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6:03:51 3
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所述配方是按以下重量組成:當歸10-14克,谷精草13-17克,蔓荊子13-17克,白芍13-17克,辛夷花8-12克,蒼耳子8-12克,赤芍8-12克,草決明8-12克,木賊8-12克,鉤藤8-12克,菊花8-12克,防風8-12克,川芎4-8克,蟬蛻4-8克,白芷4-8克。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屬於一種中藥,特別涉及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
【背景技術】
[0002]鼻竇炎、上頜竇炎等慢性炎症,中醫統稱為「鼻淵」,以鼻塞、流黃膿涕(或有臭味),併兼頭重、舌紅、苔黃膩等為主要表現。此症多為脾胃溼熱、肝膽鬱熱,致使溼濁之邪犯上所致。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製備方便、效果明顯的治療鼻淵的中藥。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當歸10-14克,谷精草13-17克,蔓荊子13-17克,白芍13-17克,辛夷花8_12克,蒼耳子8-12克,赤芍8-12克,草決明8-12克,木賊8_12克,鉤藤8_12克,菊花8_12克,防風8_12克,川芎4-8克,蟬蛻4-8克,白芷4-8克。
[0005]優選的是所述的中藥由如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當歸12克,谷精草15克,蔓荊子15克,白芍15克,辛夷花10克,蒼耳子10克,赤芍10克,草決明10克,木賊10克,鉤藤10克,菊花10克,防風10克,川彎6克,蟬蛻6克,白芷6克。
[0006]本發明中各原料藥的藥性如下: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用於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不調,經閉痛經,虛寒腹痛,腸燥便秘,風溼痺痛,跌扑損傷,癰疽瘡瘍。
[0007]谷精草:祛風散熱,明目退翳。治目翳,雀盲,頭痛,齒痛,喉痺,鼻衄。
[0008]蔓荊子:疏散風熱,清利頭目。治風熱感冒,正、偏頭痛,齒痛,赤眼,目睛內痛,昏暗多淚,溼痺拘攣。
[0009]白芍:疏肝理氣,柔肝養血,緩中止痛,平肝斂陰。治肝胃不和所致的胸脅脹痛,脘腹疼痛,月經不調,經行腹痛,崩漏,以及自汗,盜汗,頭痛,眩暈等症。
[0010]辛荑花:散風寒,通鼻竅。用於風寒頭痛,鼻塞,鼻淵,鼻流濁涕。
[0011]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祛風溼,止癢。治鼻淵,風寒頭痛,風溼痺痛,風疹,溼疹,疥癬。
[0012]赤芍:止痛,涼血,消腫。治瘀滯經閉,疝瘕積聚,腹痛,脅痛,衄血,血痢,腸風下血,目赤,癰腫。
[0013]草決明:清熱明目,潤腸通便。用於目赤澀痛,羞明多淚,頭痛眩暈,目暗不明,大便秘結。
[0014]木賊:疏風散熱,解肌,退翳。治目生雲翳,迎風流淚,腸風下血,血痢,脫肝,瘧疾,喉痛,癰腫。
[0015]鉤藤:清熱平肝,熄風定驚。治小兒驚癇瘈瘋,大人血壓偏高,頭暈、目眩,婦人子癇。
[0016]菊花:散風清熱,平肝明目。用於風熱感冒,頭痛眩暈,目赤腫痛,眼目昏花。
[0017]防風:解表祛風,勝溼,止痙。用於感冒頭痛,風溼痺痛,四肢拘攣,風溼瘙癢,破傷風。
[0018]川芎:行氣開鬱,法風燥溼,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痺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
[0019]蟬蛻:散風除熱,利咽,透疹,退翳,解痙。用於風熱感冒,咽痛,音啞,麻疹不透,風疹瘙癢,目赤翳障,驚風抽搐,破傷風。
[0020]白芷:祛風,燥溼,消腫,止痛。治頭痛,眉稜骨痛,齒痛,鼻淵,寒溼腹痛,腸風痔漏,赤白帶下,癰疽瘡瘍,皮膚燥癢,疥癬。
【具體實施方式】
[0021]實施例1、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當歸10克,谷精草13克,蔓荊子13克,白芍13克,辛夷花8克,蒼耳子8克,赤芍8克,草決明8克,木賊8克,鉤藤8克,菊花8克,防風8克,川芎4克,蟬蛻4克,白芷4克。
[0022]實施例2、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當歸12克,谷精草15克,蔓荊子15克,白芍15克,辛夷花10克,蒼耳子10克,赤芍10克,草決明10克,木賊10克,鉤藤10克,菊花10克,防風10克,川彎6克,蝶蛻6克,白芷6克。。
[0023]實施例3、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當歸14克,谷精草17克,蔓荊子17克,白芍17克,辛夷花12克,蒼耳子12克,赤芍12克,草決明12克,木賊12克,鉤藤12克,菊花12克,防風12克,川彎8克,蝶蛻8克,白芷8克。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以下重量克數的原料製成:當歸10-14克,谷精草13-17克,蔓荊子13-17克,白芍13-17克,辛夷花8_12克,蒼耳子8_12克,赤芍8_12克,草決明8-12克,木賊8-12克,鉤藤8-12克,菊花8_12克,防風8_12克,川芎4_8克,蟬蛻4-8克,白芷4-8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鼻淵的中藥,其特徵在於它的最佳優選組成:當歸12克,谷精草15克,蔓荊子15克,白芍15克,辛夷花10克,蒼耳子10克,赤芍10克,草決明10克,木賊10克,鉤藤10克,菊花10克,防風10克,川彎6克,蟬蛻6克,白芷6克。
【文檔編號】A61K36/88GK104288362SQ201310301159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7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7月18日
【發明者】李順光 申請人:青島信立德中藥技術研究開發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