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的製作方法
2023-05-01 06:17:06 1
本發明新能源技術領和發電吸熱材料製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
背景技術:
短缺的能源已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和制約社會的發展。豐富的太陽能是重要的清潔能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無汙染、廉價、人類能夠自由利用的能源。第一次石油危機之後,各國競相開展太陽能、水能、風能等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研究,尤其是太陽能的應用研究最為廣泛。
太陽能作為一種綠色能源對環境沒有任何無汙染性,而且它的來源簡單, 可以說是在人類的生存年限內其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不僅是一次性能源,還是清潔能源,它資源豐富、普遍存在、無需運輸、還可免費使用、最重要的是對環境沒有任何汙染。太陽能電池也因太陽能的特殊性具有許多其他發電方式所不具備的優點:不受地域限制、不消耗燃料、規模可大可小、靈活性大、無汙染、無噪音、安全可靠、建設周期短、維護簡單、最具有大規模應用的可能性。所以很多專家把太陽能能源作為可替代的能源去開發,希望太陽能夠造福於人類。現如今所使用的太陽能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太陽電池轉換得來的。因為太陽能電池對光有感應,能夠把照射在其表面的光能轉換為電能。目前,在有關專家的努力下,太陽能電池己經走向了商業化和產業化。
太陽能發電種類很多,目前,較為成熟的有太陽能光伏發電和太陽能熱發電。在眾多的太陽能利用技術中,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被譽為最有前景,最有可能大規模利用太陽能的技術。太陽能熱發電是利用聚光器聚集太陽能,經吸收器吸收後,轉化成熱能,產生高溫蒸汽或氣體進入汽輪機發電機組或燃氣輪機發電機組產生電能。按聚光形式不同,太陽能熱發電可分為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槽式太陽能熱發電和碟式太陽能熱發電。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由於聚光比高、熱力循環溫度高、熱損耗小、系統簡單且效率高的特點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是目前各國都在大力研究的先進的大規模太陽能熱發電技術。而作為塔式太陽能熱發電核心的空氣吸熱器,其中的高溫吸熱體材料擔負著接收太陽聚光能量,以及吸熱、換熱的重要作用,影響著整個熱發電系統的穩定性及效率的高低。
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包括:聚光子系統、集熱子系統、發電子系統、蓄熱子系統和輔助能源子系統,具有規模大、熱傳遞路程短、熱損耗少、聚光比和溫度較高等特點,極適合於大規模併網發電。塔式太陽能吸熱器主要分為間接照射吸熱器和直接照射吸熱器兩大類,對吸熱器的要求主要是:能承受一定數值的太陽光能量密度和梯度,避免局部過熱發生,流體的流動分布與能量密度分布相匹配,效率高,簡單易造,成本經濟。在塔式太陽能吸熱器中,吸熱體材料是吸熱器的核心部件。由於太陽能聚光能流密度不均勻性和不穩定性形成的吸熱體局部熱斑造成材料熱應力破壞、空氣流動穩定性差、系統複雜、大容量情況下系統可靠性和耐久性不高等,因此,基於太陽能熱發電吸熱器的特點及對吸熱體材料的要求,需要設計一種用於塔式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吸熱器用的吸熱材料。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提供一種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以解決現有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機械強度與韌性、傳熱與吸熱性能差,不能滿足太陽能熱發電吸熱器對吸熱體材料的要求等問題。本發明製得的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不僅具有良好的傳熱與吸熱性能,而且也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與韌性,可以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領域,滿足當前太陽能熱發電吸熱材料要求。
