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體輔助成型注塑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7:03:36 1

本實用新型具體涉及一種氣體輔助成型注塑模具。
背景技術:
塑模中的氣輔成型,通常是指氮氣輔助成型。主要針對肉厚不均,較大型與結構複雜的產品而採用的成型方式,能節約材料,避免肉厚不均造成的縮水,缺料等現象。氣體輔助注塑成型是通過把高壓氣體引入到製件的厚壁部位,在注塑件內部產生中空截面,完全充填過程、實現氣體保壓、消除製品縮痕的一項新穎的塑料成型技術。傳統注塑工藝不能將厚壁和薄壁結合在一起成型,而且製件殘餘應力大,易翹曲變形,表面時有縮痕。新發展的氣輔技術通過把厚壁的內部掏空,成功地生產出厚壁、偏壁製品,而且製品外觀表面性質優異,內應力低。輕質高強。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解決上述不足,提供一種氣體輔助成型注塑模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氣體輔助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定模連接動模,定模包括面板、水口板和A板,面板設置在最上部,水口板設置在面板下部,A板設置在水口板的下部,動模包括B板、方鐵、底板、油缸和滑塊鑲針導向塊,底板設置在最下部,2塊方鐵設置在底板兩側的上部,2塊方鐵中部為中空結構,B板設置在方鐵上部,滑塊鑲針導向塊設置在B板的前端,油缸連接在B板的前部。
中空結構內設置有頂針面板和頂針底板,頂針底板設置在底板上部,頂針面板設置在頂針底板上部。
B板上中下部設置有氣閥。
B板與油缸連接處設置有滑塊。
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的效果:
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使用方便,通過氣體輔助成型,可以使得原本實心厚膠的輪子做成中空,減少了產品的重量,避免厚膠產生的縮水,降低內在的應力,縮短了注塑成型的周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硬膠產品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軟膠產品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定模結構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動模結構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氣閥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定模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動模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動模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3和圖4所示,一種氣體輔助成型注塑模具,包括定模和動模,定模連接動模,定模包括面板1、水口板2和A板3,面板1設置在最上部,水口板2設置在面板1下部,A板3設置在水口板2的下部,動模包括B板4、方鐵5、底板8、油缸9和滑塊鑲針導向塊10,底板8設置在最下部,2塊方鐵5設置在底板8兩側的上部,2塊方鐵5中部為中空結構,B板4設置在方鐵5上部,滑塊鑲針導向塊10設置在B板4的前端,油缸9連接在B板4的前部。
中空結構內設置有頂針面板6和頂針底板7,頂針底板7設置在底板8上部,頂針面板6設置在頂針底板7上部。
B板4上中下部設置有氣閥11。
B板4與油缸9連接處設置有滑塊12。
工作過程:氣閥裝置安裝在B板上(膠位原身留),對著氣閥的另一邊需要增加排渣鑲針,鑲針固定在滑塊上。氣閥中氮氣的射入時間大約在塑膠注塑到型腔的95%--98%左右開始衝入氮氣,當氣閥開始往產品衝入氮氣的時候,用以排渣的滑塊通過油缸同時拉動後退,多餘的膠料就會通過滑塊鑲針槽進入到旁邊的排渣坑,通常排渣坑的大小等於需要排膠量的兩倍左右。渣料排放完畢之後氮氣繼續保壓,擬消除產品上的縮痕。待補壓完畢之後,產品連同渣包一起頂出。後輪硬膠產品成型完畢,去掉渣包,把氣閥位置缺口填上之後,產品再放到另外一套模具上面進行二次包膠注塑。成型後的產品就是童車後輪的整體。
B板上有滑塊,滑塊用油缸驅動,滑塊鑲針導向塊。B板膠位上的氣閥,當型腔注塑量達到95%-98%左右,氣閥開始向產品注入氮氣,同時滑塊通過油缸9的動作退出一定行程,在氣體壓力的作用下,多餘的材料就會通過滑塊的鑲針槽排出引到旁邊的排渣槽。排渣完成後氣閥會給予產品繼續補壓,擬消除產品上的縮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