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6:25:41 9
專利名稱: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製作磁性材料製品的模具,尤其是涉及一種對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的結構改良。
背景技術:
目前,磁性材料鐵氧體生產企業對有導角要求的鐵氧體產品的倒角生產工藝均採用先生產毛坯壓製成形,再通過窯爐燒結,然後採用手工磨削或機械磨削對有倒角要求的部位進行倒角加工。然而,採用手工磨削或機械磨削倒角工藝存在著如下缺陷1、產品磨削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造成生產環境的汙染,從而影響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2、需要增加產品生產的倒角工序,配置一定的人力、設備等資源,由此提高了產品的生產成本;3、倒角部位預先應留一定的磨削餘量,增加原材料的使用成本;4、採用手工磨削或機械磨削倒角產品容易出現掉角,產品的性能、規格無法得到保證,產品差異較大,造成產品的合格率下降。為了提高加工倒角面的效率,提高產品的品質,有人申請了一種特殊加工瓦形磁鋼的裝置(申請號01214335.9),由導磁物金屬材料製成工件座,兩端擋板略大於工件座兩端面,分別用螺釘穿過固定擋板孔緊固在工件坐兩端內螺釘絲孔中構成。其特點是工件座上端是凸半圓型狀,兩側低於凸半圓,被加工的瓦形磁鋼內凹面置放工件坐上端凸半圓型狀上,兩端分別用螺釘穿過固定擋板孔緊固在工件坐兩端內螺釘絲孔中。在一定程度上,其提高了對瓦形永磁鐵氧體進行加工的可操作性,方便了加工過程;但是,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主要是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倒角加工過程繁瑣,生產效率不高,生產設備以及產品原料的消耗大,生產成本高等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同時又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產品磨削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粉塵,造成生產環境的汙染,影響操作人員的身體健康,產品的性能難以保證等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問題主要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得以解決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包括下凸模及設置於其底部的固定板,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凸模系由頂部的成型體與其下方的基體複合而成,兩者的接合面呈弧形,其弧形的方向與所述成型體頂面的弧形相一致;並且,所述下凸模的頂面中部呈弧形,其兩端為與弧形頂面相交的端面,在所述下凸模頂面的兩側設置有與之相交的的倒角面,其交線為直線或規則的弧線。本實用新型直接在下凸模上設置倒角面,這樣在製作過程中,可以直接在瓦形永磁鐵氧體的腹面的邊緣上形成光滑的倒角面,從而免除了現有生產過程中的倒角面的加工過程,簡化了加工步驟,降低了生產成本;且所成的為規則的倒角面。
為了提高產品的品質,作為優選,所述的成型體系由弱導磁材料構成,其導磁係數為1.0~1.1,而所述的基體則由強導磁材料構成,兩者的接合面的兩側導向角α為30°~60°。
作為優選,所述下凸模的基體下設有若干吸水槽,其外設有密封圈,所述的吸水槽與設於下凸模上的出水孔相連。通過吸水槽可以有效地將製作過程中原料內的水分從模具內導出,並通過出水孔排出。
成型體中心角的大小決定產品的形狀,作為優選,所述的成型體中心角β為85°~130°。
作為優選,所述倒角面大體等寬,其寬度為2mm~10mm;所述倒角面為光滑的弧面,其表面粗糙度參數Ra為0.2~0.6μm。
作為優選,所述成型體的平均厚度為0.5mm~6.0mm。
作為優選,所述成型體的頂面與倒角面間的夾角γ為20°~35°;所述成型面至倒角底的高度為1.6~2.5mm。
此外,作為優選,所述端面與所述成型體的頂面為弧形過渡;所述的端面與水平面的夾角δ為2°~6°。
