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具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7:24:31 1
專利名稱:數學教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中學教具,尤其涉及一種數學教具。
背景技術:
目前,中學數學教師在課堂上教學"四邊形"的內容時,基本上不用教 具而是在黑板上畫圖分析,個別使用的教具都是手工製作但成本較高,並且比 較死板固定又不易操作,不利於培養學生用運動變化的角度觀察認識幾何圖 形的本質。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簡便易行、可動態演示各種 特殊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義、性質 和判定以及它們之間由一般到特殊的關係的數學教具。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數學教具,其特徵在於它由 固定杆I、固定杆n、活動杆I、活動杆II、彈性件I和彈性件II組成;所述 固定杆I和固定杆II大小相等且一側均設有滑動槽,該滑動槽的長度為所述
固定杆i或固定杆n長度的1/2;所述固定杆i和固定杆n的兩端均設有固定
件,且其一端的固定件位於所述滑動槽內;所述活動杆I和活動杆II大小相
等且其長度均小於所述固定杆I和固定杆II的長度,並通過所述固定件分別
與所述固定杆I和固定杆II相連;所述成對角的固定件上分別連有所述彈性 件I或彈性件II;所述彈性件I的長度小於等於所述彈性件II的長度。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1、由於本實用新型採用固定杆與活動杆相結合、同時在固定杆上設有滑 動槽的連接方式,因此可以動態地演示各種特殊四邊形——平行四邊形、矩 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義、性質及判定,使學生從本質上認識並 牢記各種特殊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以及它們之間由一般到特殊的關係, 並讓學生體驗到幾何圖形運動變化過程的美感,有效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 性和積極性。成本低廉。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一固定杆I 2—固定杆I1 3—活動杆I 4一活動杆I1 5—彈性件I 6—彈性件II 7—滑動槽 8—固定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數學教具(參見圖l),由固定杆Il、固定杆I12、活動杆I3、活動 杆114、彈性件I5和彈性件II6組成。
固定杆I 1和固定杆II 2大小相等且一側均設有滑動槽7,該滑動槽7的 長度為固定杆I 1或固定杆II 2長度的1/2;固定杆I 1和固定杆II 2的兩端均 設有固定件8,且其一端的固定件8位於滑動槽7內。
活動杆I 3和活動杆II 4大小相等且其長度均小於固定杆I 1和固定杆II 2 的長度,並通過周定件8分別與固定杆I 1和固定杆II 2相連。
成對角的固定件8上分別連有彈性件I 5或彈性件II 6;彈性件I 5的長 度小於等於彈性件II6的長度。
固定杆I 1、固定杆II 2和活動杆I 3、活動杆II 4可採用木質或其它材料; 彈性件I 5和彈性件II 6可採用橡皮筋、彈簧等材料。
使用時,轉動或滑動活動杆I3或活動杆I14,同時通過帶動變換彈性件 15、彈性件II6的長度或夾角,可以動態地演示各種特殊四邊形——平行四 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以及它們之間由 一般到特殊的關係。
權利要求1、一種數學教具,其特徵在於它由固定杆I(1)、固定杆II(2)、活動杆I(3)、活動杆II(4)、彈性件I(5)和彈性件II(6)組成;所述固定杆I(1)和固定杆II(2)大小相等且一側均設有滑動槽(7),該滑動槽(7)的長度為所述固定杆I(1)或固定杆II(2)長度的1/2;所述固定杆I(1)和固定杆II(2)的兩端均設有固定件(8),且其一端的固定件(8)位於所述滑動槽(7)內;所述活動杆I(3)和活動杆II(4)大小相等且其長度均小於所述固定杆I(1)和固定杆II(2)的長度,並通過所述固定件(8)分別與所述固定杆I(1)和固定杆II(2)相連;所述成對角的固定件(8)上分別連有所述彈性件I(5)或彈性件II(6);所述彈性件I(5)的長度小於等於所述彈性件II(6)的長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數學教具,該教具由固定杆I、固定杆II、活動杆I、活動杆II、彈性件I和彈性件II組成。固定杆I和固定杆II大小相等且一側均設有滑動槽,該滑動槽的長度為固定杆I或固定杆II長度的1/2;固定杆I和固定杆II的兩端均設有固定件,且其一端的固定件位於滑動槽內;活動杆I和活動杆II大小相等且其長度均小於固定杆I和固定杆II的長度,並通過固定件分別與固定杆I和固定杆II相連;成對角的固定件上分別連有彈性件I或彈性件II;彈性件I的長度小於等於彈性件II的長度。本實用新型簡便易行、可以動態演示各種特殊四邊形的定義、性質和判定以及它們之間由一般到特殊的關係。
文檔編號G09B23/04GK201374138SQ200920032269
公開日2009年12月30日 申請日期2009年3月11日 優先權日2009年3月11日
發明者蘇禮忠 申請人:蘇禮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