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熱水茶爐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8:18:01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熱水茶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燒開水裝置。
目前機關、集體單位用於燒開水的茶爐是夾壁桶式茶爐,由於內徑為直桶式,煙直接通過上端的出口排出,易汙染大氣,排出的煙塵較多,並且熱交換面積小,熱效率低,加熱時間較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茶爐,以解決已有技術存在的易汙染大氣、熱交換面積小、熱效率低、加熱時間較長的不足。
本實用新型的設計方案為,是由外殼、內隔板、盛水腔、連管、燃燒室、加水箱、排氣管、液面裝置和排汙口組成。盛水箱由上、中、下水室、小水室、外殼與內隔板間和連管組成。上、下水室外徑為開口,其開口上下圓周邊與內隔板焊固。上水室上、下面圓周各均布有4個孔,下水室上面圓周均布有4個光孔,外徑圓周均布有4個光孔。4根直徑為無縫2寸連管一端外徑與中水室上面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上水室下面均布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4根直徑為無縫4寸連管一端外徑與中水室下面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下水室4個光孔配合焊固。4根直徑為無縫4寸連管一端外徑與中水室外徑圓周均布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與內隔板上對應的光孔配合焊固。小水室下面均布有4個光孔,4根直徑為無縫1.5寸連管一端外徑與小水室下面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上水室上面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上環板一面與外殼和內隔板上圓周邊配合焊固。下環板與外殼和內隔板下圓周邊配合焊固。外殼大小徑交接處圓周對應肩部有兩個光孔,加水箱由水箱和水箱連管組成。水箱底面靠近邊緣處有一光孔,水箱連管外徑與外殼左側肩部光孔配合焊固。液面裝置由彎管和玻璃管組成。彎管一端與外殼右側肩部光孔配合焊固。放氣管下端外徑與上肩部光孔配合焊固。放水閥門與短接管螺紋配合、短接管另一端與外殼上的光孔配合焊固。排汙管外徑與外殼底部一側光孔配合焊固,絲堵與排汙管螺紋配合。外殼與內隔板間上、中、下水室和小水室構成盛水腔、下水室和內隔板間構成燃燒室、外殼外徑下部對應燃燒處有爐門。
本實用新型同已有技術相比較,其優點為由於設計了外殼與內隔板間和上、中、下水室、小水室和連管構成的盛水腔結構,排出的煙塵少,上、中、下和小水室分層加熱,利用了餘熱,熱交換面積大,熱效率高。
圖1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半剖視草圖圖2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A-A階梯剖視草圖圖3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B-B階梯剖視草圖圖4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C-C階梯剖視草圖圖5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D-D階梯剖視草圖圖6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上環板主視剖視草圖圖7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上環板俯視草圖圖8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下環板主視剖視草圖圖9為一種新型熱水茶爐下環板俯視草圖本實用新型最佳實施例為是由外殼、內隔板、盛水腔、燃燒室、加水箱、排氣管、液面裝置和排汙口組成。盛水腔由上、中、下水室、小水室、外殼與內隔板間和連管組成。上、下水室15、5外徑為開口,其開口上、下圓周邊與內隔板7焊固,上水室15上、下面圓周均分布有4個光孔,下水室5上面圓周均布有4個光孔,中水室10上、下面分別有4個光孔,外徑圓周均布有4個光孔。4根無縫2寸連管12、13、29、30一端外徑與中水室10上面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上水室15下面均布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4根無縫4寸連管6、8、33、34一端外徑與中水室10下面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下水室4個光孔配合焊固。4根無縫4寸連管9、25、32、35一端外徑與中水室10外徑圓周均布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與內隔板7上對應的光孔配合焊固。小水室21下面均布有4個光孔。4根無縫1.5寸的連管16、17、26、27一端外徑與小水室21下面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上水室15上面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上環板20一面與外殼11和內隔板7上圓周邊配合焊固。下環板2與外殼11和內隔板7下圓周邊配合焊固。外殼11大小徑交接處圓周對應肩部有兩個光孔,加水箱由水箱18和水箱連管14組成,水箱18底面靠近邊緣處有一光孔,水箱連管14外徑與外殼11左側肩部光孔配合焊固。液面裝置由彎管和玻璃管組成。彎管23一端與外殼11右側肩部光孔配合焊固,玻璃管22一端與彎管23另一端內徑配合。放氣管19下端外徑與外殼11上肩部光孔配合焊固。放水閥門與短接管24螺紋配合、短接管另一端與外殼11上的光孔配合焊固。排汙管3外徑與外殼11底部一側光孔配合焊固,絲堵與排汙管螺絲配合。外殼11與內隔板7間和上、中、下水室15、10、5及小水室21構成盛水腔。下水室5下面和內隔板7間構成燃燒室1,外殼11外徑下部對應燃燒室1處有爐門4。當使用時自來水由水箱18經水箱連管14進入外殼11與內隔板7和下水室5中,再經連管6、8、33、34、9、25、32、35進入中水室10、當中水室10加滿後,再經上水室15開口處和連管12、13、29和30進入上水室15,當上水室15加滿水後,再經連管16、17、26、27進入小水室21,當加滿水後,點燃燃燒室1中的火,這時火焰首先加熱下水室5和中水室10,煙經連管6、8、33、34、9、25、32、35、12、13、29、30、16、17、26、27的空間和小水室21與內隔板7間排出。外殼與內隔板間和上、中、下水室15、10、5、小水室21和連管6、8、33、34、9、25、32、35、12、13、29、30、16、17、26、27構成盛水腔、下水室5和內隔板7間構成燃燒室1,外殼11外徑下部對應燃燒室1處有爐門4。
權利要求1.一種新型熱水茶爐,是由外殼、內隔板、盛水腔、連管、燃燒室、加水箱、排氣管、液面裝置和排汙口組成,其特徵在於上、下水室外徑為開口,其開口上、下圓周邊與內隔板焊固,4根連管一端外徑與中水室上面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上水室下面均布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4根連管一端外徑與中水室下面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下水室上面4個光孔配合焊固,4根連管一端外徑與中水室外徑圓周均布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與內隔板上對應的光孔配合焊固,4根連管一端外徑與小水室下面均布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另一端外徑與上水室上面的4個光孔配合焊固,上環板一面與外殼和內隔板上圓周邊配合焊固,下環板與外殼和內隔板下圓周邊配合焊固。
專利摘要一種新型熱水茶爐,是由外殼、內隔板、盛水腔、連管、燃燒室、加水箱、排氣管、液面裝置和排汙口組成。外殼與內隔板間、上、中、下水室及小水室和連管構成盛水腔,下水室和內隔板構成燃燒室。該實用新型排出煙塵少。上、中、下水室和小水室分層加熱,利用了餘熱,熱交換面積大,熱效率高,是較理想的機關、集體用茶爐。
文檔編號F24H1/20GK2197626SQ9420917
公開日1995年5月17日 申請日期1994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1994年4月12日
發明者石國勇 申請人:石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