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過就是一場向死而生(人生的意義在於)
2023-05-01 05:33:19 2
有一種生活叫向死而生
前天晚上,在健身房鍛鍊完後休息一會,期間與另一個愛健身的同事閒聊。聊著聊著,他說到了一件事:一個女的在南山的一棵樹上吊死了,有人還在微信群發了幾張照片,遠看像是站在樹邊,近看卻吊在了樹上,舌頭也露出來了。他本來想去南山鍛鍊,結果發現出了這種事,心裡感覺陰森森的,所以這一段時間都沒敢去南山鍛鍊。
鍛鍊可以保持良好精神狀態
我們就事論事地聊著。我說:唉,有什麼事這麼想不開的呢,古話說得好,好死不如賴活,螻蟻尚且偷生。他說:人呀,有時候確實碰到了想不開的事,思想一亂就容易發生這種事。他還說,人的命是天註定的。然後,我們又談到了癌症問題,癌症病人一旦查出來,死亡率就會很高,這些病人多半是被嚇死的。
癌症患者有三分之一是被嚇死的
比如我們有個同事,去年查出肺癌晚期,住進醫院沒多久就去世了。他說,可能不去治療,不做什麼化療,可能還會活得久一些。他還舉了個例子,說有個朋友得了癌症,醫生判定他活不過一年。後來,這個人想起自己還有一些根雕作品沒完成,萬一自己死了就完成不了了。他不想留有遺憾,因為這是他一生的最愛,於是開始潛心創作根雕作品,把自己患癌症的事拋在一邊。結果一年之後,這個人不僅沒有死掉,反而情況還變得好起來了。
治療是為了增強病人的自愈能力
其實,人活著就是一個心境。當心境變得很差時,人的健康問題就會產生,例如內心長期壓抑的人很容易生病。癌症患者之所以查出來後死亡率很高,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例如確實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不當進行化療等,但是與病人的心境發生劇烈變化也有緊密聯繫。這個人之所以能夠倖存下來,極有可能與其心境變得更坦然有關。
良好的心境是治病疾病的最好藥方
因為人的心境一旦得到改善,吃喝拉撒就會變得更自然了,平時因滿足某種欲望而習得的一些不良生活習慣,例如長期熬夜、暴飲暴食、酗酒等等,也會因放棄缺少這種欲望的誘惑而得到改善。人的生活一旦變得自然起來了,生理機能就會得到很好修復,免疫力就增強了,抗病能力自然增強了。我們之所以生病,是因為免疫力不行了。治病不是藥治的,而是在藥物的幫助下,免疫力得到修復而自愈的。
增強免疫力很重要
由此,我想到了一個哲學問題:人生到底有什麼意義?人從一出生,就註定了要死亡,那麼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多年前,我因為某些原因也抑鬱過,擔心那天自己突然死掉,最嚴重的時候感覺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活著就像行屍走肉,對人生的意義很是迷惑。後來,我決定考博士。期間,我讀了大量的通常哲學書,例如陳先達、孫正聿的一些書,發現他們也在探索人生的意義。
哲學家陳先達
之後,我對哲學書籍產生了濃厚興趣,進一步閱讀了大量西方哲學史,了解了那些偉大的哲學家有趣的故事和思想。漸漸地,我的思想逐步從抑鬱心境中走了出來,發現了世界之寬廣之美好,考博士後也順利畢業了,思路變得非常寬廣,不再受那些過往糟心事的影響,對那些骯髒醜陋之事不再掛懷。一句話,心境得到了徹底改善。
人生如此美好,不必斤斤計較
閱讀大量哲學書籍後,心境為什麼能得到改善呢?因為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人就應該向死而生。人是自然的產物,一旦孕育出生,也就意味著死亡,那是遲早的事,不管你貧窮也好、富貴也罷,快樂或者抑鬱都無法改變這種結局,不論你生前過的是什麼樣的生活,都終歸要回到大地母親的懷抱。從生到死,人始終沒有離開大地的懷抱,只是形式發生了改變。
萬物都是大地母親的孩子
因此,對於死亡,我們不必太過掛懷。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這樣聽天由命。儘管人的死亡是必然的,但是不妨礙我們選擇生的方式,甚至死的價值也是可以選擇的,比如那些為國家和民族而不懈奮鬥的英雄們,不少無名英雄很年輕,甚至犧牲了也沒有留下名字。他們為什麼能如此坦然向死?因為他們找到了生和死的意義,真正實現了向死而生。
人民英雄紀念碑
一旦明白了向死而生的道理,我們就不必再過分關注死亡,也就失去了對死亡的恐懼,因為那是遲早的事。更重要的是,我們強化對生的理解,生活因此變得豐富多彩。經過一段時間,我們發現自己變得樂觀了,臉上笑容多起來了,開懷暢笑的聲音變得非常爽朗。那些平時讓我們耿耿於懷的事,不再影響我們的心境。
無論如何,都要保持積極心境
總之,理解並學會向死而生,這才是人生最大的意義。那些因遭遇某種困難而拋棄生命的人們,一定沒有理解什麼是向死而生;那些被疾病嚇倒甚至嚇死的人們,也一定沒有 理解什麼是向死而生。
人生的意義:理解並踐行向死而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