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0:52:31 2
專利名稱: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旋風筒集料倉,具體涉及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
背景技術:
旋風筒捕集粉塵的原理是依靠強烈旋轉的氣流所產生的巨大慣性離心力,使粉塵顆粒向筒壁移動,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顆粒失去動能從而被捕集。然而,在旋風筒下錐體出口附近,由於氣體旋轉折流產生的劇烈攪動作用,往往會使已經沉降下來的粉塵重新被帶起,使得旋風筒收塵效率降低,這就是「二次揚析」現象。為防止「二次揚析」,一種途徑是改變旋風筒的結構,儘量減少旋轉折流的攪動作用,但這種方法會使旋風筒的製作工藝變得複雜。現在常採用的另一種方法是在不改變旋風筒自身結構的情況下,在旋風筒錐體下部專門增加一個集料裝置,這種裝置提供了一個擴大的空間,也稱「膨脹倉」,可使旋轉折流的軸向速度減小,從而使攪動作用減弱,減少了「二次揚析」。現有的旋風筒集料倉裝置通常是由上椎體和下錐體構成的,形成一個封閉式的膨脹空間,儘管這種裝置能夠有效減少「二次揚析」,有助於提高旋風筒的收塵效率,但其內部仍有旋轉折流「攪動」作用的存在,對於防止微細粉塵或者低密度粉塵的「二次揚析」作用有限。
發明內容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有效防止微細粉塵或者低密度粉塵的「二次揚析」,提高旋風筒的收塵效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包括上錐體1和下錐體2,上錐體1和下錐體2連接,上錐體1的頂部配置有進口連接法蘭5,下錐體2的底部配置有出口連接法蘭 6,上錐體1中心部位配置有改流體3,改流體3通過改流體支架4固定在上錐體1的內壁上。所述的上錐體1和下錐體2分別為正置和倒置的圓錐,上錐體1母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20° 40°,下錐體2母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60° 80°。所述的改流體3的中心線與上錐體1的中心線重合。所述的改流體3由上下兩部分連接而成,上部為紡錘形、圓錐形或曲面錐形,下部為碗狀曲面。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工作時,進口連接法蘭5與旋風筒下錐體出口連接,出口連接法蘭6與鎖風卸料裝置連接,被旋風筒捕集下來的粉塵進入集料倉上錐體1,旋轉的氣流也進入集料倉上錐體 1,在改流體3的引流作用下,氣流被逐步分散並作螺旋向下運動,由於空間擴大,氣流速度降低,粉塵在集料倉內沉降下來,在下錐體2下部,氣流被下錐體2反射向上做旋轉運動,在經過改流體3底部時,中心渦流被打散,反射氣流的「攪動作用,,明顯減弱,從而防止了 「二次揚析」的發生,粉塵則由出口連接法蘭6進入鎖風卸料裝置排出。由於本實用新型配置有改流體3,氣流進入集料倉時立即被引導向四周均勻分散, 形成穩定的流場有利於粉塵的沉降,在氣流折返時,打散了中心渦流,使之不能形成「攪動」 作用明顯的漩渦,使「二次揚析」明顯減弱,當反射氣流向上經過改流體3下部時會產生繞流,也可使帶出的少量粉塵顆粒進一步沉降,故而可有效防止微細粉塵或者低密度粉塵的 「二次揚析」,提高旋風筒的收塵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A方向俯視圖。圖3為上部是紡錘形改流體3的示意圖。圖4為上部是圓錐形改流體3的示意圖。圖5為上部是曲面錐形改流體3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詳細描述。參照圖1和圖2,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包括上錐體1和下錐體 2,上錐體1和下錐體2連接,上錐體1的頂部配置有進口連接法蘭5,下錐體2的底部配置有出口連接法蘭6,上錐體1中心部位配置有改流體3,改流體3通過改流體支架4固定在上錐體1的內壁上。所述的上錐體1和下錐體2分別為正置和倒置的圓錐,上錐體1母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20° 40°,下錐體2母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60° 80°。所述的改流體3的中心線與上錐體1的中心線重合,以確保能均勻分散中心渦,改流體的頂部位置略低於上錐體1的進口,改流體的高度與上錐體的高度相同。參照圖3,所述的改流體3由上下兩部分連接而成,上部為紡錘形,下部為碗狀曲面;參照圖4,所述的改流體3由上下兩部分連接而成,上部為圓錐形,下部為碗狀曲面;參照圖5,所述的改流體3由上下兩部分連接而成,上部為曲面錐形,下部為碗狀曲面。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工作時,進口連接法蘭5與旋風筒下錐體出口連接,出口連接法蘭6與鎖風卸料裝置連接,被旋風筒捕集下來的粉塵進入集料倉上錐體1,旋轉的氣流也進入集料倉上錐體 1,在改流體3的引流作用下,氣流被逐步分散並作螺旋向下運動,由於空間擴大,氣流速度降低,粉塵在集料倉內沉降下來,在下錐體下部,氣流被下錐體反射向上做旋轉運動,在經過改流體3底部時,中心渦流被打散,反射氣流的「攪動作用」明顯減弱,從而防止了 「二次揚析」的發生,粉塵則由出口連接法蘭6進入鎖風卸料裝置排出。附圖中1為上錐體;2為下錐體;3為改流體;4為改流體支架;5為進口連接法蘭;6為出口連接法蘭。
權利要求1.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包括上錐體(1)和下錐體(2),上錐體(1) 和下錐體(2)連接,其特徵在於上錐體(1)的頂部配置有進口連接法蘭(5),下錐體(2)的底部配置有出口連接法蘭(6),上錐體(1)中心部位配置有改流體(3),改流體(3)通過改流體支架(4)固定在上錐體(1)的內壁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錐體(1)和下錐體(2)分別為正置和倒置的圓錐,上錐體(1)母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 20° 40°,下錐體(2)母線與水平線的夾角為60° 8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改流體(3)的中心線與上錐體(1)的中心線重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改流體(3)由上下兩部分連接而成,上部為紡錘形、圓錐形或曲面錐形,下部為碗狀曲面。
專利摘要一種防止粉料二次揚析的旋風筒集料倉,包括上錐體和下錐體,上錐體和下錐體連接,上錐體中心部位配置有改流體並通過改流體支架固定在上錐體上,進口連接法蘭與旋風筒下錐體出口連接,出口連接法蘭與鎖風卸料裝置連接,被旋風筒捕集下來的粉塵隨同旋轉的氣流進入集料倉上錐體,在改流體作用下,一方面能夠形成穩定的流場,有利於粉塵的沉降,另一方面打散了中心渦流,使氣流的攪動作用明顯減弱,粉塵在集料倉內沉降下來,從下錐體底部出口進入鎖風卸料裝置排出,本實用新型有效防止微細粉塵或者低密度粉塵的「二次揚析」,提高旋風筒的收塵效率。
文檔編號B04C5/185GK202087434SQ20112007563
公開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5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5日
發明者李輝, 胡亞茹, 趙博, 酒少武, 陳延信 申請人:西安建築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