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精細加工工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0:41:11 2
魚的精細加工工具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食品加工【技術領域】,涉及各種魚類的精細加工工具,簡便易用,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包括頭部和連接在頭部下側的條形的手柄部,所述頭部為在底座上向上間隔且平行設置有兩個或三個叉杆,每個插杆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倒鉤,優點是:使用本實用新型可以方便快速地將魚放血、去魚鰓、魚眼或魚腹內的腸子、內臟等乾淨徹底地拉出,省時、省力,效率高,不傷手,使魚的後續加工或最大限度地保證及提高了製作的菜餚的色香味形,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手柄與頭部可互換,可組合成套件產品供宰殺魚時選用,大號的工具宰殺大魚,小號可去魚眼,使得宰殺魚得心應手,在不增加成本前提下,加快了加工速度提高了產品質量增加了產品附價值利國利民,適用於對各種魚類的宰殺。
【專利說明】魚的精細加工工具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食品加工【技術領域】,特指一種魚的精細加工工具。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用於魚的宰殺加工工具基本上使用家庭或食堂放電使用的常用的刀、剪等工具,對於取出魚鰓、魚的腸子內臟、魚眼等大多是用手工扯拉的方式進行,其不足之處在於:一是沒有專用工具使得對魚類的宰殺耗時、耗力,效率低;二是魚鰓、魚刺等容易刺傷劃破操作者的手臂、皮膚等,造成化膿感染等事故;三是清理不夠乾淨,影響魚的後續加工或製作的菜餚的口味及形狀。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方便快速對魚進行殺魚放血、徹底去鰓及內臟、保證魚完整性的精細加工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
[0004]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
[0005]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包括頭部和連接在頭部下側的條形的手柄部,所述頭部為在底座上向上間隔且平行設置有兩個或三個叉杆,每個插杆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倒鉤。
[0006]上述頭部設置有兩個叉杆的具體結構是:在橫向設置的底座上向上延伸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叉杆,叉杆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向內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
[0007]上述頭部設置有三個叉杆的具體結構是:在橫向設置的底座上向上延伸設置有三個相互平行的叉杆,三個叉杆的頂端等高或兩側的叉杆高、中間的叉杆低,三個叉杆之外側叉杆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向內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三個叉杆之中間叉杆的上端部設置有向兩側的外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
[0008]上述的頭部下側與手柄部可拆卸的連接。
[0009]上述的頭部下側與手柄部可拆卸的連接的具體結構是:頭部的下側設置有連接套筒,連接套筒的側壁上設置有可橫向移動的定位銷,定位銷上套裝有將定位銷向連接套筒內側推的彈簧,手柄部的上部插入連接套筒內並在與定位銷的對應處設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銷插入定位孔內將手柄部可拆卸地連接在連接套筒上。
[0010]上述頭部外側的兩個叉杆的上端部均向內側彎與叉杆軸線形成一定的夾角。
[0011]上所述每個叉杆頂角為兩側邊帶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或所述每個叉杆頂角為兩側邊沒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
[0012]上述每個叉杆上端設置的向下的倒鉤為兩側邊帶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或所述每個叉杆上端設置的向下的倒鉤為兩側邊沒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
[0013]上述的底座、叉杆及手柄部的橫斷面是矩形或圓柱形或橢圓形或其結合。
[0014]上述的頭部及手柄部是用金屬材料製成的。
[0015]本實用新型相比現有技術突出且有益的技術效果是:
[0016]1、將本實用新型從魚鰓蓋下面插入魚鰓、或從魚口中插入魚腹內(在魚肛門處割一刀,切斷肛門同腸粘連)轉動手柄後再向外拉動手柄,可以方便快速地將魚鰓、或魚腹內的腸子、內臟等乾淨徹底地拉出,省時、省力,效率高,不傷手,使魚的後續加工或最大限度地保證及提高了製作的菜餚的色香味形。
[0017]2、本實用新型科製作成帶倒鉤的二叉或三叉,也可根據魚的大小將頭部或手柄部製作的有長有短、有大有小、手柄有固定、有活動形成系列工具,用來宰殺不同大小的魚,使用不同頭部和手柄部的工具,選擇性強,方便易用。
[0018]3、本實用新型的手柄與頭部可互換,一套長短粗細不一的手柄與一套長短粗細不一的頭部可組合成產品套件供宰殺魚時選用,大號的工具宰殺大魚,小號的工具宰殺小魚,小號的還可去魚眼,細長的工具宰殺河鰻帶魚等長條魚,短的工具宰殺黃魚鯽魚等,三叉的工具宰殺大鰵魚,胖頭魚等大魚,使得宰殺魚得心應手。
[0019]4、本實用新型適用於對各種魚類的宰殺。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0]圖1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之一的主視圖。
[0021]圖2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之二的主視圖。
[0022]圖3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之三的主視圖。
[0023]圖4是本實用新型之頭部與手柄部連接處的局部剖視放大示意圖。
[0024]圖5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之四的主視圖。
[0025]圖6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之五的主視圖。