為解決以上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4-64份、硬脂酸甘油酯25-40份、聚丙烯22-32份、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15-22份、丙酸12-18份、苯甲醇10-16份、氮化矽8-12份、石墨8-12份、氯化石蠟14-20份、矽溶膠12-24份、鹼性白土10-15份、合成劑8-15份、吸光劑4-8份、吸光促進劑2-4份、成核劑3-5份;
所述合成劑以重量份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發生劑1-2份、偶聯劑1-2份、相容劑1-2份、抗氧化劑0.6-1.5份、安定劑0.6-1.5份、架橋劑0.6-1.5份、調節劑0.4-1份、強化劑0.4-1份、聚凝劑0.4-1份、增韌劑0.4-1份、增塑劑0.4-1份、增稠劑0.4-1份、抗黴劑0.2-0.5份、穩定劑0.3-0.5份、終止劑0.3-0.5份;
所述發生劑為氣溶膠發生劑,所述偶聯劑為環氧矽烷類偶聯劑,所述相容劑為馬來酸酐接枝相容劑,所述抗氧化劑為抗氧劑1010,所述安定劑組成成分為磷石膏、氟石膏、氧化鐵,所述架橋劑為丙烯酸型架橋劑,所述調節劑為丙烯酸酯類加工助劑,所述強化劑為701粉強化劑,所述聚凝劑為聚合氯化鋁;
所述吸光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二氧化錳0.8-2份、三氧化二鐵0.6-1.2份、二氧化鈦0.6-1.2份、硫化鉛0.5-1份、氧化鈷0.4-0.9份、氧化鉻0.4-0.8份、硫化鎘0.3-0.8份、硒化鎘0.2-0.6份、八羥基喹啉酮0.2-0.5份;
所述吸光促進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2-氯-2-(2-氟苯基)-1-環丁基乙酮1.2-2.5份、2-(2-硝基苯胺基)-3-氰基-5-丙基噻吩0.8-1.5份;
所述成核劑為成核劑WBG;
所述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硬脂酸甘油酯、聚丙烯、苯甲醇、氮化矽、石墨加至300-500份去離子水中,在微波功率為120-250W,溫度為52-58℃,攪拌轉速為100-200r/min下預處理30-60min,製得混合物Ⅰ;
S2:向步驟1 製得的混合物Ⅰ中加入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酸、氯化石蠟、矽溶膠、合成劑,在超聲波功率為150-300W,溫度為60-65℃,攪拌轉速為200-400r/min下處理120-180min,製得混合物Ⅱ;
所述合成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將發生劑、偶聯劑、相容劑、抗氧化劑、安定劑、架橋劑混合升溫至110-130℃,在轉速為200-300r/min下反應40-50min,製得物料Ⅰ;
S22:向步驟S21製得的物料Ⅰ中加入調節劑、強化劑、聚凝劑、增韌劑、增塑劑、增稠劑混合後升溫至140-145℃,在轉速為300-400r/min下反應120-150min,製得物料Ⅱ;
S23:向步驟S22製得的物料Ⅱ中加入抗黴劑、穩定劑、終止劑混合後降溫至115-118℃,在轉速為200-300r/min下反應60-80min,製得合成劑;
S3:向步驟2 製得的混合物Ⅱ中加入鹼性白土、吸光劑、吸光促進劑、成核劑,在溫度為72-78℃,攪拌轉速為150-250r/min下處理40-90min,製得混合物Ⅲ;
所述鹼性白土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31:將膨潤土和濃度為10%的活性白土廢水按重量比為2:9混合,在轉速為300r/min條件下攪拌均勻,製得漿狀物料Ⅰ;
