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節能炒爐的預混爐頭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10:40:29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爐頭,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用於節能炒爐的預混爐頭。
背景技術:
現檢索到一篇公開號為CN204829909U的中國專利文件,其專利名稱為一種炒爐爐頭,其方案中記載,燃氣首先經進氣室進入鼓形殼體的下部腔室,然後由布氣板上的進氣孔均勻進入鼓形殼體的上部環空內與空氣進行第一次預混合,最後由灶芯側壁上交錯分布的窄條狀出氣孔均勻逸出並與空氣進行第二次預混合,在灶芯內進行充分燃燒。
但是,由於空氣與燃氣在進入爐頭內,但是兩股氣流的由於來源不同,一股來自空氣,另一股來自燃氣管,兩個氣流在進入爐頭中時單獨流動,兩者的混合併不充分,燃氣在燃燒能量有所損耗。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節能炒爐的預混爐頭,利用一次進氣時空氣與燃氣的充分混合,使得燃氣燃燒更為充分,燃燒效率更高。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用於節能炒爐的預混爐頭,包括內部設有腔體的殼體,殼體下端開設有進氣孔,殼體上端開設有出氣孔,殼體內部設有隔擋進氣孔且疊合設置的第一布氣塊與第二布氣塊;
第一布氣塊與第二布氣塊分別開設有第一混氣孔與第二混氣孔,第一混氣孔與第二混氣孔交錯布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在進氣孔進入一次空氣與燃氣,兩股氣流經過第一布氣塊的碰撞實現氣流初步混合,然後由第一混氣孔進流向第二布氣塊,第二布氣塊的二次隔擋使得氣流錯亂流動而進一步的混合,然後通過第二混氣孔流向出氣孔;
第一混氣孔與第二混氣孔交錯使得,混合氣流流向第二布氣塊時難以直接從第二混氣孔流出,增加了混合氣流的混合充分度,從而燃燒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節能性能。
較佳的,第一布氣塊置於第二布氣塊與進氣孔之間,所述第一混氣孔與第二混氣孔為圓形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圓形孔邊沿光順,便於混合氣體的流動;圓形孔減少了孔邊沿的應力集中,兩個布氣塊結構強度更高,在布氣塊厚度較小時,布氣塊難以被混合氣流衝壓至形變。
較佳的,所述殼體上端向下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出氣孔置於凹槽側壁。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混合氣流在然後產生的熱能被凹槽包圍,熱能緩緩由凹槽的槽口吐出,槽口位置放置有鍋具,該設計延長了氣體燃燒後熱能的延遲時間,對鍋具熱能輸送更加穩定,對熱能利用率更高,具有減少了熱能的快速流失,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
較佳的,所述出氣孔設有環形疊加的分隔平片與分隔波浪片。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平片與波浪片之形成異形的出氣通道,波浪形將會形成曲面的出氣通道,便於混合氣的流通,使得混合氣與空氣快速的進行二次接觸,燃氣燃燒更為充分,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
較佳的,所述凹槽為圓筒狀,凹槽的邊沿設有弧形板,弧形板包括朝向凹槽內部的外圓角以置於腔體內的內圓角。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混合器產生的熱氣流較多,部分氣流沿凹槽的槽口流出,部分氣流由於氣壓被擠壓在凹槽的底部形成底部氣流,底部的氣流將沿著外圓角的流道環形流動,形成窩形且向上流動的熱氣流,顯然底部氣流沿著凹槽的側壁流出,使得熱氣流穩定向凹槽口的鍋具流動,減少了底部熱氣流的流失,具有良好的節能效果。
較佳的,凹槽與殼體之間形成環形的出氣腔,所述內圓角置於出氣腔的內圈且圍繞出氣腔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內圓角具有良好的導流效果,腔體內部的混合器在碰撞內圓角後流向出氣腔,加速了混合氣體朝出氣腔流動,具有朝出氣孔集氣的效果,減少了混合氣在腔體內的滯留量,燃氣燃燒更為充分。
