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江南岸王安石講什麼(春風又綠江南岸)
2023-05-17 19:27:55 1
說到王安石,可能很多人由於「王安石變法」的緣故,只記住了他政治家、改革家的身份。但歷史上的王安石,其實還是一位文學家,且在文學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詩歌,則以丰神遠韻的風格在北宋詩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本文向大家分享的《泊船瓜洲》,便是王安石的一首經典詩作。
《泊船瓜洲》是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寫於神宗熙寧八年(1075年)。當時王安石第二次拜相,正準備從江寧(今南京)赴京,途經瓜洲(今揚州)時有感而發,便寫下了這首詩。除了流露出詩人二次拜相所帶來的喜悅之情外,詩中還主要通過對江南春色的描寫,強調了詩人對故鄉的思念,歷來為人所稱道。
值得注意的是,王安石的這首《泊船瓜洲》,還因「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綠」字的使用,成為了我國古代文學史上講究修辭鍊字的一個範例。那麼「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好在哪裡呢?據南宋人洪邁《容齋續筆》卷八記載,王安石寫這首詩時,起初不是又「綠」江南岸,而是從「到」,改成「過」,又復改為「入」和「滿」等,改了十幾個字後,才定為「綠」字。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詩的內容。「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即立足於瓜洲渡口,放眼南望,京口(今鎮江)和瓜洲之間不過只隔著一條長江,即便是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也只隔著幾座山巒。雖然這兩句詩中涉及到的地名有不少,但是它的重點明顯在「鐘山」上。那麼「鐘山」對於王安石來說,它有什麼寓意呢?
其實早在景祐四年(1037年),王安石便隨父親王益定居江寧,從此江寧便可以看成是王安石的故鄉,而王安石第一次罷相後,居住的地方就在江寧鐘山。所以此次王安石第二次拜相,他的心情是很複雜的。一方面,王安石對自己又有了機會繼續實行變法而感到喜悅,所以他才會說「春風又綠江南岸」,在古代詩歌中,「春風」也是黃恩浩蕩的象徵。
另一方面,王安石又早已看透了官場,所以便早早的就做了再回故鄉的打算,因此便有了下面的「明月何時照我還?」。至於「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意思,即溫暖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江南岸,可是明月啊你何時才會照著我回到鐘山的家裡呢?如果單純從寫景來看,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可謂將春意盎然的江南表現的淋漓盡致。
然後,我們便來具體看看這個「綠」字,它究竟好在哪裡?正如前面所說,「春風」一詞,既是寫實,又有政治寓意。它表明了神宗下詔恢復王安石的相位,便是要他繼續實行變法。對此王安石自然感動喜悅,於是便借自然界的春風,象徵著浩蕩的黃恩,從而驅散他在政治上的寒流,開闢變法的新局面。而新局面也就是自然界的新氣象,如此一來,用「綠」字便最為恰當。
除此之外,王安石又深知變法會遇到強大的阻力,所以難免會產生退居林下、寄情山水的生活理想。在這樣的背景下,春意盎然的江南景色,對於王安石的吸引力便可想而知了。故而用「綠」字,便可以最大化形容江南的美麗春色。況且「綠」字在色彩上極其鮮明,很容易就讓人產生聯想,甚至具有身臨其境的藝術效果。這些是「到」、「過」、「入」、「滿」等做不到的。
綜上所述,我們便能清晰地知道「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好在哪裡。而當我們讀懂了其中深意後,便會發現王安石在修辭鍊字上的高超水平。當然,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最重要的還有王安石恢復相位,能夠繼續變法的喜悅之情,以及不知道何時才能辭官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如果是你,你覺得「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好在哪?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