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童舒一人分飾兩角(不靠妝容靠演技)
2023-04-19 07:01:48 2
有句話叫「老天賞飯吃」。
18歲便在《痴情不改》中擔綱主演的楊童舒,便稱得上是這一類「寵兒」。
那時,剛入學不久,從未有過表演經驗的她,在劇中將角色從少女時期,一直演到了「5歲孩子的母親」。
出演的第二部劇《錯在重逢》中,時年19歲的她又一人分飾兩角。
有天賦,說的就是她這樣的。
出道至今,楊童舒在影視劇中塑造了近百個角色。
溫柔善良的賢妻她能演,幹練出眾的女強人她能演,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心機用盡的反派她也能演。
2004年的《至尊紅顏》中,楊童舒將外貌溫婉無害,內心詭詐狠毒的「徐盈盈」演得入木三分,成了不少人的「童年陰影」。
有的人演反派要靠「黑化」妝容來襯託,飛揚的眉、上挑的眼線、烈焰般的唇,輔之以陰沉冷笑、詭詐表情,生怕熒幕前的觀眾不知道自己「壞」。
但楊童舒的「徐盈盈」,從頭到尾都沒有藉助過妝容。最「黑」最毒最狠的時候,也只是眼神和表情。
可她卻成就了一個經典。
在剛開播不久的《以家人之名》中,45歲的楊童舒又扮演了一個不討好的角色——陳婷。
《以家人之名》以三個沒有血緣的孩子為主角,以他們的成長、情感為主線,講述了一個關於家、關於親情、關於愛的故事。
「陳婷」,就是其中一個孩子「凌霄」的母親。
陳婷與丈夫凌和平原本有兩個孩子,但女兒卻因意外而離世。女兒的離開,成了這個小家的傷痛和陰影。
開場時,凌和平開車載著家具來到新住所,與開麵館的李海潮相談甚歡。坐在車裡的陳婷,用克制的不滿和冷冷一句話,打破了這個局面。
這個鏡頭裡,還只是讓人覺得陳婷這個人好像不太好相處。
之後,凌霄躲在自己的屋子裡畫畫,被進屋來的陳婷發現。陳婷看到凌霄玩具箱裡的全家福時,情緒隨之崩潰。她撕碎了那張全家福,又將玩具箱扔到了垃圾桶。
這場戲中,陳婷先是拼命壓抑,隨後紅了眼圈,眼裡溢出了淚。她咬著牙克制,但微微顫抖的手將她內心的傷痛出賣得乾乾淨淨。
在扔玩具箱遇到李尖尖時,她想控制自己「若無其事」,但表現出來的疏離、冷漠,無一處不在說著她的不對勁……
兩集的劇情內,跟陳婷相關的大部分戲份都是她在發洩、爭吵、哭鬧。丈夫凌和平一次次被她逼得低頭認錯,兒子凌霄一次次因為夫妻吵架而餓著肚子獨處。
位於李家樓上的凌家,因她的存在而日日不安。
從情緒設定範圍來說,「陳婷」這個人物是單一的。屬於她的外在情緒只有吵鬧和發洩,而楊童舒在演繹好「外在」的同時,細膩地展示出了人物的內心。
陳婷的胡攪蠻纏、無理取鬧,是她走不出女兒去世的悲傷和自責。在無盡的傷痛中,她用撕毀照片這樣的暴力方式來迴避過往,也曾獨坐在屋內,望著窗戶外的天空神傷落淚。
鏡頭中的楊童舒,大多數時候都是蓬頭垢面、眼眶發紅、眼中含淚,發飆吵鬧的時候,表情甚至都稱得上猙獰。
這一次,她依舊沒有藉助妝容,依舊是憑藉著對人物細膩深刻、層次分明的演繹,讓人看到了一個活生生的PTSD患者,真實到輕易就可以將人帶入「陳婷」的內心世界中,與人物產生共情。
誰都明白日子總得過,遇到傷痛、意外,咬著牙挺過去才是對的。
但並不是誰都做到。
凌和平的方式,是將自己寄放在工作中。但被困在那個家裡的陳婷,只能被圈禁在焦躁、抑鬱中,一點點走向崩潰。
而楊童舒,演繹出了人物對情緒的不可自控,一點點、一分分、一層層。
從人物設定來看,「陳婷」這個人物很容易讓人不滿、生氣,網上甚至還推了一個「被陳婷氣死」的話題。
但這個人物所代表的,則是生活中容易被忽略、被歪曲的一群人。
他們無法化解生活給予的傷痛,沉溺在傷痛之中被焦躁、抑鬱所捕捉。但看在別人眼裡,或許就是無理取鬧、鬧事作精,直到再忍無可忍,選擇用極端的方式來終止這一切。
《以家人之名》中,主創們用一句鏡頭外的「我要去找我女兒」,來暗示了「陳婷」的輕生傾向。
但最終,編劇沒讓這件事發生,而是安排她拖著行李箱,用另一種方式離開。
看劇時,如果你站在兒子「凌霄」的角度,就會覺得「陳婷」是一位極其不稱職不合格的母親;站在丈夫「凌和平」的角度,會覺得「陳婷」脆弱、不理解自己。
但站在「陳婷」的角度呢?
走不出傷痛,並不代表脆弱、不積極,很多時候,只是愛得太深、自責得太重。
按時間來算,從出場到帶著行李離開,「陳婷」的全部戲份加起來也不超過20分鐘。但楊童舒對每場戲的出色完成,讓「陳婷」活了!
楊童舒用演技,把人物「扎」進了觀眾的心裡。
看劇的觀眾,不論是恨「陳婷」的,為她生氣的,還是心疼她的,都要由衷地說一句「演得好」。
這就是實力!
作為一名「中年女演員」,楊童舒也與其他同齡女演員一樣,有著「無戲可演」的困境。18歲就擔綱主演的她,近些年卻也只能「做配」。
但真正優秀的演員能讓配角綻放出主角的光彩,即使戲份寥寥也能抓住觀眾的視線。他們或許不能決定一部劇的整體質量,但卻能保證自己的角色有看頭。
這個演員,才值得點讚!
,