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家摸手指(壽光摸仙家的一定要看)
2023-09-23 11:22:33 2
現在
不少市民紛紛在晚上
到草叢中、樹底下摸知了龜
由於夏季高溫溼熱,草叢中毒蟲較多
一些市民在摸知了龜時被毒蟲咬傷
嚴重者出現了腫痛
▼◆ 市民講述 小腿出現紅腫,只好請假養傷▼
10日上午,記者來到奎文區金鼎華府小區居民石先生家中時,他正在給被咬傷的小腿抹藥膏。雖然已經過去了5天,他的左小腿仍然有紅痘和腐爛的疙瘩。為了養好小腿,他已經請假三天了。「腿部瘙癢難忍,前天還出膿了,醫生說裡面的毒氣較大,最好不要活動。」石先生無奈地說。
提起這件事,石先生說都怪自己嘴饞。原來,他愛吃油炸知了龜。7月6日晚上,他和妻子一起帶著手電筒到白浪河景觀帶樹底下和草叢裡尋找知了龜,當時他感覺有隻蟲子落在腿上,下意識一手將其拍死了。
當天晚上,石先生摸了三隻知了龜,但回家後他就感覺左小腿特別癢並出現了一些紅點。「到了第二天早上,腿肚子全都紅腫了。」石先生說,他趕緊用鹽水清洗,但是並沒有起作用,而且腿還有點疼痛。
看著紅腫的區域越來越大,石先生只好到醫院就醫。「醫生查看後說,我的小腿被一種毒蟲體內的毒液感染了。」石先生說。
市中醫院皮膚科醫生魏淑相表示,市民一旦發現被隱翅蟲叮咬,不要立即拍打,而是將其趕走。隱翅蟲身上帶有毒素,一旦拍打,毒素就會滲到人的皮膚上,引發皮炎等。
另外,蚊子在所有昆蟲裡危害較大,除咬人外,還傳播80餘種疾病,比如瘧疾、乙腦等。雖然在生活中,被蚊子叮咬的情況比較常見,但是不容小覷,市民最好不要晚上到草叢、樹底下走。
當受到毒蟲傷害時,知道如何正確處理是非常必要的。下面這一份最全的「夏季毒蟲咬傷急救手冊」請收下。
1蚊子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每個人都遭受過蚊子的叮咬 。蚊子在叮咬時會分泌唾液,留下的傷口紅腫、癢、痛十分難受,甚至還會傳染登革熱、瘧疾、腦炎等。
應對方法: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在傷口處塗抹鹼性的肥皂水,或者用鹽水塗抹衝洗傷口來軟化紅腫緩解癢痛。
2蟎蟲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蟎蟲叮咬人體後,釋放抗原或毒素會引起炎症反應。皮損為圓形紅色斑疹、丘疹或丘皰疹,米粒至黃豆大小不等,丘疹中心可見到針尖大小的疹點,少數可為大小不等的風團,頂端可有小皰,常伴有抓痕、血痂,有的因繼發感染而出現膿皰。蟎蟲皮炎大多發生於成年人,多見於溫暖潮溼的夏秋季。
應對方法:
治療可內服抗組胺藥及外搽解毒搽劑,有繼發感染時,可適當使用抗生素。平時注意居室內空氣流通,保持乾燥,日曬草蓆、被褥,避免和貓狗等寵物親密接觸。
3蜜蜂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夏季適合戶外活動,加之暑假來臨,不少家長喜歡帶著孩子到戶外遊玩。一不小心,就可能遇到蜜蜂的侵擾,被它蟄傷。
應對方法:
一旦被蜜蜂蟄傷,應用針尖或鑷子挑出蜂針,注意必須無菌操作。將傷口四周皮膚捏起,使傷口暴露,然後擠出或用嘴吸出蜂毒。因蜂毒呈酸性,可用肥皂水、小蘇打或淡氨水等鹼性溶液擦洗傷口,局部塗解毒搽劑或糖皮質激素外用。傷口腫脹時可冷敷,亦可用蛇藥片研碎後,用冷開水調成糊狀外敷。
4隱翅蟲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黑色蟻狀,晝伏夜出,多見於夏秋季。蟲爬到人體表面並不放出毒汁,但體內毒汁呈強酸性,PH 值為 1~2。如果蟲體被拍擊或壓碎時,其體內的毒素沾到皮膚上,會引起毒性皮炎,皮損為條狀、片狀水腫性紅斑,其上有密集丘疹、水皰及小膿皰,附近淋巴結常腫大。損害以面部多見,其次為頸、四肢及軀幹,而引起皮膚損害。
