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6 23:10:01 1
專利名稱:閃光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在例如數位照相機、攝像機、帶照相機的行動電話機等中搭載的閃光
直O
背景技術:
以往,作為此類閃光裝置,已知有如下一種,其具備在長度方向兩端分別具有電極的放電管、將放電管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部件和向放電管施加觸發電壓的觸發線圈,通過在放電管的各電極間施加預定的電壓並經由反射部件向放電管施加觸發電壓,來使放電管發光(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特開平11-218807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然而,雖然在上述閃光裝置中,通過將放電管的各電極分別軟釺焊於一對電極端子來連接放電管,但是,放電管的軟釺焊是通過手工作業來進行的,因而作業性差,存在使生產性下降這樣的問題。此外,雖然也有不進行軟釺焊,而通過在互相相對的連接部間壓入放電管的電極,來連接放電管的情況,但是,在該情況下,對放電管施加電極壓入時的負荷, 有可能發生放電管的破損。本發明鑑於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於提供不需要進行放電管的軟釺焊和/ 或壓入就能夠容易地進行放電管對電極端子的連接的閃光裝置。用於解決問題的手段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閃光裝置具備在長度方向兩端分別具有電極的放電管、將放電管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部件和在放電管的各電極分別連接的一對電極端子,該閃光裝置特徵在於,在所述各電極端子設置有與放電管的電極連接的電極連接部,電極連接部形成為能夠通過與其他部件的接觸而在夾持放電管的電極的方向上移位。由此,電極端子的電極連接部通過與其他部件的接觸而在夾持放電管的電極的方向上移位,因此在將放電管的電極連接到電極端子時,不需要進行軟釺焊和/或壓入。發明的效果根據本發明,由於在將放電管的電極連接到電極端子時,不需要進行軟釺焊和/ 或壓入,所以可極容易地進行連接作業。
圖1是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的閃光裝置的主視立體圖。圖2是閃光裝置的後視立體圖。
圖3是表示閃光裝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4是表示閃光裝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5是表示閃光裝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6是表示閃光裝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7是表示閃光裝置的一部分的分解立體圖。圖8是閃光裝置的分解立體圖。圖9是表示放電管和端子的連接工序的側面剖視圖。圖10是閃光裝置的部分剖面側視圖。圖11是閃光裝置的部分剖面仰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圖1至圖11表示本發明的一個實施方式。該閃光裝置具備通過施加預定的電壓來進行放電發光的放電管1 ;將放電管1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部件2 ;與放電管1連接的一對電極端子3 ;收納放電管1的殼體4 ;覆蓋殼體4的外裝部件5 ;向放電管1輸出觸發電壓的觸發線圈6 ;與反射部件2 —體形成的觸發輸入端子7 ;和經由各電極端子3保持殼體4的保持部件8。放電管1包括封入了氙氣的公知的氙氣管,在長度方向兩端分別設置有形成陽極和陰極的一對電極la。反射部件2是通過彎曲加工導電性的金屬板而形成的,配置在放電管1的背面側。 反射部件2具有沿放電管1的背面側外周面呈凹曲面的反射面部2a,在反射面部加的兩端側設有與放電管1的外周面接觸的可彈性變形的接觸片2b。在反射部件2的背面側,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部位設置有與保持部件8接合的上下一對接合片2c,且在各接合片2c設置有接合孔2d。此外,在反射部件2的寬度方向兩側,上下各設置有一對在殼體4上固定的固定片2e。各電極端子3由導電性的金屬板製成,其一端側在殼體4上固定,其另一端在保持部件8上固定。電極端子3具有在殼體4上固定的第一固定片3a和在保持部件8上固定的第二固定片北,在第一固定片3a的前端設有與放電管1的各電極Ia連接的電極連接部 3c。電極連接部3c形成為上下一對的叉形,其上端側和下端側分別向上方和下方呈山形地彎曲。