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車氣瓶艙門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5:19:06 2
專利名稱:客車氣瓶艙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配件技術領域,具體講是一種客車氣瓶艙門。
背景技術:
目前新能源客車有採用天然氣作為燃料,而天然氣必然有一個氣瓶來儲藏。氣瓶一般安裝在客車的側面的空腔內且設有艙門,該艙門的頂部與客車車身轉動連接,客車車身上設有兩根頂杆,用於頂住打開後的艙門。這種結構雖然簡單,但是仍然存在以下不足由於頂杆僅僅為兩根鐵桿,頂杆在支撐時,需要將頂杆的自由端嵌入到艙門的孔內,這樣打開艙門較複雜,而且操作不當,在打開時也有可能使頂杆脫落,而造成艙門意外關閉,存在安全隱患。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打開或關閉艙門操作方便、避免艙門意外關閉的客車氣瓶艙門。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以下結構的客車氣瓶艙門,包括設在客車車身側面的艙門,所述艙門的頂部與客車車身轉動連接,所述艙門的兩側分別設有一根氣壓頂杆,每根氣壓頂杆的一端與艙門鉸接,另一端與客車車身鉸接。每根氣壓頂杆的一端與艙門鉸接是指,所述艙門上設有鉸鏈座,所述氣壓頂杆的一端轉動連接有一根能與鉸鏈座相配的鉸鏈軸。採用以上結構後,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由於所述艙門的兩側分別設有一根氣壓頂杆,每根氣壓頂杆的一端與艙門鉸接,另一端與客車車身鉸接,這樣不管艙門打開或關閉,氣壓頂杆都始終與艙門和車身連接,打開艙門操作方便,也能避免在正常打開時艙門意外關閉,消除安全隱患,保證正常打開或關閉。
附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客車氣瓶艙門的結構示意圖。附圖2為圖I的A部放大示意圖。如圖所示I、客車車身,2、艙門,3、氣壓頂杆。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客車氣瓶艙門,包括設在客車車身I側面的艙門2,所述艙門2的頂部與客車車身I轉動連接,所述艙門2的兩側分別設有一根氣壓頂杆3,每根氣壓頂杆3的一端與艙門2鉸接,另一端與客車車身I鉸接。每根氣壓頂杆3的一端與艙門2鉸接是指,所述艙門2上設有鉸鏈座,所述氣壓頂杆3的一端轉動連接有一根能與鉸鏈座相配的鉸鏈軸。[0012] 所述氣壓頂杆3為 市場採購。
權利要求1.一種客車氣瓶艙門,包括設在客車車身(I)側面的艙門(2),所述艙門(2)的頂部與客車車身(I)轉動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艙門(2)的兩側分別設有一根氣壓頂杆(3),每根氣壓頂杆(3 )的一端與艙門(2 )鉸接,另一端與客車車身(I)鉸接。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客車氣瓶艙門,其特徵在於每根氣壓頂杆(3)的一端與艙門(2)鉸接是指,所述艙門(2)上設有鉸鏈座,所述氣壓頂杆(3)的一端轉動連接有一根能與鉸鏈座相配的鉸鏈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客車氣瓶艙門,包括設在客車車身(1)側面的艙門(2),所述艙門(2)的頂部與客車車身(1)轉動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艙門(2)的兩側分別設有一根氣壓頂杆(3),每根氣壓頂杆(3)的一端與艙門(2)鉸接,另一端與客車車身(1)鉸接。該客車氣瓶艙門打開或關閉艙門操作方便、避免艙門意外關閉。
文檔編號B62D25/24GK202686544SQ20122038107
公開日2013年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2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2日
發明者田會臻, 萬新生, 程向陽, 袁家安 申請人:寧波吉江汽車製造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