應對方法:
治療多為對症處理,內服抗組胺藥,外搽解毒搽劑或糖皮質激素外用,有繼發感染者用抗感染藥。避免接觸,如遇蟲落在皮膚上,不要在皮膚上拍死或壓死它。夜間應關好紗窗,睡眠時放下紋帳,以免毒蟲進入。
5蜱蟲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每年4到10月都是蜱蟲的活躍期,在樹林中晨練、戶外遊玩時都要加以注意。蜱蟲身上攜帶的病原容易引起疾病。它會將自己的頭埋在人體的皮膚內吸血,同時分泌有害物質。若不及時取出,輕者引發皮膚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應對方法:
一但發現身上有蜱蟲,千萬不要硬拽,因為蜱蟲嘴上的倒刺可能深入體內。可以用酒精塗抹蜱蟲,然後用鑷子取出,千萬不要用手觸摸,如發生高燒等症狀,應該儘快就醫。蜱蟲咬傷後,可能會有一到兩周的潛伏期,所以在這段時間裡仍需進一步觀察治療。
6螞蟻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螞蟻雖小,但一般人被叮咬後會很快出現癢感、紅腫,嚴重者因痛癢劇烈、難以忍耐而不停搔抓,也可在全身多處出現大小不等的類蕁麻疹樣的皰疹,被叮咬處多為手指、前臂、足趾、足背,仔細觀察可在這些突起的皰疹上發現針尖大小的出血點,個別可見局部漫腫及小膿皰。
應對方法:
清洗局部後可用解毒搽劑外治或糖皮質激素外用。內服藥可用抗組胺藥,對因抓搔而個別腫脹嚴重及繼發感染者,可適當考慮用抗生素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效果比較好。
7蜈蚣
常見指數:★
殺傷指數:★★★★
被蜈蚣咬傷,其傷口是一對小孔,毒液流入傷口,局部表現為疼痛、瘙癢,全身表現為頭痛、發熱、噁心嘔吐、抽搐及昏迷等。若被大蜈蚣咬傷,甚至會造成局部組織壞死,引起發熱、昏迷等全身症狀。
應對方法:
首先立即用肥皂水、石灰水、小蘇打水等鹼性液體衝洗傷口,以中和蜈蚣的酸性毒液。然後衝洗後包紮,切勿用碘酒或消毒水塗抹傷口,並立即送醫救治。
8毒蛇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被毒蛇咬傷後一般在局部留有牙痕、疼痛和腫脹,還可見出血及淋巴結腫大,其全身性症狀因蛇毒性質而不同。急救原則是及早防止毒素擴散和吸收,儘可能地減少局部損害。
應對方法:
蛇毒在3-5分鐘即被吸收,故急救越早越好。
1、綁紮傷肢,在咬傷肢體近側約5-10釐米處用止血帶或橡膠帶等綁紮,以阻止靜脈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後用手擠壓傷口周圍或口吸(口腔黏膜破潰者忌吸),將毒液排出體外。
2、衝洗傷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圍皮膚,再用生理鹽水、0.1%高錳酸鉀或淨水反覆衝洗傷。
3、局部降溫,先將傷肢浸於4-7攝氏度的冷水中3-4小時,然後改用冰袋,可減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然後立即送醫!
9螞蟥
常見指數:★殺傷指數:★★
螞蟥又稱水蛭,一般棲於淺水中,但在亞熱帶的叢林地帶,還有旱螞蟥成群棲於樹枝和草上。螞蟥致傷是以吸盤吸附於暴露在外的人體皮膚上,並逐漸深入皮內吸血。被叮咬部位常發生水腫性丘疹,不痛。
應對方法:
發現螞蟥吸附於皮膚上時不要驚慌,切不可強拉,否則螞蟥吸盤將斷入皮內引起感染。可用手掌或鞋底用力拍擊,經過劇烈的震打以後,螞蟥的吸盤和顎片會自然放開,或用食醋、鹽水、煙油塗擦叮咬處,螞蟥就會放鬆吸盤而脫落。
來源:濰坊大眾網(weifangdz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