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體快速抹灰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6:34:21
專利名稱:牆體快速抹灰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器材,更確切地說是一種牆體抹灰裝置。
據悉,目前在建築工程中對牆體進行平整抹灰這道工序上,還沒有機械設備,全靠建築工人手工操作。因此,速度慢、材料浪費,工期長,勞動強度大,且質量也不能有效保證。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施工速度快,作業面光滑、平整、省料的抹灰裝置。
本實用新型是以如下方式實施的由框架、料鬥升降器、振動電機組成本實用新型。其與現有技術不同之處在於四根豎管、四根橫梁及四根橫杆,通過扣件或焊接形成一個框架,在同一面的兩根豎管上,套有活動管,兩根活動管上,上下均裝有一根固定管,其一端部裝有存放水泥灰漿的料鬥,料鬥背面中部裝有可操作升、降、或固定的升降器。料鬥背面並裝有振動電機,通過對料鬥的振動,可使水泥灰漿均勻淌下。控制料鬥下的括板角度,使水泥灰漿緊貼牆面。
現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闡述附圖系本實用新型的交體示意圖;參見附圖,在四根豎管7上,上、下利用扣件5或焊接,裝有四根橫梁8,形成兩個矩形面,在上、下兩橫梁上,都裝有兩根橫杆10,組成一個立體的框架,在橫杆10內裝有內管22,內管端焊有一圓片23,橫杆另一端內,裝有絲杆12,絲杆端有一可旋轉的把手13,橫杆上標有刻度11。刻度處吊有一重錘14。在同一矩形面的兩根豎管上,都套有一根活動管6,兩根活動管的上、下部,裝或焊有兩根與橫杆平行的固定管3,管內裝有內管21,上面的兩根內管端部與料鬥1背面,上部相接,下面的兩根內管端部與括板2相接。料鬥1成梯形,上面為進料口4,下面為出料口9,出料口下部內側為括板2,外側為控制門24,固定管另一端裝有帶把手的絲杆25。兩根活動管6上各裝有一個滑輪16,上面兩根橫杆中部固定一鋼絲繩15,鋼絲繩的另一端,通過滑輪16固定在升降器18上,料鬥背面裝有振動電機17,升降器安裝在料鬥背面的一圓管26上,在兩根內豎管底部,裝有垂直度調節絲杆20。
權利要求1.一種牆體快速抹灰裝置,由框架、料鬥、升降器、振動電機組成,其特徵在於在四根豎管上,裝有四根橫梁,橫梁上裝有橫杆,組成一個立體框架,豎管上套有活動管,活動管的上、下部有兩根固定管,料鬥與上面兩根固定管的內管相連接,括板與下面固定管的內管相連接,料鬥背面裝有振動電機及升降器。
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裝置,其特徵在於橫杆內均裝有內管,一端焊有圓片,橫杆另一端內裝有絲杆,絲杆端有一把手,橫杆上標有刻度,刻度處吊有一重錘。
3.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裝置,其特徵在於固定管內裝有內管,上面內管端部與料鬥背面上部相接,下面內管端部與括板相連接,固定管另一端內裝有帶把手的絲杆。
4.按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抹灰裝置,其特徵在於橫杆中部固定一鋼絲繩,鋼絲繩另一端,通過安裝在活動管上的滑輪,固定在升降器上。
5.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裝置,其特徵在於兩根豎管底部裝有垂直度調節絲杆。
6.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裝置,其特徵在於料鬥成梯形,上面為進料口,下面為出料口,出料口下部內側為括板,外側為控制門。
7.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抹灰裝置,其特徵在於框架的形成用扣件或焊接。
專利摘要一種牆體快速抹灰裝置,由框架、料鬥、升降器,振動電機組成,由四根橫梁、豎管、橫杆通過扣件或焊接組成框架,框架上裝有料鬥,滑輪,料鬥背後裝有升降器及振動電機。目前在建築工程中,對牆體進行平整抹灰這道工序上還沒有機械設備,全靠人工操作,速度慢,勞動強度大。本實用新型具有快速、光滑、平整、省料等特點。
文檔編號E04G11/06GK2210935SQ9523919
公開日1995年10月25日 申請日期1995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1995年1月31日
發明者陸善祥, 陸信惠 申請人:陸善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