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不鏽鋼箔帶的軋制方法與流程
2023-04-29 15:54:01 1
本發明屬於軋制方法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不鏽鋼箔帶的軋制方法。
背景技術:
不鏽鋼箔帶由於具有良好的強塑性、極佳的成型工藝性及優良的耐腐蝕能力而廣泛用於電子、通信、機械等工業領域。其製備方法也獲得本領域技術人員的關注,專利名稱為:一種納米晶鐵-鎳-鉻合金箔的電沉積製備方法,專利申請公布號為:CN102839399A,公開了一種在硫酸鹽-氯化物-三價鉻水溶液體系中電沉積連續製備納米晶鐵-鎳-鉻合金箔的方法,但這種製備方法不可避免地存在電鍍生產固有的環境問題,成品箔的緻密度低、成型工藝性也差,表面粗糙度還需改善。
技術實現要素:
(1)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旨在克服現有的技術缺陷,目的是提供一種生產工序簡單且不存在環境問題,成品緻密、成型工藝性良好及表面粗糙度可控的不鏽鋼箔帶的軋制方法。
(2)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這樣一種不鏽鋼箔帶的軋制方法,軋制坯料為固溶態不鏽鋼帶,帶坯厚0.03-0.05mm、寬155-165mm,軋制設備為工作輥輥身長度為220mm的16輥軋機,四個中間輥為單錐輥,所述中間輥的錐長為45mm,錐度值為0.1mm;軋制工藝為三道次軋制:
第一道次的出口厚度為0.018-0.03mm的箔帶,軋制後的箔帶為張力0.80-1.30KN,軋制前張力0.90-1.50KN;
第二道次的出口厚度為0.012-0.018mm的箔帶,軋制後的箔帶張力為0.80-1.20KN,軋制前張力0.80-1.20KN;
第三道次的出口厚度為0.008-0.012mm的箔帶,軋制後的箔帶為張力0.70-1.00KN,軋制前張力0.60-0.90KN。
(3)有益效果
本發明採用的軋制設備為16輥軋機,採用的軋制工藝為三道次軋制,把原厚度為0.03-0.05mm的帶坯軋製成厚度為0.008-0.012的箔帶,工序簡單、生產效率高;軋制過程中使用的冷卻潤滑液可循環使用、易於處理、不會產生環境問題;軋件在軋制過程中因主要受三向壓力的作用,其內部組織緻密,並能很好承受後續的折彎、衝壓等深加工變形;此外,箔帶的兩個表面經軋輥軋制均為光滑面,且表面光潔度可通過使用不同粗糙度的軋輥、調節軋輥的換輥周期以及採用不同的冷卻潤滑液來加以調節。因此,本發明具有工序簡單、箔帶生產不會產生環境問題、產品緻密、成型工藝性好、且表面粗糙度可調等特點。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中間輥輥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實施例1
一種不鏽鋼箔帶的軋制方法,如圖1所示,軋制設備為16輥軋機,採用的軋制工藝為三道次軋制,把原厚度為0.03-0.05mm的帶坯軋製成厚度為0.008-0.012的箔帶,工序簡單、生產效率高;軋制過程中使用的冷卻潤滑液可循環使用、易於處理、不會產生環境問題;軋件在軋制過程中因主要受三向壓力的作用,其內部組織緻密,並能很好承受後續的折彎、衝壓等深加工變形;此外,箔帶的兩個表面經軋輥軋制均為光滑面,且表面光潔度可通過使用不同粗糙度的軋輥、調節軋輥的換輥周期以及採用不同的冷卻潤滑液來加以調節。因此,本發明具有工序簡單、箔帶生產不會產生環境問題、產品緻密、工藝性好、且表面粗糙度可調等特點。
以上所述實施例僅表達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其描述較為具體和詳細,但並不能因此而理解為對本發明專利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改進及替代,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因此,本發明專利的保護範圍應以所附權利要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