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採關於人生的三個階段(尼採人能改變處境)
2023-05-01 13:37:08 1
尼採:人能改變處境,卻改變不了自己,一個人的本性始終不變
尼採
尼採是德國思想家、哲學家、作家、作曲家、文化評論家,其提出的「超人哲學」「強人哲學」「錘子哲學」深受叔本華的影響,尼採將叔本華稱之為「我的偉大哲學老師」,在其哲學著作中大量引用叔本華的觀點,或讚賞,或批評,或作為引子。
叔本華
尼採的哲學著作主要有《我的哲學老師叔本華》《權力意志》《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等,其哲學的範疇包含人類社會乃至自然界的各領域各方面,可謂包羅萬象、引領萬千。
尼採哲學對後世哲學的影響很大,尤其是對存在主義哲學和懷疑論的影響特別深遠。對我國的魯迅、李大釗、郭沫若、聞一多、茅盾、冰心、林語堂、陳銓、高長虹等產生巨大影響,魯迅則被稱之為「中國的尼採」。由此可見,尼採對中國在內的整個世界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也有許多人反對尼採,比如《西方哲學史》的作家羅素先生就非常討厭尼採,對尼採進行了很多批評,並說尼採「言行不一」、自私自利等。但羅素還是在《西方哲學史》中充分肯定了尼採的影響,並且認為尼採特立獨行,在傳統哲學的基礎上,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讓人們聽聽不同的聲音是有好處的。
羅素
確實,在各方面、各領域,尼採都提出了一些不同的聲音,比如對傳統道德的批判,對現代理性的批判,等等。對於部分尼採的觀點,我們姑且暫時不討論誰對誰錯、孰是孰非的問題,但聽聽這些不同的聲音卻能夠促進我們的思考,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尼採在《權力意志》中指出:「環境算不了什麼,性格才是一切。」關於尼採的「環境算不了什麼」的觀點,是不是過於絕對了?還是真的嗎?如果環境算不了什麼,那麼我們何必追求所謂的好的教育條件、教育環境?如果大家都知道環境真的算不了什麼,那麼學區房也就不會貴了吧?古代「孟母三遷」的故事也是在試圖告訴我們,教育環境很重要。還有就是,教育能夠對人產生多大作用?教育能改變人們的本質嗎?
《孟母三遷》繪圖
許多人肯定是反對尼採的「環境算不了什麼」這種觀點的,但是我卻認為,我們許多人還是過於重視環境的作用了,其實環境不會具備我們所認為的那樣巨大的作用。人的本性是主要因素,環境只能作為次要因素而存在,人是「內因」,環境只能次居「外因」,對事物發展起主導作用的還是內因。
至於尼採所說的「性格才是一切」,我想許多人還是不太反對,因為我們中國就有「性格決定命運」的說法,有著「江山易改、秉性難移」的古訓。
尼採在《權力意志》中還指出:「人能改變處境;人挪得了地方改變不了自己。」這句話在中國肯定也是有爭議的,我們中國就強調「人挪活,樹挪死」,認為人經常改變處境有利於其成長壯大。但是尼採的觀點,其作為「不同的聲音」,我們聽聽也無妨。確實,尼採的話也許不全對,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一個人想辦法改變處境、挪動地方,這是相對容易的,但是改變自己卻相對較難。
季羨林先生就認為,一個人是改變不了他自己的,他曾經說過:「根據我的觀察,壞人,同一切有毒的動植物一樣,是並不知道自己是壞人的,是毒物的。我還發現,壞人是不會改好的。這有點形上學了,但是,我卻沒有辦法。天下哪裡會有不變的事物呢?哪裡會有不變的人呢?我觀察的幾個壞人偏偏不變。幾十年前是這樣,今天還是這樣。我想給他們辯護都找不出詞兒來。」
季羨林
在教育領域,在人與環境的關係上,目前普遍的觀點是,人能改造環境,環境也能塑造人,教育能夠改造人。關於教育對人的改造作用,關於環境對人的塑造作用,這些都得到了人們的認可。但是,環境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到底能夠達到一種什麼樣的程度?這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