[0026]圖7是本實用新型結構之六的主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結合附圖以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1一圖7:
[0028]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包括頭部10和連接在頭部10下側的條形的手柄部20,所述頭部10為在底座11上向上間隔且平行設置有兩個或三個叉杆12、12a,每個插杆12、12a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倒鉤14、14a。
[0029]上述頭部10上設置有兩個叉杆14的具體結構是:在橫向設置的底座11上向上延伸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叉杆12,叉杆12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向內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14。
[0030]上述頭部10設置有三個叉杆12、12a的具體結構是:在橫向設置的底座11上向上延伸設置有三個相互平行的叉杆12、12a,三個叉杆12、12a的頂端等高或兩側的叉杆12高、中間的叉杆12a低,三個叉杆12、12a之外側叉杆12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向內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14,三個叉杆12、12a之中間叉杆12a的上端部設置有向兩側的外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 14a。
[0031]上述的頭部10下側與手柄部20可拆卸的連接。
[0032]上述的頭部10下側與手柄部20可拆卸的連接的具體結構是:頭部10的下側設置有連接套筒30,連接套筒30的側壁上設置有可橫向移動的定位銷32,定位銷32上套裝有將定位銷32向連接套筒30內側推的彈簧31,手柄部20的上部插入連接套筒30內並在與定位銷32的對應處設置有定位孔34,所述的定位銷32插入定位孔34內將手柄部20可拆卸地連接在連接套筒30上,連接套筒30上設置有彈簧封蓋33。
[0033]上述頭部10外側的兩個叉杆14的上端部均向內側彎15與叉杆軸線形成一定的夾角A。
[0034]上述每個叉杆12、12a頂角為兩側邊帶有鋒利刃部16的尖角17或圓角18 ;或所述每個叉杆頂角12、12a為兩側邊沒有鋒利刃部的尖角17或圓角18。
[0035]上述每個叉杆12、12a上端設置的向下的倒鉤14、14a為兩側邊帶有鋒利刃部13的尖角或圓角;或所述每個叉杆12、12a上端設置的向下的倒鉤14、14a為兩側邊沒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
[0036]上述的底座11、叉杆12、12a及手柄部20的橫斷面是矩形或圓柱形或橢圓形或其結合 ?
[0037]上述的頭部10及手柄部20是用不鏽鋼、銅等金屬材料製成的。
[0038]上述實施例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依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故:凡依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形狀、原理所做的等效變化,均應涵蓋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包括頭部和連接在頭部下側的條形的手柄部,所述頭部為在底座上向上間隔且平行設置有兩個或三個叉杆,每個插杆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倒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頭部設置有兩個叉杆的具體結構是:在橫向設置的底座上向上延伸設置有兩個相互平行的叉杆,叉杆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向內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頭部設置有三個叉杆的具體結構是:在橫向設置的底座上向上延伸設置有三個相互平行的叉杆,三個叉杆的頂端等高或兩側的叉杆高、中間的叉杆低,三個叉杆之外側叉杆的上端部均設置有向內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三個叉杆之中間叉杆的上端部設置有向兩側的外下側傾斜設置的倒鉤。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頭部下側與手柄部可拆卸的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頭部下側與手柄部可拆卸的連接的具體結構是:頭部的下側設置有連接套筒,連接套筒的側壁上設置有可橫向移動的定位銷,定位銷上套裝有將定位銷向連接套筒內側推的彈簧,手柄部的上部插入連接套筒內並在與定位銷的對應處設置有定位孔,所述的定位銷插入定位孔內將手柄部可拆卸地連接在連接套筒上。
6.根據權利要求1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頭部外側的兩個叉杆的上端部均向內側彎與叉杆軸線形成一定的夾角。
7.根據權利要求1一6任一項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個叉杆頂角為兩側邊帶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或所述每個叉杆頂角為兩側邊沒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
8.根據權利要求1一6任一項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每個叉杆上端設置的向下的倒鉤為兩側邊帶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或所述每個叉杆上端設置的向下的倒鉤為兩側邊沒有鋒利刃部的尖角或圓角。
9.根據權利要求1一6任一項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座、叉杆及手柄部的橫斷面是矩形或圓柱形或橢圓形或其結合。
10.根據權利要求1一6任一項所述的魚的精細加工工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頭部及手柄部是用金屬材料製成的。
【文檔編號】A22B3/08GK203505454SQ201320592824
【公開日】2014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24日
【發明者】徐俊熙 申請人:徐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