S32:將步驟S31製得的漿狀物料Ⅰ加入到濃度為16%的無機混合酸中,所述無機混合酸為濃度19wt%的磷酸、濃度38wt%的鹽酸、濃度27wt%的硫酸按體積比3:3:2組成的混合酸,漿狀物料Ⅰ與無機混合酸的重量比為2:10,在轉速為400r/min條件下加入硫氫化鈉攪拌,硫氫化鈉與漿狀物料Ⅰ的重量比為2:120,加熱至85℃,保持在85℃條件下反應2.5h,製得漿狀物料Ⅱ;
S33:將步驟S32製得的漿狀物料Ⅱ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40%的濾餅Ⅰ;
S34:向步驟S33製得的濾餅Ⅰ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Ⅰ重量的7倍,攪拌溶解濾餅Ⅰ完成後加入聚丙烯酸鈉和聚合硫酸鋁攪拌0.9h使溶液沉澱,將沉澱物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8%的濾餅Ⅱ;
S35:將步驟S34製得的濾餅Ⅱ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Ⅱ重量的6倍,攪拌溶解濾餅Ⅱ完成後,加入濃度為9%的氫氧化鈣溶液,製得漿物料Ⅲ;
S36:將步驟S35製得的漿物料Ⅲ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9%的濾餅Ⅲ;
S37:將步驟S36製得的濾餅Ⅲ放在離心機中,在離心轉速為5000r/min條件下除水至濾餅Ⅲ含水率為4%後粉碎,所得粉碎物過500目篩,製得鹼性白土;
S4:將步驟3製得的混合物Ⅲ送入擠出機,在82-95℃下擠出並冷卻至室溫,製得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
進一步地,所述所述增韌劑為炭化矽晶須。
進一步地,所述增塑劑為己二酸二辛酯。
進一步地,所述增稠劑為纖維素醚類增稠劑。
進一步地,所述抗黴劑為鄰苯基苯酚。
進一步地,所述穩定劑為肪酸類穩定劑。
進一步地,所述終止劑為苯乙烯。
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發明製得的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其中衝擊強度達到了64.18MPa以上,伸長率達到了37.13%以上,導熱率達到了102.54W/m·K以上,熱膨脹係數達到了6.28×10-7℃-1以下,軟化溫度達到了371.7℃以上,具有良好的傳熱與吸熱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與韌性,可以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領域,滿足當前太陽能熱發電吸熱材料要求。
具體實施方式
為便於更好地理解本發明,通過以下實施例加以說明,這些實施例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但不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在實施例中,所述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4-64份、硬脂酸甘油酯25-40份、聚丙烯22-32份、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15-22份、丙酸12-18份、苯甲醇10-16份、氮化矽8-12份、石墨8-12份、氯化石蠟14-20份、矽溶膠12-24份、鹼性白土10-15份、合成劑8-15份、吸光劑4-8份、吸光促進劑2-4份、成核劑3-5份;
所述合成劑以重量份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發生劑1-2份、偶聯劑1-2份、相容劑1-2份、抗氧化劑0.6-1.5份、安定劑0.6-1.5份、架橋劑0.6-1.5份、調節劑0.4-1份、強化劑0.4-1份、聚凝劑0.4-1份、增韌劑0.4-1份、增塑劑0.4-1份、增稠劑0.4-1份、抗黴劑0.2-0.5份、穩定劑0.3-0.5份、終止劑0.3-0.5份;