較佳的,所述凹槽的槽底朝腔體內部凸起形成錐形面,錐形面置於出氣腔的內圈且圍繞出氣腔設置。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錐形面具有良好的導流性能,且內凸具有減少腔體內部空間的效果,進一步壓縮了腔體內部空間,減少了混合氣在腔體內的滯留量,燃氣燃燒更為充分。
較佳的,所述進氣孔的端部設有用於連接的螺紋端。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螺紋端用於連接與燃氣管道與空氣管道,螺紋連接的密封性與連接牢固性更高。
較佳的,所述第二布氣塊與錐形面之間設有第三布氣塊,第三布氣塊的圓周方向開設有第三混氣孔,第三布氣塊的中心密封,所述第三混氣孔成環狀且朝向出氣腔。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第三布氣塊具有良好的集氣效果,混合氣體朝出氣腔流動併集中。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實施例縱剖後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是實施例中凹槽縱剖後的主視圖,其顯示分隔平片與分隔波浪片的連接關係示意圖。
圖中:
1、殼體;11、腔體;12、進氣孔;13、出氣孔;14、螺紋端;15、出氣腔;
21、第一布氣塊;22、第二布氣塊;23、第三布氣塊;211、第一混氣孔;221、第二混氣孔;231、第三混氣孔;
31、凹槽;32、外圓角;33、內圓角;34、分隔平片;35、分隔波浪片;36、錐形面。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
實施例,一種用於節能炒爐的預混爐頭,如圖1、圖2與圖3所示,殼體1為鼓形,其內部鏤空形成腔體11,腔體11用於流動空氣與燃氣。
殼體1的下端凸起形成圓形筒,圓形筒與腔體11連通,圓筒外壁設有外螺紋形成螺紋端14;殼體1的上端向下凹陷形成凹槽31,凹槽31的槽壁與殼體1的外壁形成出氣腔15,出氣腔15為腔體11的一部分;而凹槽31的側壁打通形成出氣孔13,燃氣由出氣孔13進入到凹槽31內部實現燃燒。
凹槽31的出氣孔13內設有環形的分隔平片34與分隔波浪片35,分隔平片34與分隔波浪片35依次上下交錯疊加設置;分隔平片34與分隔波浪片35之間形成出氣通道;分隔波浪片35形成曲面,曲面便於氣體的流動,而分隔波浪片35通過電焊的方式固定在分隔平片34上;分隔平片34的起到過渡板的作用,用於作為上下兩個分隔波浪片35的固定。分隔平片34與分隔波浪片35通過螺釘固定在殼體1上。
凹槽31的底部邊為圓環形的弧形板,弧形板的內外兩側均設有圓角,分別為朝向凹槽31內部的外圓角32以及為朝向腔體11的外圓角32;內圓角33置於出氣腔15的內圈且圍繞出氣腔15設置,內圓角33具有良好的導流效果,腔體11內部的混合器在碰撞內圓角33後流向出氣腔15,加速了混合氣體朝出氣腔15流動,具有朝出氣孔13集氣的效果,減少了混合氣在腔體11內的滯留量,燃氣燃燒更為充分。
凹槽31的槽底朝腔體11內部凸起形成錐形面36,錐形面36置於出氣腔15的內圈且圍繞出氣腔15設置。氣體由下方向上流動,在遇到錐形面36後,被錐形面36分流至出氣腔15,故具有良好的導流性能,且內凸具有減少腔體11內部空間的效果,進一步壓縮了腔體11內部空間,減少了混合氣在腔體11內的滯留量,燃氣燃燒更為充分。
而在的錐形面36與出氣端之間設有第一布氣塊21、第二布氣塊22與第三布氣塊23,第一布氣塊21、第二布氣塊22與第三布氣塊23由下至上依次平行設置,將腔體11分為四個腔室。
其中第一布氣塊21、第二布氣塊22分別開設有圓形的第一混氣孔211與第二混氣孔221,第一混氣孔211與第二混氣孔221上下交錯布置,通過第一混氣孔211的氣流將會碰撞到第二布氣塊22,然後改變流動方向,從而由第二混氣孔221的流向第三布氣塊23,第一混氣孔211與第二混氣孔221交錯使得,混合氣流流向第二布氣塊22時難以直接從第二混氣孔221流出,增加了混合氣流的混合充分度,從而燃燒效率更高,具有良好的節能性能。
第一混氣孔211密布在第一布氣塊21上。
第二混氣孔221密布在第二布氣塊22上。
第三布氣塊23開設有圓形的第三混氣孔231,第三混氣孔231圍繞成圓環狀且正對於上方出氣腔15。第三布氣塊23中間密封,使得混合氣體往邊沿流動。
原理,空氣與燃氣通過進氣孔12依次經過第一混氣孔211、第二混氣孔221、第三混氣孔231進入到出氣孔13位置,在該過程中由於空氣與燃氣與第一布氣塊21、第二布氣塊22、第三布氣塊23均發生碰撞而改變氣流流動方向,使得空氣與燃氣燃燒的更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