在第一固定片3a和第二固定片北之間,設有可在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可動部3d,且可動部3d形成為彎曲成S形。此外,在第二固定片北的下端設有與未圖示的基板連接的基板連接部3e。殼體4包括合成樹脂的成型品,在其前面設有貫穿到背面側的橫長的開口部如。 開口部如用於將放電管1的光向前方放射,在其內面和周緣施有光反射性的樹脂鍍層。在殼體4的兩側面設有與外裝部件5接合的凸部4b,凸部4b以在前後方向上延伸的方式形成。此外,在殼體4的兩側部設有供電極端子3的第一固定片3a壓入的槽如,槽如以使電極端子3的電極連接部3c的上端側和下端側從凸部4b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外部突出的方式開口。此外,在殼體4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部位各設有與外裝部件4 接合的突起4d,在殼體4的背面側設有供反射部件2的各固定片2e壓入的孔(未圖示)。外裝部件5包括透明的合成樹脂的成型品,其背面以插入殼體4的方式開口。在外裝部件5的前面以稍向前方突出的方式設有透鏡部5a,透鏡部fe以與殼體4的開口部如對應的方式橫長地形成。在外裝部件5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部位分別設置有與殼體4的各突起如接合的孔恥,在外裝部件5的兩側面設有後端側開放的切口 5c。此外,在外裝部件5的內側面,設有與殼體4的凸部4b接合的凹部5d,凹部5d以後端側開放的方式形成。該情況下,凹部5d在後述的組裝工序中成為與電極端子3的電極連接部3c抵接的抵接部。觸發線圈6由向與反射部件2相接的放電管1的外周面施加高電壓的公知的線圈構成,且安裝於保持部件8的背面側。觸發線圈6具有向前方延伸的板狀的輸出端子6a和從背面側向下方延伸的一對輸入端子6b,各輸入端子6b與未圖示的基板連接。此外,在觸發線圈6的寬度方向兩側設有固定於保持部件8的固定片6c,各固定片6c形成為向前方延伸。觸發輸入端子7在頂端具有與觸發線圈6的輸出端子6a連接的端子連接部7a,在端子連接部7a和反射部件2之間設有可在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可動部7b。可動部7b形成為S形彎曲,且從端子連接部7a的後端經端子連接部7a的下方向前方延伸到反射部件2。保持部件8包括合成樹脂的成型品,在其寬度方向兩側,以互相連通的方式設有供電極端子3的第二固定片北壓入的槽8a和配置電極端子3的可動部3d的縱長的孔Sb。 在保持部件8的上端側,設有配置觸發輸入端子7的可動部7b的橫長的孔8c,在孔8c的寬度方向兩側設有供觸發輸入端子7的端子連接部7a壓入的槽8d。在保持部件8的前面設有向前方突出的突出部8e,在突出部Se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寬度方向上的兩個部位設有與反射部件2的接合孔2d接合的突起8f。在保持部件8的背面設有供觸發線圈6的輸出端子6a插入的孔8g,孔8g與可動部7b用的孔8c連通。此外,在保持部件8的背面設有配置觸發線圈6的凹部他,在凹部他內的寬度方向兩側設有供觸發線圈6的固定片6c壓入的孔8i。在組裝包括以上構成的閃光裝置的情況下,首先,如圖3所示那樣將放電管1配置在反射部件2的前方,且將反射部件2的各固定片2e從後方壓入殼體4的背面側的孔(未圖示),從而將反射部件2固定於殼體4。此時,反射部件2的各接觸片2b與放電管1的外周面壓接。其次,通過如圖4所示那樣將各電極端子3的第一固定片3a從後方壓入殼體4 的各槽4c中,而將各電極端子3固定於殼體4。此時,放電管1的電極Ia配置在電極連接部3c的上側和下側之間。接著,如圖5所示那樣將殼體4從後方插入外裝部件5內,使外裝部件5的凹部5d 接合於殼體4的凸部4b。此時,如圖9(a)所示,電極端子3的電極連接部3c的上端側和下端側從凸部4b的槽如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向上方和下方突出,所以在將凸部4b插入凹部k 內時,如圖9(b)所示那樣凹部k內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與電極連接部3c的上端側和下端側抵接,電極連接部3c被壓入凸部4b內。由此,電極連接部3c的上側和下側與放電管1的電極Ia壓接,放電管1的電極Ia由電極連接部3c夾持。此外,在如上述那樣將外裝部件 5安裝在殼體4上時,殼體4的各突起4d與外裝部件5的各孔恥嵌合,外裝部件5固定在殼體4上。接著,通過如圖6及圖7所示那樣將觸發線圈6的輸出端子6a插入保持部件8 的孔8g中,並且將觸發線圈6的各固定片6c壓入保持部件8的各孔8i中,從而將觸發線圈6固定在保持部件8的背面的凹部他中。而且,通過如圖8所示那樣將電極端子3的第二固定片北壓入保持部件8的各槽 8a中,並且將觸發輸入端子7的端子連接部7a壓入保持部件8的各槽8d中,從而將各電極端子3和觸發輸入端子7固定於保持部件8。由此,殼體4經由各電極端子3和觸發輸入端子7被保持於保持部件8,並且觸發輸入端子7的端子連接部7a與觸發線圈6的輸出端子6a連接。