所述發生劑為氣溶膠發生劑,所述偶聯劑為環氧矽烷類偶聯劑,所述相容劑為馬來酸酐接枝相容劑,所述抗氧化劑為抗氧劑1010,所述安定劑組成成分為磷石膏、氟石膏、氧化鐵,所述架橋劑為丙烯酸型架橋劑,所述調節劑為丙烯酸酯類加工助劑,所述強化劑為701粉強化劑,所述聚凝劑為聚合氯化鋁;所述所述增韌劑為炭化矽晶須,所述增塑劑為己二酸二辛酯,所述增稠劑為纖維素醚類增稠劑,所述抗黴劑為鄰苯基苯酚,所述穩定劑為肪酸類穩定劑,所述終止劑為苯乙烯;
所述吸光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二氧化錳0.8-2份、三氧化二鐵0.6-1.2份、二氧化鈦0.6-1.2份、硫化鉛0.5-1份、氧化鈷0.4-0.9份、氧化鉻0.4-0.8份、硫化鎘0.3-0.8份、硒化鎘0.2-0.6份、八羥基喹啉酮0.2-0.5份;
所述吸光促進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2-氯-2-(2-氟苯基)-1-環丁基乙酮1.2-2.5份、2-(2-硝基苯胺基)-3-氰基-5-丙基噻吩0.8-1.5份;
所述成核劑為成核劑WBG;
所述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硬脂酸甘油酯、聚丙烯、苯甲醇、氮化矽、石墨加至300-500份去離子水中,在微波功率為120-250W,溫度為52-58℃,攪拌轉速為100-200r/min下預處理30-60min,製得混合物Ⅰ;
S2:向步驟1 製得的混合物Ⅰ中加入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酸、氯化石蠟、矽溶膠、合成劑,在超聲波功率為150-300W,溫度為60-65℃,攪拌轉速為200-400r/min下處理120-180min,製得混合物Ⅱ;
所述合成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將發生劑、偶聯劑、相容劑、抗氧化劑、安定劑、架橋劑混合升溫至110-130℃,在轉速為200-300r/min下反應40-50min,製得物料Ⅰ;
S22:向步驟S21製得的物料Ⅰ中加入調節劑、強化劑、聚凝劑、增韌劑、增塑劑、增稠劑混合後升溫至140-145℃,在轉速為300-400r/min下反應120-150min,製得物料Ⅱ;
S23:向步驟S22製得的物料Ⅱ中加入抗黴劑、穩定劑、終止劑混合後降溫至115-118℃,在轉速為200-300r/min下反應60-80min,製得合成劑;
S3:向步驟2 製得的混合物Ⅱ中加入鹼性白土、吸光劑、吸光促進劑、成核劑,在溫度為72-78℃,攪拌轉速為150-250r/min下處理40-90min,製得混合物Ⅲ;
所述鹼性白土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31:將膨潤土和濃度為10%的活性白土廢水按重量比為2:9混合,在轉速為300r/min條件下攪拌均勻,製得漿狀物料Ⅰ;
S32:將步驟S31製得的漿狀物料Ⅰ加入到濃度為16%的無機混合酸中,所述無機混合酸為濃度19wt%的磷酸、濃度38wt%的鹽酸、濃度27wt%的硫酸按體積比3:3:2組成的混合酸,漿狀物料Ⅰ與無機混合酸的重量比為2:10,在轉速為400r/min條件下加入硫氫化鈉攪拌,硫氫化鈉與漿狀物料Ⅰ的重量比為2:120,加熱至85℃,保持在85℃條件下反應2.5h,製得漿狀物料Ⅱ;
S33:將步驟S32製得的漿狀物料Ⅱ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40%的濾餅Ⅰ;
S34:向步驟S33製得的濾餅Ⅰ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Ⅰ重量的7倍,攪拌溶解濾餅Ⅰ完成後加入聚丙烯酸鈉和聚合硫酸鋁攪拌0.9h使溶液沉澱,將沉澱物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8%的濾餅Ⅱ;
S35:將步驟S34製得的濾餅Ⅱ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Ⅱ重量的6倍,攪拌溶解濾餅Ⅱ完成後,加入濃度為9%的氫氧化鈣溶液,製得漿物料Ⅲ;
S36:將步驟S35製得的漿物料Ⅲ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9%的濾餅Ⅲ;
