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轉速動態扭矩傳感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3:27: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機測試領域,特別是一種高轉速動態扭矩傳感裝置。
背景技術:
在電機測試實驗中,動態扭矩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參數。而對於高轉速電機,由於轉速範圍寬,因此對扭矩傳感器在動態性能、精度、適應轉速範圍方面有比較高的要求。由於常用的動態扭矩傳感器適應轉速低,而且在軸的連接方式,動平衡方面都不能適應高轉速工作,所以高轉速電機常用的測試方案是通過齒輪減速,將電機轉速由高速降為低速,使用普通動態扭矩傳感器獲得減速器後扭矩值,然後通過經驗補償,推算出電機的實際扭矩,這種方法獲得的扭矩值一般偏差比較大,而且一致性不高,很難作為電機性能評估使用。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高轉速動態扭矩傳感裝置,其通過重新設計軸夾具,調整內部布局,增加平衡調整部件,取消軸承等措施,使傳感器運轉部分的動平衡,裝配同心度達到最佳,可以與電機軸連接直接進行測量。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高轉速動態扭矩傳感裝置,包括扭矩應變軸、檢測電路板、外殼套筒、兩組軸夾頭、夾頭螺帽、變壓器,扭矩應變軸的兩端分別軸向開設有夾頭鎖緊錐孔,兩端的端部外側設有外螺紋,變壓器包括變壓器初級、變壓器次級,所述外殼套筒套設於扭矩應變軸外,其一端與扭矩應變軸的一側軸端連接,所述變壓器次級固定安裝於扭矩應變軸另一端的端部,所述變壓器初級軸向或徑向設置於變壓器次級外,所述兩組軸夾頭分別設置於扭矩應變軸兩端的夾頭鎖緊錐孔內,且分別通過夾頭螺帽與扭矩應變軸兩端的外螺紋旋接從而分別將軸夾頭鎖定連接於夾頭鎖緊錐孔內,所述檢測電路板連接於外殼套筒內與扭矩應變軸之間的容納間隙內。
對於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化,外殼套筒或扭矩應變軸徑向外側連接有平衡環。
對於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化,外殼套筒內與扭矩應變軸之間間隙內連接有若干對稱安裝的檢測電路板,各檢測電路板上的電子原件均焊接在靠近扭矩應變軸一側的向心方向。
對於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優化,變壓器初級與變壓器次級連接之間留有間隙。
本實用新型與背景技術相比,具有結構合理,製作方便;扭矩應變軸為在合適位置貼裝了應變片的金屬軸,可以測量兩端的扭矩差,在其前後錐孔內安裝有與之配合的軸夾頭,通過夾頭螺帽鎖緊,可與電機軸或負載軸進行可靠連接;高強度塑料外殼與扭矩應變軸通過螺紋連接,檢測電路板安裝在外殼內部,另外有一金屬平衡環安裝在塑料外殼外部。檢測電路板為多塊對稱安裝,使重心保持在軸心附近,檢測電路板上的原件均焊接在向心方向,避免被離心力甩出;檢測電路板的供電由一對的變壓器提供,其中變壓器初級為靜止安裝,變壓器次級安裝於扭矩應變軸上一起旋轉,變壓器初級和次級間留有一定間隙;動態扭矩傳感器的動平衡主要由各部件尺寸軸對稱來保證,由平衡環不同位置去重來進行微調,達到在高速下也能可靠運行的目的。
附圖說明
圖1是高轉速動態扭矩傳感裝置的剖面連接示意圖。
圖2是高轉速動態扭矩傳感裝置的立體連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一種高轉速動態扭矩傳感裝置,包括扭矩應變軸1、檢測電路板7、外殼套筒2、兩組軸夾頭5、夾頭螺帽4、變壓器,扭矩應變軸1 的兩端分別軸向開設有夾頭鎖緊錐孔11,兩端的端部外側設有外螺紋12,變壓器包括變壓器初級31、變壓器次級32,所述外殼套筒2套設於扭矩應變軸1外,其一端與扭矩應變軸1的一側軸端連接,所述變壓器次級32固定安裝於扭矩應變軸1另一端的端部,所述變壓器初級31軸向或徑向設置於變壓器次級32外,所述兩組軸夾頭5分別設置於扭矩應變軸1兩端的夾頭鎖緊錐孔11內,且分別通過夾頭螺帽4與扭矩應變軸1兩端的外螺紋12旋接從而分別將軸夾頭5鎖定連接於夾頭鎖緊錐孔11內,所述檢測電路板7連接於外殼套筒2內與扭矩應變軸1之間的容納間隙13內。外殼套筒2或扭矩應變軸1徑向外側連接有平衡環 6。外殼套筒2內與扭矩應變軸1之間間隙內連接有若干對稱安裝的檢測電路板 7,各檢測電路板7上的電子原件71均焊接在靠近扭矩應變軸1一側的向心方向。變壓器初級31與變壓器次級32連接之間留有間隙。扭矩應變軸1為空心軸或帶減輕孔的軸。
需要理解到的是:本實施例雖然對本實用新型作了比較詳細的說明,但是這些說明,只是對本實用新型的簡單說明,而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實用新型實質精神內的發明創造,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