此時,如圖10和圖11所示那樣電極端子3的可動部3d和觸發輸入端子7的可動部7b分別以在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可移位的狀態配置在保持部件8的孔 8b,8c內,因而殼體4在同一方向上移動自如地保持於保持部件8。這樣,根據本實施方式的閃光裝置,在各電極端子3設置與放電管1的電極Ia連接的電極連接部3c,使電極連接部3c通過與其他部件的接觸而在夾持放電管1的電極Ia 的方向上移位,因此在將放電管1的電極Ia連接到各電極端子3上時,不需要進行軟釺焊和/或壓入就能夠極容易地進行連接作業。該情況下,在將外裝部件5安裝在殼體4上時,外裝部件5的凹部k與各電極端子3的電極連接部3c抵接以使電極連接部3c向夾持放電管1的電極Ia的方向移位,從而可通過將外裝部件5安裝於殼體4來完成放電管1的電極Ia和電極連接部3c的連接,且可更容易且可靠地進行連接作業。此外,具備經由各電極端子3來保持殼體4的保持部件8,通過在各電極端子3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之間設置的可彈性變形的可動部3d,而將殼體4可相對於保持部件8在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移動地保持,因此組裝到例如照相機主體和/或基板等上時,可吸收殼體4和保持部件8的位置偏差,且可容易地進行組裝作業。再有,將觸發線圈6安裝在保持部件8上,並且將在從反射部件2向保持部件8側延伸的觸發輸入端子7的頂端設置的端子連接部7a與觸發線圈6連接,在觸發輸入端子7 的端子連接部7a和反射部件2之間設置可在前後方向、寬度方向和上下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可動部7b,所以可與上述同樣地吸收殼體4和保持部件8的位置偏差。該情況下,由於觸發輸入端子7與反射部件2 —體形成,所以可減少部件的數量, 並且能可靠地防止觸發輸入端子7和反射部件2之間的導通不良。
附圖標記說明
1放電管 3電極端子 4殼體 6觸發線圈 8保持部件
Ia電極2反射部件
3c電極連接部3d可動部
5外裝部件k凹部
7觸發輸入端子7b可動部
權利要求
1.一種閃光裝置,具備在長度方向兩端分別具有電極的放電管、將放電管的光向前方反射的反射部件和分別連接於放電管的各電極的一對電極端子,該閃光裝置的特徵在於在所述各電極端子設置有連接於放電管的電極的電極連接部, 電極連接部形成為能夠通過與其他部件的接觸而在夾持放電管的電極的方向上移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閃光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殼體,其固定有所述各電極端子的一端側,並配置放電管和各電極端子的電極連接部;和外裝部件,其安裝於殼體,該閃光裝置構成為當將外裝部件安裝於殼體時,設置於外裝部件的抵接部與各電極端子的電極連接部抵接以使電極連接部在夾持放電管的電極的方向上移位。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閃光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保持部件,該保持部件固定有所述各電極端子的另一端側,且經由各電極端子保持殼體,在各電極端子的一端側和另一端側之間設置有能夠在預定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可動部。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閃光裝置,其特徵在於具備觸發線圈,其安裝於所述保持部件,且對放電管施加觸發電壓;和觸發輸入端子,其頂端側連接於保持部件的觸發線圈,且從與放電管接觸的反射部件向保持部件側延伸,在觸發輸入端子的頂端側和反射部件之間設置有能夠在預定方向上彈性變形的可動部。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閃光裝置,其特徵在於 所述觸發輸入端子與反射部件一體形成。
全文摘要
(課題)提供不需要進行放電管的軟釺焊和/或壓入就能夠容易地進行放電管對電極端子的連接的閃光裝置。(技術方案)在各電極端子3設置有與放電管1的電極1a連接的電極連接部3c,當將外裝部件5安裝於殼體4時,外裝部件5的凹部5e與各電極端子3的電極連接部3c抵接以使電極連接部3c在夾持放電管1的電極1a的方向上移位,所以能夠通過將外裝部件5安裝於殼體4來完成放電管1的電極1a和電極連接部3c的連接,且不需要進行軟釺焊和/或壓入就能夠極為容易地進行連接作業。
文檔編號G03B15/03GK102203667SQ20098014211
公開日2011年9月28日 申請日期2009年7月6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3日
發明者小林弘明 申請人:意力速電子工業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