S37:將步驟S36製得的濾餅Ⅲ放在離心機中,在離心轉速為5000r/min條件下除水至濾餅Ⅲ含水率為4%後粉碎,所得粉碎物過500目篩,製得鹼性白土;
S4:將步驟3製得的混合物Ⅲ送入擠出機,在82-95℃下擠出並冷卻至室溫,製得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
實施例1
一種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50份、硬脂酸甘油酯32份、聚丙烯26份、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18份、丙酸15份、苯甲醇13份、氮化矽10份、石墨10份、氯化石蠟17份、矽溶膠18份、鹼性白土12份、合成劑12份、吸光劑6份、吸光促進劑3份、成核劑4份;
所述合成劑以重量份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發生劑1.5份、偶聯劑1.2份、相容劑1.2份、抗氧化劑1份、安定劑1份、架橋劑1份、調節劑0.7份、強化劑0.7份、聚凝劑0.7份、增韌劑0.6份、增塑劑0.6份、增稠劑0.6份、抗黴劑0.4份、穩定劑0.4份、終止劑0.4份;
所述發生劑為氣溶膠發生劑,所述偶聯劑為環氧矽烷類偶聯劑,所述相容劑為馬來酸酐接枝相容劑,所述抗氧化劑為抗氧劑1010,所述安定劑組成成分為磷石膏、氟石膏、氧化鐵,所述架橋劑為丙烯酸型架橋劑,所述調節劑為丙烯酸酯類加工助劑,所述強化劑為701粉強化劑,所述聚凝劑為聚合氯化鋁;所述所述增韌劑為炭化矽晶須,所述增塑劑為己二酸二辛酯,所述增稠劑為纖維素醚類增稠劑,所述抗黴劑為鄰苯基苯酚,所述穩定劑為肪酸類穩定劑,所述終止劑為苯乙烯;
所述吸光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二氧化錳1.2份、三氧化二鐵0.8份、二氧化鈦0.8份、硫化鉛0.8份、氧化鈷0.6份、氧化鉻0.6份、硫化鎘0.5份、硒化鎘0.4份、八羥基喹啉酮0.3份;
所述吸光促進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2-氯-2-(2-氟苯基)-1-環丁基乙酮1.8份、2-(2-硝基苯胺基)-3-氰基-5-丙基噻吩1.2份;
所述成核劑為成核劑WBG;
所述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硬脂酸甘油酯、聚丙烯、苯甲醇、氮化矽、石墨加至400份去離子水中,在微波功率為180W,溫度為55℃,攪拌轉速為150r/min下預處理45min,製得混合物Ⅰ;
S2:向步驟1 製得的混合物Ⅰ中加入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酸、氯化石蠟、矽溶膠、合成劑,在超聲波功率為230W,溫度為62℃,攪拌轉速為300r/min下處理150min,製得混合物Ⅱ;
所述合成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將發生劑、偶聯劑、相容劑、抗氧化劑、安定劑、架橋劑混合升溫至120℃,在轉速為150r/min下反應45min,製得物料Ⅰ;
S22:向步驟S21製得的物料Ⅰ中加入調節劑、強化劑、聚凝劑、增韌劑、增塑劑、增稠劑混合後升溫至142℃,在轉速為350r/min下反應125min,製得物料Ⅱ;
S23:向步驟S22製得的物料Ⅱ中加入抗黴劑、穩定劑、終止劑混合後降溫至116℃,在轉速為250r/min下反應70min,製得合成劑;
S3:向步驟2 製得的混合物Ⅱ中加入鹼性白土、吸光劑、吸光促進劑、成核劑,在溫度為75℃,攪拌轉速為200r/min下處理65min,製得混合物Ⅲ;
所述鹼性白土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31:將膨潤土和濃度為10%的活性白土廢水按重量比為2:9混合,在轉速為300r/min條件下攪拌均勻,製得漿狀物料Ⅰ;
S32:將步驟S31製得的漿狀物料Ⅰ加入到濃度為16%的無機混合酸中,所述無機混合酸為濃度19wt%的磷酸、濃度38wt%的鹽酸、濃度27wt%的硫酸按體積比3:3:2組成的混合酸,漿狀物料Ⅰ與無機混合酸的重量比為2:10,在轉速為400r/min條件下加入硫氫化鈉攪拌,硫氫化鈉與漿狀物料Ⅰ的重量比為2:120,加熱至85℃,保持在85℃條件下反應2.5h,製得漿狀物料Ⅱ;