因此,本實用新型具有如下優點1、設計合理,結構簡單,效果顯著;2、產品的平整度好,倒角面過渡平滑,性能穩定;3、瓦形永磁鐵氧體的製作過程簡單,製作成本較低,製作時易於將原料中的水分排出,同時不會導致汙染環境;4、有利於減少原料的用量,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產品合格率。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主視圖的局部剖視結構示意圖;附圖2是附圖1中A的局部放大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側視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包括下凸模1及設置於其底部的固定板9。下凸模1系由頂部的成型體2與其下方的基體3複合而成,兩者的接合面呈弧形,其弧形的方向與所述成型體2頂面的弧形相一致;並且,所述下凸模1的頂面4中部呈弧形,其兩端為與弧形頂面相交的端面5,在所述下凸模1頂面的兩側設置有與之相交的的倒角面6,兩者的交線為弧線。這裡的成型體2系由弱導磁材料構成,其導磁係數為1.0,而所述的基體3則由強導磁材料構成,兩者的接合面的兩側導向角α為45°。在基體3下設有一系列圓形的吸水槽7,其外設有密封圈。所述的吸水槽7與設於下凸模1上的出水孔8相連;出水孔8與抽真空的設備相連。成型體2中心角β為88°;其頂面4與倒角面6間的夾角γ為30°。成型面至倒角底的高度為2.0mm;成型體2的平均厚度為4.0mm。這裡的倒角面6為大體等寬的光滑弧面,其寬度為6mm;粗糙度為Ra為0.4μm。端面5與所述成型體的頂面7為弧形過渡;端面5與水平面的夾角δ為4°。
使用時,將下凸模1安裝在模架上,同時與其他的配件一起組成完整的模具體。然後將超細微粒的鐵氧體材料注入模具的型腔內,通過擠壓使產品成型。由於在下凸模1的下方設有吸水槽7,在擠壓過程中產生的水分可以排出。在倒角面的作用下,產品在成型的同時就形成了倒角,從而減少了產品燒結後再用手工磨削或機器磨削產品倒角的工序。在擠壓過程中,對型腔內的鐵氧體材料進行充磁,使得材料中的微粒規則的排布。待其完全成型後,進行反向充磁,從而使其磁性消失,以備使用。
權利要求1.一種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包括下凸模及設置於其底部的固定板,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凸模(1)系由頂部的成型體(2)與其下方的基體(3)複合而成,兩者的接合面呈弧形,其弧形的方向與所述成型體(2)頂面的弧形相一致;並且,所述下凸模(1)的頂面(4)中部呈弧形,其兩端為與弧形頂面相交的端面(5),在所述下凸模(1)頂面的兩側設置有與之相交的的倒角面(6),其交線為直線或規則的弧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成型體(2)系由弱導磁材料構成,其導磁係數為1.0~1.1,而所述的基體(3)則由強導磁材料構成,兩者的接合面的兩側導向角α為30°~60°。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凸模(1)的基體(3)下設有若干吸水槽(7),其外設有密封圈,所述的吸水槽(7)與設於下凸模(1)上的出水孔(8)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成型體(2)中心角β為85°~130°。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倒角面(6)大體等寬,其寬度為2mm~10m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倒角面(6)為光滑的弧面,表面粗糙度參數Ra為0.2~0.6μm。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成型體(2)的平均厚度為0.5mm~6.0mm。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成型體(2)的平均厚度為0.5mm~6.0mm。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8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成型體(2)的頂面(4)與倒角面(6)間的夾角γ為20°~35°;所述成型面至倒角底的高度為1.6~2.5mm。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5或8所述的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其特徵在於所述端面(5)與所述成型體的頂面(4)為弧形過渡;所述的端面(5)與水平面的夾角δ為2°~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對瓦形永磁鐵氧體的成型模具的下凸模的結構改良。包括下凸模及設置於其底部的固定板,其特徵在於所述下凸模系由頂部的成型體與其下方的基體複合而成,兩者的接合面呈弧形,其弧形的方向與所述成型體頂面的弧形相一致;並且,所述下凸模的頂面中部呈弧形,其兩端為與弧形頂面相交的端面,在所述下凸模頂面的兩側設置有與之相交的倒角面,其交線為直線或規則的弧線。因此,本實用新型設計合理,結構簡單;產品的平整度好,倒角面過渡平滑;瓦形永磁鐵氧體的製作過程簡單,製作成本較低,製作時易於將原料中的水分排出,同時不會導致汙染環境。
文檔編號H01F41/02GK2754778SQ20042002385
公開日2006年2月1日 申請日期2004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4年6月12日
發明者何時金, 何軍義, 任赤平, 陳輝明 申請人:橫店集團東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