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節能型炒菜煲湯兩用烹飪爐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3:07:21 1

本發明涉及一種烹飪爐,特別是一種既能炒菜又能煲湯且具有節能效果的兩用烹飪爐結構,屬於燃煤爐具設計製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利用液化氣、煤炭作為燃料的烹飪爐是飯店、食堂、排檔、風味小吃灘點常用的一種經濟型爐具。這種爐具既能炒菜也能煲燙,但其保溫效果不好,特別是用大容量鍋具煲湯時燃料產生的熱能散發量大、聚熱效能差。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節能型炒菜煲湯兩用烹飪爐,旨在提高爐具的保溫效果,使燃氣、煤熱能高效利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以下技術方案實施:一種節能型炒菜煲湯兩用烹飪爐,包含爐架、爐膛、保溫套、鍋圈,爐架由爐外殼、支承腿焊接構成,爐外殼為上端帶有法蘭邊的筒狀體,支承腿沿爐外殼的外壁均勻分布;爐膛置於爐外殼內;保溫套的內壁上端設有孔環;鍋圈在煲湯時置放在爐膛上端,其特徵在於:
所述保溫套外套在爐外殼和支承腿的外部,並依靠自身重力使內壁上端的孔環座落在爐外殼上端法蘭邊的平面上;
所述保溫套的內壁下端設有周向鍵、爐外殼上端的法蘭邊下部設有周向鍵槽,上提並周向旋轉保溫套,周向鍵插入周向鍵槽,使保溫套停留固定在爐外殼的上部;
所述保溫套的上壁部設有出氣孔口;
所述鍋圈的一端在小於180°的圈面上設有多個可供火苗竄出的槽,且置放時使槽的位置遠離保溫套上壁部的出氣孔口。
本發明將保溫套外套在爐外殼的外部,炒菜時,保溫套處於爐外殼外部,起到防止爐膛熱擴散作用;煲湯時,降下支承腿,上提並周向旋轉保溫套,使保溫套停留固定在爐外殼的上部;然後將直徑略小於保溫套內壁上端孔環內徑的桶形煲湯鍋置放在保溫套內的爐膛上端,由此形成保溫套上端孔環與保溫套內壁、煲湯鍋外壁之間的管狀保溫空間,使煲湯鍋的鍋底受熱、鍋壁吸熱,從而使烹飪爐的熱能得到高效利用。
本發明具有設計新穎、結構科學合理、保溫效果好、熱能利用率高、使用方便等顯著優點。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明液化氣爐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本發明保溫套提升固定狀態下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附圖2中A-A截面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4為本發明煲湯時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5為附圖4中B-B截面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6為本發明燃煤爐結構示意圖。
在附圖1、2、3、4、5中:1為爐外殼、101為法蘭邊、102為周向鍵槽、2為液化氣爐膛、3為保溫套、301為孔環、302為周向鍵、303為周向定位塊、4為炒鍋、5為支承腿、6為鍋圈、7為煲湯鍋、a為出氣孔口。在附圖6中:2』為燃煤爐膛。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並以液化氣爐和燃煤爐作為兩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解釋說明:
實施例一
如附圖1、2、3、4、5所示,爐架由爐外殼1、支承腿焊接構成,爐外殼1為上端帶有法蘭邊101的筒狀體,支承腿5沿爐外殼1的外壁均勻分布;液化氣爐膛2置於爐外殼1內;保溫套3的內壁上端設有孔環301;鍋圈6在煲湯時置放在液化氣爐膛2的上端;保溫套3外套在爐外殼1和支承腿5的外部,並依靠自身重力使內壁上端的孔環301座落在爐外殼1上端法蘭邊101的平面上;保溫套3的內壁下端設有四隻周向鍵302、爐外殼1上端的法蘭邊下部設有四隻周向鍵槽102,上提並周向旋轉保溫套3,四隻周向鍵302插入四隻周向鍵槽102中,使保溫套3停留固定在爐外殼1的上部;保溫套3的上壁部設有出氣孔口a;鍋圈11的一端在小於180°的圈面上設有多個可供火苗竄出的槽,且置放時使槽的位置遠離保溫套3上壁部的出氣孔口a。
本發明將保溫套3外套在爐外殼1的外部。炒菜時,保溫套3處於爐外殼1外部,起到防止爐膛熱擴散作用;煲湯時,上提並周向旋轉保溫套3,並由周向定位塊303抵靠支承腿5的側邊定位,從而使保溫套3停留固定在爐外殼1的上部;然後將鍋圈6置放在液化氣爐膛2的上端,再將直徑略小於保溫套3內壁上端孔環301內徑的桶形煲湯鍋7置放在鍋圈6之上,由此形成保溫套3上端孔環301與保溫套3內壁、煲湯鍋7外壁之間的管狀保溫空間;從液化氣爐膛2內噴出的火焰,直指煲湯鍋7的鍋底,並經鍋圈6上端設有的槽,進入煲湯鍋7外壁的管狀保溫空間內,再從出氣孔口a散發到大氣中,從而實現煲湯鍋7鍋底受熱、鍋壁吸熱的熱能高效利用目的。
實施例二
如附圖6所示,本發明也可以將置於爐外殼1內的液化氣爐膛2置換成燃煤爐膛2』,同樣實現烹飪爐的熱能高效利用目的。
以上所述,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之一二,故不能依此限定本發明實施的範圍,凡依照本發明所作出的等效改變與修飾,皆應涵蓋在本發明所要保護的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