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由中草藥飲片組合的治療肝病方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01 13:31:11 2
專利名稱:一種由中草藥飲片組合的治療肝病方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治療急性肝炎,如A型肝炎、戊型肝炎或其它型急性肝炎,急慢性B型肝炎、藥物、乙醇或某些毒物對肝臟損傷,肝硬化的中藥配方及其製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目前在國內外對肝臟疾患尚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
常用的方法是1、在現代醫學領域,在國際上以應用幹擾素為治肝炎的主攻藥物,它對慢性B肝HBeAg的轉陰率為30~57%,但對亞洲人療效欠佳,HbeAg的轉陰率為10~20%,且價格昂貴,不適合在我國廣泛開展。
2、在其他上市的中西藥品中,缺乏有實效的品種,多為滋補性與減症性的。
發明內容
應用中草藥治療肝病的研究,是近十年的事,申請人有豐富的內科臨床與理論的基礎,還有先後在營口市傳染病醫院和營口市中醫院工作的經歷;通曉陰陽五行學說,能破譯古代中醫藥學的理論內涵;與現代醫學成就相結合、相滲透;還有赴美國達14個月之久,對其近10年的治療肝病的情況進行專題考察;加上他多年積聚起科研能力與創新思維等諸多有利的條件,經十年的專項研究,臨床觀察、探索,方劑調整與篩選,促進本項成果得以完成。
該藥是由多種中草藥飲片即自然植物組成,吸取中國傳統醫學古今典藉,參照現代醫學成果,並結合數十年自家臨床經驗,又集近10年的專項研究的收穫,在臨床實踐中經數百次取捨,乃成今日的方劑。
1、單方的組成藥物及其各自重量關係如下貫眾8克 魚腥草9~15克 金櫻子10~15克 虎杖5克 麥枯草9克 茵陳10克 甘草3克 黨參9克 牡蠣10克 蒼朮9克 鱉甲10克 大棗10枚 麥芽15克 枳殼10克 陳皮10克黃芩6~15克 麥冬12克 元胡9~12克 龍膽草6克 三七3克 旱蓮草9克 女貞子8~15克 香附9克 焦楂10~15克 雞內金10克上述方劑中各位中草藥飲片,均指「純淨品」。粗藥在入藥前需經篩選除雜、水洗、乾燥、切斷、準確稱量等處理步驟,每位藥需要幾步處理,要根據需要而定,不是所有的中草藥飲片都要經歷處理全過程。
2、製備方法該藥可製成湯劑、膠囊和片劑,具體製備方法是湯劑,將上述單方藥,按中藥煎制方法煎制即成一劑湯藥。兩劑,需將每位藥的重量克數以2乘之,餘者類推。如大量製劑,藥的重量可以仟克為單位。大量湯劑制出後,要分裝使用。
膠囊,要將湯藥送入「固化自動流程機」(市場有售)製成膠囊。
片劑,要將固化粉劑送入「自動化壓片包裝機」(市場有售)中壓片,包裝即可。
臨床證明本方劑對肝硬化與肝炎的療效佳好。茲分述如下1、本湯劑對由病毒性肝炎所致的肝硬化,酒精中毒性肝硬化等效果甚好。
①、可使腫大的肝臟回縮。
②、使腫大的脾臟回縮。
③、使黃疸降至正常。
④、使增高的ALT下降。
⑤、使腹水消退,使腹壁曲張靜脈消退,緩解門靜脈高壓症。
⑥、使下肢及雙足浮腫消退。
⑦、使自覺症狀好轉及消失,食慾增加,精神振作。
2、本方劑對B型肝炎療效良好,其效果優於幹擾素。
①、HBeAg的轉陰率可達70%,而美國產的幹擾素的轉陰率為30~57%。
②、使黃疸消退。
③、使增高的ALT下降。
④、使腫大的肝臟回縮。
⑤、使腫大的脾臟回縮。
⑥、自覺症狀改善,食慾增加,精神振作,增加有力強壯感。
⑦、價格低廉。
本發明無圖附病例七份,供審查時參考。
權利要求
1.一種由中草藥飲片組合的治療肝病方劑及其製備方法,由中草藥飲片配方和製造工藝構成,其特徵在於單方組成是,貫眾8克 魚腥草9~15克 金櫻子10~15克 虎杖5克 麥枯草9克 茵陳10克 甘草3克 黨參9克 牡蠣10克 蒼朮9克 鱉甲10克 大棗10枚 麥芽15克 枳殼10克 陳皮10克黃芩6~15克 麥冬12克 元胡9~12克 龍膽草6克 三七3克 旱蓮草9克 女貞子8~15克 香附9克焦楂10~15克雞內金10克製備方法是,湯劑,按單方組成的中草藥飲片的種類及各自的重量準確稱量,混地一起煎制即為一劑湯藥,兩劑湯藥即將每位藥的重量乘以2,餘者類推,大量煎制後分裝服用,膠囊,將湯藥送入「固化自動流程機」中即可製成膠囊,片劑,將固化粉劑送入「自動化壓片包裝機」中壓片包裝即可
全文摘要
一種由中草藥飲片組合的治療肝病方劑及其製備方法,公開了單方和製法。單方組成是,貫眾8克魚腥草9~15克 金櫻子10~15克 虎杖5克 麥枯草9克 茵陳10克甘草3克 黨參9克 牡蠣10克 蒼朮9克 鱉甲10克 大棗10枚 麥芽15克 枳殼10克 陳皮10克 黃芩6~15克麥冬12克 元胡9~12克 龍膽草6克 三七3克 旱蓮草9克 女貞子8~15克 香附9克 焦楂10~15克 雞內金10克。製備方法是,湯劑,按單方組成準確稱量,加在一起煎制即為湯劑。膠囊,將湯藥送入「固化自動流程機」中即可製成膠囊。片劑,將固化粉劑送入「自動化壓片包裝機」中壓片包裝即可。
文檔編號A61K35/56GK1341437SQ0112811
公開日2002年3月27日 申請日期2001年8月30日 優先權日2001年8月30日
發明者張礪生 申請人:張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