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防潮塗料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8:02:06 2
一種防潮塗料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潮塗料及其生產和使用方法;一方面解決現有防潮塗料於特定條件下在多孔性易吸潮材料上吸潮率較高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COC樹脂在金屬材質上附著力差的問題。本發明通過使用COC樹脂做面漆使得塗料的防潮性能非常優異,通過使用自製丙烯酸樹脂做底漆可以使得COC樹脂很好的粘附在底材上,金屬材質上附著力可達一級。
【專利說明】一種防潮塗料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塗料【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防潮塗料。
【背景技術】
[0002]防潮塗料主要用於易吸潮的材料,如:紙張、石塊、磚塊、水泥、陶瓷、二氧化矽增強石英纖維複合材料等,目的在於消除材料在低溼長時間放置或高溼環境下因為吸潮而造成的負面影響。目前,市場上主要的防潮塗料有聚氨酯體系、丙烯酸樹脂體系及有機無機複合防潮塗料等。
[0003]環烯烴共聚物(COC)是由環戊二烯、降冰片烯等環烯烴與乙烯、丙烯或其他烯烴共聚得到的共聚物,是一類非常重要的熱塑性工程塑料材料,具有很好的透明度、非常低的介電常數、很好的防潮性能、優良的熱穩定性和耐化學侵蝕性,用於製造各種光學鏡頭和一些電子及電器部件。COC樹脂具有極低的介電常數和很好的防潮性能(幾乎不透水汽),但是它在金屬材質上基本沒有附著力,而且未見有將COC樹脂用於防潮塗料的相關報導。
[0004]市場上的防潮塗料都只能達到一般的防潮要求,對於更高的防潮需求卻根本無法達到;如;二氧化矽增強的石英纖維等複合材料常用於電子系統中,其防潮性能不僅要求在溫度40~65°C、溼度95%、時間10~20天的條件下吸潮率在0.5%以下,而且還要求塗料具有很低的介電常數。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潮塗料及其生產和使用方法;一方面解決現有防潮塗料於特定條件下在多孔性易吸潮材料上吸潮率較高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COC樹脂在金屬材質上附著力差的問題。
【發明內容】
[0006]該塗料使用COC樹脂清漆作為面漆
[0007]面漆組成如下:
[0008]組分質量百分數(%)
[0009]COC 樹脂 3.0 ~30.0
[0010]溶劑70.0 ~97.0
[0011]所述的COC樹脂是市售的環烯烴共聚物,由環戊二烯、降冰片烯等環烯烴與乙烯、丙烯或其他烯烴採用加成聚合法製備而成,樹脂的玻璃化溫度從50°C至120°C均可使用,該樹脂在塗料中的作用是防止水汽透過。
[0012]所述溶劑是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甲苯和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種。
[0013]該塗料使用丙烯酸樹脂清漆作為底漆
[0014]所述的丙烯酸樹脂為自製丙烯酸樹脂,該樹脂在塗料中的作用是提高面漆與底材之間的附著力。
[0015]該丙烯酸樹脂的生產配方如下:
[0016]
【權利要求】
1.權利要求1要求保護一種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包括面漆和底漆,COC樹脂面漆組成如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COC樹脂是由環戊二烯、降冰片烯與乙烯、丙烯採用加成聚合法製備而成,樹脂的玻璃化溫度為50°C至120°C。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面漆溶劑為環己烷、甲基環己烷、甲苯和二甲苯中的至少一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單體A是甲基丙烯酸異辛酯、丙烯酸丁酯和甲基丙烯酸丁酯中的至少一種。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單體B是甲基丙烯酸異冰片酯和甲基丙烯酸環己酯中的至少一種。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單體C是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羥乙酯和丙烯酸羥丙酯中的至少一種。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引發劑是過氧化二苯甲醯、偶氮二異丁腈和過氧化二叔丁基中的任意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其特徵在於,底漆溶劑是二甲苯。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酸樹脂底漆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先將30wt%的單體、30wt%溶劑和20wt%的引發劑投入到三口燒瓶中打底,並開動攪拌,加熱升溫;至溫度達到80°C時保溫反應,待體系粘度不小於60秒後(塗-4杯,25攝氏度),保持反應溫度在80~85°C之間,並開始滴加剩餘單體和60wt%溶劑及70wt%引發劑,2~3小時滴完;滴完後,於80~85°C保溫反應30分鐘;然後補加剩餘的10wt%引發劑和10wt%溶劑,20~30分鐘滴完,滴完後於80~85 °C保溫反應2小時,再升溫至90~95 °C,保溫反應2小時後降溫出料。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潮塗料的使用方法,其特徵在於,a底材為金屬材質時先將要塗覆的金屬材料表面進行除油、除塵處理,再將丙烯酸樹脂底漆用二甲苯調節至噴塗粘度後噴塗於基材上,厚度控制在20~30微米;待底漆裡的溶劑揮發完全後,再將面漆用二甲苯調節至噴塗粘度,噴塗於底漆上,厚度控制在20~30微米; b底材為多孔性非金屬材質時先將要塗覆的多孔性非金屬材料表面用乾燥的壓縮氣體吹掃乾淨,再將丙烯酸樹脂底漆用二甲苯調節至較稀粘度噴塗於基材上,噴塗兩道,每道間隔30~40分鐘,每道厚度 控制在10~15微米;待底漆裡的溶劑揮發完全後,再將面漆用二甲苯調至噴塗粘度,噴塗於底漆上,厚度控制在20~30微米。當材料有特殊要求而不能塗覆底漆時,先將要塗覆的多孔性非金屬材料表面用乾燥的壓縮氣體吹掃乾淨,再將較稀粘度的面漆噴塗於基材上,噴塗兩道,每道間隔40~60分鐘,每道厚度控制在10~15微米。
【文檔編號】C09D145/00GK103725143SQ201310685504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3日
【發明者】田永豐, 張新岐, 李建飛, 王波, 楊茂林 申請人:中昊北方塗料工業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