S33:將步驟S32製得的漿狀物料Ⅱ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40%的濾餅Ⅰ;
S34:向步驟S33製得的濾餅Ⅰ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Ⅰ重量的7倍,攪拌溶解濾餅Ⅰ完成後加入聚丙烯酸鈉和聚合硫酸鋁攪拌0.9h使溶液沉澱,將沉澱物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8%的濾餅Ⅱ;
S35:將步驟S34製得的濾餅Ⅱ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Ⅱ重量的6倍,攪拌溶解濾餅Ⅱ完成後,加入濃度為9%的氫氧化鈣溶液,製得漿物料Ⅲ;
S36:將步驟S35製得的漿物料Ⅲ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9%的濾餅Ⅲ;
S37:將步驟S36製得的濾餅Ⅲ放在離心機中,在離心轉速為5000r/min條件下除水至濾餅Ⅲ含水率為4%後粉碎,所得粉碎物過500目篩,製得鹼性白土;
S4:將步驟3製得的混合物Ⅲ送入擠出機,在88℃下擠出並冷卻至室溫,製得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
實施例2
一種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34份、硬脂酸甘油酯25份、聚丙烯22份、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15份、丙酸12份、苯甲醇10份、氮化矽8份、石墨8份、氯化石蠟14份、矽溶膠12份、鹼性白土10份、合成劑8份、吸光劑4份、吸光促進劑2份、成核劑3份;
所述合成劑以重量份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發生劑1份、偶聯劑1份、相容劑1份、抗氧化劑0.6份、安定劑0.6份、架橋劑0.6份、調節劑0.4份、強化劑0.4份、聚凝劑0.4份、增韌劑0.4份、增塑劑0.4份、增稠劑0.4份、抗黴劑0.2份、穩定劑0.3份、終止劑0.3份;
所述發生劑為氣溶膠發生劑,所述偶聯劑為環氧矽烷類偶聯劑,所述相容劑為馬來酸酐接枝相容劑,所述抗氧化劑為抗氧劑1010,所述安定劑組成成分為磷石膏、氟石膏、氧化鐵,所述架橋劑為丙烯酸型架橋劑,所述調節劑為丙烯酸酯類加工助劑,所述強化劑為701粉強化劑,所述聚凝劑為聚合氯化鋁;所述所述增韌劑為炭化矽晶須,所述增塑劑為己二酸二辛酯,所述增稠劑為纖維素醚類增稠劑,所述抗黴劑為鄰苯基苯酚,所述穩定劑為肪酸類穩定劑,所述終止劑為苯乙烯;
所述吸光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二氧化錳0.8份、三氧化二鐵0.6份、二氧化鈦0.6份、硫化鉛0.5份、氧化鈷0.4份、氧化鉻0.4份、硫化鎘0.3份、硒化鎘0.2份、八羥基喹啉酮0.2份;
所述吸光促進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2-氯-2-(2-氟苯基)-1-環丁基乙酮1.2份、2-(2-硝基苯胺基)-3-氰基-5-丙基噻吩0.8份;
所述成核劑為成核劑WBG;
所述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硬脂酸甘油酯、聚丙烯、苯甲醇、氮化矽、石墨加至300份去離子水中,在微波功率為120W,溫度為52℃,攪拌轉速為100r/min下預處理60min,製得混合物Ⅰ;
S2:向步驟1 製得的混合物Ⅰ中加入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酸、氯化石蠟、矽溶膠、合成劑,在超聲波功率為150W,溫度為60℃,攪拌轉速為200r/min下處理180min,製得混合物Ⅱ;
所述合成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將發生劑、偶聯劑、相容劑、抗氧化劑、安定劑、架橋劑混合升溫至110℃,在轉速為200r/min下反應50min,製得物料Ⅰ;
