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子愷吃的什麼芋頭(豐子愷與一道客家菜)
2023-05-01 04:36:22
豐子愷(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是我國著名的漫畫家、散文家、美術教育家、音樂教育家、翻譯家,中國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石門鎮人。
豐子愷主要作品有《緣緣堂隨筆》、畫集《子愷漫畫》等。師從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畫法創作漫畫以及散文而著名。1926年9月30日,豐子愷漫畫結集面世。
山水神奇的贛州,是客家風味美食的天堂,其中一道「魚頭魚尾羹」曾經讓漫畫大師豐子愷讚不絕口。
1961年的一天,63歲的豐子愷隨上海市政協赴江西革命根據地參觀團來到贛州。豐子愷信仰佛教,是素食主義者,雖然堅持得不算嚴格,偶爾也會吃點大閘蟹和魚,但畢竟從小就不吃肉,因此經常謝絕在贛州期間的各種宴會,用餐時也只選擇素菜。
然而,當「魚頭魚尾羹」端上桌時,豐子愷大為驚奇,他喜愛這菜名的內蘊:「有頭有尾,貫徹到底。」
這是一道淡黃色的羹,兩邊露出一個魚頭和一個魚尾。從表面上看,碗裡盛著一條魚,食客自然認為魚身肯定淹沒在羹中。而實際上,中間並沒有真的魚身,廚師巧妙地用魚肉和蛋清拌和後做成魚身,味道非常鮮美。將羹吃到碗底時,可以看到一根長長的魚骨,兩端便是僅用來裝飾而不吃的魚頭和魚尾。可見,客家菜廚師在設計這道菜的時候,可謂煞費苦心,他以「有魚」隱喻為「吉慶有餘」,以魚頭魚尾表示做任何事情都要善始善終。
品嘗了這道造型奇巧、鮮嫩可口的佳餚後,豐子愷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他揮筆寫下一首意味深長的詩:「贛州有名菜,魚頭魚尾羹。我愛此佳餚,教育意義深。有頭必有尾,有葉必有根。有始必有終,堅決不變心。革命須到底,有志事竟成。我愛此意義,多吃一瓢羹。」
豐子愷點讚「魚頭魚尾羹」,也因為此菜與恩師李叔同「凡事認真」的人格精神相契合。李叔同對於每一件事,不做則罷,要做就非做得徹底不可,因此做一樣就像一樣,從而成就了自我。回到上海後,豐子愷又為「魚頭魚尾羹」作了一幅漫畫,上題「有頭有尾,有始有終,有志者事竟成。」他感到意猶未盡,再寫了一篇標題為《有頭有尾——參觀江西革命根據地隨筆》的文章,發表在《人民文學》雜誌上。(陳衛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