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9:38:46 1
專利名稱: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煙氣脫硫、除塵技術領域。
我國的大氣汙染物,有70%來自燃料燃燒,而燃料燃燒又以鍋爐燃燒為主,其排放的有害物質主要是飛灰和SO2等。
經查閱現有技術文獻,鍋爐煙氣採用的除塵器為旋風、水膜、布袋和靜電等形式。鍋爐煙氣脫硫主要採用三條途徑一是燃燒前脫硫,選用的洗煤方法,只能洗去煤中含硫量15-30%,採用煤的氣化,脫硫效果好,但投資貴;二是燃燒脫硫,主要是爐內加鈣,具有50%脫硫效果,但增加了煙氣中的飛灰,對除塵帶來困難;三是煙氣排放時脫硫,美國聯邦動力委員會調查表明,煙氣脫硫是當前控制SO2排放的唯一實際可行技術。
煙氣脫硫一般採用化學吸收和化學吸附法,是利用SO2與不同鹼性物質的反應。80年代初,出現脈衝電脫硫技術的試驗報導,引起人們的關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組成一體的裝置。使鍋爐煙氣經淨化後,煙塵排放濃度為39.5-93.3mg/Nm3林格曼黑度低於1級。當水的PH值為6時,加負脈衝電時,脫硫效率為64%,不加電時僅有24%;加正脈衝電的脫硫率為84%。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脈衝電暈形成的活性基團。使SO2發生電化學反應可脫除煙氣中的SO2;除塵是通過靜電荷電凝並、噴射碰撞、攔截及鏡象感應等,使粉塵與水滴間建立起感應電場,在感應電場力的作用下,粉塵更易趨近於液滴表面,而被液滴所凝並去除。
下面以附
圖1、2、3、4說明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器的結構,給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
附
圖1是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器結構圖。煙氣經進風箱2,通過匯流箱4進入電場7內。電場7中放電極5,隔離間隙窄脈衝電源23,通過高壓保護筒3送入高壓脈衝電。經荷電後的煙氣進入洗滌箱體9內。通過節流器8,送至脫水器1內。煙氣脫水後,由引風機排至大氣。捕集後的泥漿,由泥漿灰鬥10,經泥漿閥11排出。進水由進水噴管6送入。
電場7的結構見附圖2。電場管(板)14鑲於電場保護管15內,通過壓固條13,由螺栓12、16固定於花板17上。
節流器8的結構見附3。洗滌箱體9的壁內,焊於導軌18,節流網22和網框導軌20由鉚釘21固定後鑲入導軌18內,以使拆卸方便。
進水及排泥漿系統見附圖4。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器24上裝於液位平衡器25,平衡水管36和泥漿水管35匯總至過濾池33內,補給水管34和回水管30經攪拌消化池33匯合後進入中和沉清池31,由水泵29,經進水管26送入進水噴管6內。27、28分別為進水管和回水管閥。過濾池33內泥漿定期清除。
本實用新型與其它類似裝置相比,除塵和脫硫效果好,實現塵、SO2同時處理;整個水系統實現閉路循環,不外排汙染水;沒有結垢、堵塞和腐蝕問題,致使設備運行正常;具有投資省、能耗低、脫硫費用低(1.44元/噸煤)和設備佔地省等特點,已在4t/h鍋爐煙氣脫硫除塵中實施,達到實用新型的目的。
權利要求1.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器(24),是脫硫和除塵組成一體,主要由進風箱(2)、電場(7)、節流器(8)、泥漿灰鬥10和脫水器1等組成,其特徵在於電場(7)採用隔離間隙窄脈衝電源(23)供電節流器(8)採用節流網(22)結構水系統採用閉路循環採用特殊措施,防止腐蝕、結垢和堵塞現象的產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是電場(7)由多個電場管(板)(14)組成,分別用壓固頭(13)等固定於花板(17)上,放電極(5)由隔離間隙窄脈電源(23)供電,電場中風速高(10-15m/s),不積塵,無需清灰裝置。脈衝供電後,電場強度比常規的高3-4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裝置,其特徵是電場管(板)(14)下端外周邊增設節流網(22),埋入水中的深度取為20-40mm,裝置阻力小,水從進水噴管(6)進入節流網(22)時,使氣泡破碎,替代噴咀,防止堵塞,氣體通過節流網(22)返上時,防止飛沫液的攜帶,減少脫水器脫水的負荷。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是脫水器(1)採用旋流板結構,脫水效果好,阻力低(392-490pa)。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是進水及排泥漿系統是閉路循環、無外排水,消除水的二次汙染。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是洗滌箱體(9)內側焊一層金屬網,經酸洗除鏽後,噴二遍防鏽底漆,襯3mm厚呋喃玻璃鋼;水循環系統管件,採用ABS工程塑料;調節水的PH值為6-8;具有良好的防腐蝕效果。
專利摘要脈衝電溼式脫硫除塵器屬於煙氣脫硫、除塵技術領域。由脈衝電暈激發產生活性基團,使煙氣中SO
文檔編號B01D53/34GK2187975SQ94213348
公開日1995年1月25日 申請日期1994年6月9日 優先權日1994年6月9日
發明者童永湘, 蔣雲峰, 洪瓊, 楊大業, 陶曉嵐, 董傳波 申請人:冶金部安全環保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