S22:向步驟S21製得的物料Ⅰ中加入調節劑、強化劑、聚凝劑、增韌劑、增塑劑、增稠劑混合後升溫至140℃,在轉速為300r/min下反應150min,製得物料Ⅱ;
S23:向步驟S22製得的物料Ⅱ中加入抗黴劑、穩定劑、終止劑混合後降溫至115℃,在轉速為200r/min下反應80min,製得合成劑;
S3:向步驟2 製得的混合物Ⅱ中加入鹼性白土、吸光劑、吸光促進劑、成核劑,在溫度為72℃,攪拌轉速為150r/min下處理90min,製得混合物Ⅲ;
所述鹼性白土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31:將膨潤土和濃度為10%的活性白土廢水按重量比為2:9混合,在轉速為300r/min條件下攪拌均勻,製得漿狀物料Ⅰ;
S32:將步驟S31製得的漿狀物料Ⅰ加入到濃度為16%的無機混合酸中,所述無機混合酸為濃度19wt%的磷酸、濃度38wt%的鹽酸、濃度27wt%的硫酸按體積比3:3:2組成的混合酸,漿狀物料Ⅰ與無機混合酸的重量比為2:10,在轉速為400r/min條件下加入硫氫化鈉攪拌,硫氫化鈉與漿狀物料Ⅰ的重量比為2:120,加熱至85℃,保持在85℃條件下反應2.5h,製得漿狀物料Ⅱ;
S33:將步驟S32製得的漿狀物料Ⅱ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40%的濾餅Ⅰ;
S34:向步驟S33製得的濾餅Ⅰ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Ⅰ重量的7倍,攪拌溶解濾餅Ⅰ完成後加入聚丙烯酸鈉和聚合硫酸鋁攪拌0.9h使溶液沉澱,將沉澱物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8%的濾餅Ⅱ;
S35:將步驟S34製得的濾餅Ⅱ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Ⅱ重量的6倍,攪拌溶解濾餅Ⅱ完成後,加入濃度為9%的氫氧化鈣溶液,製得漿物料Ⅲ;
S36:將步驟S35製得的漿物料Ⅲ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9%的濾餅Ⅲ;
S37:將步驟S36製得的濾餅Ⅲ放在離心機中,在離心轉速為5000r/min條件下除水至濾餅Ⅲ含水率為4%後粉碎,所得粉碎物過500目篩,製得鹼性白土;
S4:將步驟3製得的混合物Ⅲ送入擠出機,在82℃下擠出並冷卻至室溫,製得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
實施例3
一種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64份、硬脂酸甘油酯40份、聚丙烯32份、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22份、丙酸18份、苯甲醇16份、氮化矽12份、石墨12份、氯化石蠟20份、矽溶膠24份、鹼性白土15份、合成劑15份、吸光劑8份、吸光促進劑4份、成核劑5份;
所述合成劑以重量份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發生劑2份、偶聯劑2份、相容劑2份、抗氧化劑1.5份、安定劑1.5份、架橋劑1.5份、調節劑1份、強化劑1份、聚凝劑1份、增韌劑1份、增塑劑1份、增稠劑1份、抗黴劑0.5份、穩定劑0.5份、終止劑0.5份;
所述發生劑為氣溶膠發生劑,所述偶聯劑為環氧矽烷類偶聯劑,所述相容劑為馬來酸酐接枝相容劑,所述抗氧化劑為抗氧劑1010,所述安定劑組成成分為磷石膏、氟石膏、氧化鐵,所述架橋劑為丙烯酸型架橋劑,所述調節劑為丙烯酸酯類加工助劑,所述強化劑為701粉強化劑,所述聚凝劑為聚合氯化鋁;所述所述增韌劑為炭化矽晶須,所述增塑劑為己二酸二辛酯,所述增稠劑為纖維素醚類增稠劑,所述抗黴劑為鄰苯基苯酚,所述穩定劑為肪酸類穩定劑,所述終止劑為苯乙烯;
所述吸光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二氧化錳2份、三氧化二鐵1.2份、二氧化鈦1.2份、硫化鉛1份、氧化鈷0.9份、氧化鉻0.8份、硫化鎘0.8份、硒化鎘0.6份、八羥基喹啉酮0.5份;
所述吸光促進劑以重量為單位,由以下原料製成:2-氯-2-(2-氟苯基)-1-環丁基乙酮2.5份、2-(2-硝基苯胺基)-3-氰基-5-丙基噻吩1.5份;
