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1:45:16 2
專利名稱:一種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鍛壓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目前氣缸套材質多為鑄鐵材質,成型主要以離心鑄造為主;對於一些非道路車用發動機和發電機組,其氣缸套材質多採用鋼質。氣缸套上部支承肩直徑一般較上環帶大4_12mm,目前成型的的方法有1、採用整體鍛壓成型,外圓加工量較小,但對於筒裝的空心鍛件,其工藝較為複雜,成本較高;2、採用外徑大於支承肩的軋製成型的管件,加工掉外圓餘量後得到支承肩,這種方法雖然不經過鍛壓,但支承肩以下至小端部加工量極大,材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很低;3、採用焊接方法將支承肩焊接到氣缸套上,此種方法比較方便,但焊縫質量直接影響氣缸套使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鍛壓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一種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上表面為平面,下表面上設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內邊緣之間的下表面部分凸出高於環形凹槽外邊緣之外的下表面部分,下模為圓筒狀。所述環形凹槽的外邊緣向偏離上模中心線的方向傾斜。上模的材質為磨具鋼或合金鋼,下模的材質為灰鑄鐵、合金灰鑄鐵或合金鋼。本實用新型的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使用時將下模固定在壓力機或空氣錘砧板上,採用外徑小於支承肩直徑且接近氣缸套外圓的軋制管件製成合適坯料,對坯料支承肩加工段進行高頻加熱至可鍛溫度,將坯料放入下模定位;下模固定在壓力機時可將上模固定在壓力機壓槓上,保證上下模同軸,開啟壓力機對坯料進行鍛壓,坯料支承肩加工段塑性變形後充滿環形凹槽,從而形成支撐肩部分;或將下模固定在空氣錘砧板上時,將上模放到坯料上,用空氣錘鍛壓,坯料支承肩加工段塑性變形後充滿環形凹槽,從而形成支撐肩部分,即可成型,在高於終端溫度時及時脫模。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材料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
圖1為上模的縱向截面圖;圖2為圖1的仰視圖;圖3為下模的縱向截面圖;圖4為圖3的仰視圖;圖5為鍛壓前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6為鍛壓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所示的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包括上模1和下模2,上模1的上表面為平面,下表面上設有環形凹槽11,環形凹槽11的外邊緣向偏離上模1中心線的方向傾斜,便於鍛壓成型後脫模;環形凹槽11內邊緣之間的下表面部分13凸出高於環形凹槽 11外邊緣之外的下表面部分12,這樣防止坯料3支承肩加工段加熱鍛壓時的變形,下模2 為圓筒狀。上模1的材質為磨具鋼或合金鋼,下模2的材質為灰鑄鐵、合金灰鑄鐵或合金鋼。本實用新型使用時將下模1固定在壓力機或空氣錘砧板上,採用外徑小於支承肩直徑且接近氣缸套外圓的軋制管件製成合適坯料3,對坯料3支承肩加工段進行高頻加熱至可鍛溫度,將坯料3放入下模2定位,如圖5所示;下模2固定在壓力機時可將上模1固定在壓力機壓槓上,保證上模1與下模3同軸,開啟壓力機對坯料進行鍛壓,坯料3支承肩加工段塑性變形後充滿環形凹槽11,從而形成支撐肩部分;或將下模2固定在空氣錘砧板上時,將上模1放到坯料上,用空氣錘鍛壓,坯料3支承肩加工段塑性變形後充滿環形凹槽 11,從而形成支撐肩部分,如圖6所示,即可成型,在高於終端溫度時及時脫模即成氣缸套支撐肩。
權利要求1.一種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上表面為平面,下表面上設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內邊緣之間的下表面部分凸出高於環形凹槽外邊緣之外的下表面部分,下模為圓筒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形凹槽的外邊緣向偏離上模中心線的方向傾斜。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其特徵在於上模的材質為磨具鋼或合金鋼,下模的材質為灰鑄鐵、合金灰鑄鐵或合金鋼。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屬於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鍛壓氣缸套支撐肩的成型模具。該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上模的上表面為平面,下表面上設有環形凹槽,環形凹槽內邊緣之間的下表面部分凸出高於環形凹槽外邊緣之外的下表面部分,下模為圓筒狀。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操作方便,材料利用率高,生產效率高。
文檔編號B21J13/02GK202219312SQ20112035044
公開日2012年5月16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19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19日
發明者喬宇鵬, 徐超, 趙廣華 申請人:河南省中原內配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