊牆1頂進端面貼合的端板2、設置在端板2頂端與之固定連接的頂板3、設置在端板2底端與之固定連接的底板4、以及對稱設置在頂板3與底板4之間且與端板2兩邊固定連接的第一側板5和第二側板6,頂板3朝頂進方向延伸的長度大於底板4朝頂進方向延伸的長度;端板2、頂板3、底板4、第一側板5、以及第二側板6圍合形成前端開口的中空狀異型楔形框架,異型楔形框架內設有豎向隔板7,豎向隔板7將異型楔形框架分隔為出土區8和切土區9,出土區8的頂板3上開有出土口10,切土區9的頂部設有操作監控室11,豎向隔板7的底部設有供土穿過並連通出土區8和切土區9的進土口12。第一側板5、第二側板6靠近邊牆1頂進端的側邊與邊牆1的頂進端的結構形狀相匹配,第一側板5、第二側板6遠離邊牆1頂進端的側邊為刃腳斜邊,第一側板5、第二側板6的長頂邊分別與頂板3的兩側邊垂直固定連接,第一側板5、第二側板6的短底邊分別與底板4的兩側邊垂直固定連接,第一側板5和第二側板6的刃腳斜邊朝向頂進方向。
上述技術方案中,出土區8內設有用於運土的循環升降裝置13。循環升降裝置13上設有若干個吊掛在傳送鏈上的運土框14。在頂進邊牆1的過程中,無擾動地切入路基土體中,並從出土孔7掏空土體運出,使得邊牆1頂進時不對土體產生擠壓和擾動作用,保持路基土的原位原狀,進一步降低了施工風險。操作監控室11的底部設有向下延伸的鬆土螺杆15,鬆土螺杆15的下端設有絲槓16。操作監控室11內設有用於驅動鬆土螺杆15旋轉的驅動電機17。鬆土螺杆15上套設有螺杆穩定環18,螺杆穩定環18的固定端與豎向隔板7固定連接。操作監控室11的外周設有防護格柵19。切土區9的頂部還設有用於輔助鬆土的機械手20,邊牆1的頂進端與端板2通過U型螺栓組件21固定連接。邊牆1在頂進前行的過程中,不斷出土、不斷前進,為了確保不擾動既有路基土體,可以多頂、不可多挖。當地基承載條件較好,可以把此時的邊牆1作為永久結構,則只要挖去邊牆1下面的土體施工道路或線路即可;如果還有其它永久結構則在邊牆1的保護下繼續施工後續部分工程,本發明的刃腳裝置適用於任意邊牆的頂進施工。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當指出,任何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發明所揭示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