所述成核劑為成核劑WBG;
所述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間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硬脂酸甘油酯、聚丙烯、苯甲醇、氮化矽、石墨加至500份去離子水中,在微波功率為250W,溫度為58℃,攪拌轉速為200r/min下預處理30min,製得混合物Ⅰ;
S2:向步驟1 製得的混合物Ⅰ中加入2-丙烯醯胺基-2-甲基丙磺酸、丙酸、氯化石蠟、矽溶膠、合成劑,在超聲波功率為300W,溫度為65℃,攪拌轉速為400r/min下處理120min,製得混合物Ⅱ;
所述合成劑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21:將發生劑、偶聯劑、相容劑、抗氧化劑、安定劑、架橋劑混合升溫至130℃,在轉速為300r/min下反應40min,製得物料Ⅰ;
S22:向步驟S21製得的物料Ⅰ中加入調節劑、強化劑、聚凝劑、增韌劑、增塑劑、增稠劑混合後升溫至145℃,在轉速為400r/min下反應120min,製得物料Ⅱ;
S23:向步驟S22製得的物料Ⅱ中加入抗黴劑、穩定劑、終止劑混合後降溫至118℃,在轉速為300r/min下反應60min,製得合成劑;
S3:向步驟2 製得的混合物Ⅱ中加入鹼性白土、吸光劑、吸光促進劑、成核劑,在溫度為78℃,攪拌轉速為250r/min下處理40min,製得混合物Ⅲ;
所述鹼性白土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31:將膨潤土和濃度為10%的活性白土廢水按重量比為2:9混合,在轉速為300r/min條件下攪拌均勻,製得漿狀物料Ⅰ;
S32:將步驟S31製得的漿狀物料Ⅰ加入到濃度為16%的無機混合酸中,所述無機混合酸為濃度19wt%的磷酸、濃度38wt%的鹽酸、濃度27wt%的硫酸按體積比3:3:2組成的混合酸,漿狀物料Ⅰ與無機混合酸的重量比為2:10,在轉速為400r/min條件下加入硫氫化鈉攪拌,硫氫化鈉與漿狀物料Ⅰ的重量比為2:120,加熱至85℃,保持在85℃條件下反應2.5h,製得漿狀物料Ⅱ;
S33:將步驟S32製得的漿狀物料Ⅱ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40%的濾餅Ⅰ;
S34:向步驟S33製得的濾餅Ⅰ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Ⅰ重量的7倍,攪拌溶解濾餅Ⅰ完成後加入聚丙烯酸鈉和聚合硫酸鋁攪拌0.9h使溶液沉澱,將沉澱物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8%的濾餅Ⅱ;
S35:將步驟S34製得的濾餅Ⅱ加水攪拌溶解,加水量為濾餅Ⅱ重量的6倍,攪拌溶解濾餅Ⅱ完成後,加入濃度為9%的氫氧化鈣溶液,製得漿物料Ⅲ;
S36:將步驟S35製得的漿物料Ⅲ在壓力為0.92MPa條件下進行壓濾,製得含水率為39%的濾餅Ⅲ;
S37:將步驟S36製得的濾餅Ⅲ放在離心機中,在離心轉速為5000r/min條件下除水至濾餅Ⅲ含水率為4%後粉碎,所得粉碎物過500目篩,製得鹼性白土;
S4:將步驟3製得的混合物Ⅲ送入擠出機,在95℃下擠出並冷卻至室溫,製得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
對實施例1-3製得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進行性能測試,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上表結果可以看出,本發明製得的新型太陽能熱發電用吸熱體基體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其中衝擊強度達到了64.18MPa以上,伸長率達到了37.13%以上,導熱率達到了102.54W/m·K以上,熱膨脹係數達到了6.28×10-7℃-1以下,軟化溫度達到了371.7℃以上,具有良好的傳熱與吸熱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機械強度與韌性,可以廣泛應用於太陽能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